辽契丹锤锻手雕面契丹文“万春千秋” 背春秋捺钵图赏赐套子金钱赏析

标签:
锤锻手雕契丹文金钱千秋万春 |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
辽契丹锤锻手雕面契丹文“万春千秋”









这是一套四枚锤锻手雕面契丹文“万春千秋”背春秋捺钵图赏赐金钱组成的套子钱,它们用四钱面上的契丹文“万、春、千、秋”四字,把“春捺钵”、“秋捺钵”两个主题四个画面串连成套,共同表现祈愿辽契丹国“万春千秋”的政冶主题。其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其设计不可谓不巧妙。
套子钱是钱币学的专用术语,是指通过不同内在和外加的内容排列配套的钱币组合。配套形式甚多,如:以币值等级配套;以不同铸地配套;以不同书体配套;以记年、记监配套;以不同版式成套;以共同主题组套;以同模不同材质配套;以吉祥词语组套;以图解常用词语组套…等等。其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套子钱。广义套子钱,指目前钱币界通常的认识,即指所有可以通过不同内在和外加的内容排列配套的钱币组合,都可称为“套子钱”。
笔者认为这样界定欠妥,欠科学严谨。以币值等级、不同书体、不同版式等一切钱币内在內容配套组合的“套子钱”,不应算是真正意义的套子钱,它们应归属于“版式钱”范畴。真正完整意义的“套子钱”即所谓狭义套子钱,应是铸制者根据赋予钱币外加的特定內容,有意设计、有意组合、成套生产的成套钱币。如纪念十二生肖,四神,四君子,八仙等所铸十二生肖,四神,四君子,八仙套钱,以及有意加铸铸地、记年、记监、共同主题、同模不同材质、吉祥词语、图解常用词语等组合套钱。
真正意义的套子钱的最早发明人是辽太祖耶律阿宝机,在他四十寿辰时(公元912年)铸造了五套五种书体“福德寿长”十二生肖每套十二枚的套子钱。契丹人不但发明了套子钱,而且是铸造套子钱种类最多的朝代。据不完全统计,218年中辽契丹至少铸制了不下60种套子钱。仅币材贵重,工艺繁复,制量罕少的锤锻手雕金钱中就发现了“十二生肖”、“四神”和本文介绍的“万春千秋”三种套子钱。足见契丹人对套子钱的喜好和痴迷。
“万春千秋”套子钱,由两大两小共四救钱组成(见图1-5、)。大钱径60毫米,厚.2.5毫米,重50克左右。小钱径40毫米,厚2.5毫米,重35克上下。“春捺钵”(万春)、“秋捺钵”(千秋)两个主题各由一大一小两枚钱表现。“万春”两钱背图重现了辽帝“春捺钵”的景象:
小钱(万)展示的是《鹰鹘捕鹅图》,画面上方一只海东青斜睨着下方一只企图逃窜的天鹅,准备向其发动又一轮雷霆般的攻击。廖寥数笔即把“春捺钵”最精彩情节勾勒得活灵活现。大钱(春)展示的是《鸳鸯戏水图》,一朵巨大的荷花下,一对鸳鸯情侶一前一后在碧波万顷的湖面上,嬉戏前行。多么和谐温馨的画面呀,立时把《鹰鹘捕鹅图》血腥刺激紧张的气氛转变为和平静谧纾缓的景象。这一张一弛,一动一静的安排,充分表现了制钱人高超的艺术鉴赏力与独具的匠心。
“千秋”两钱背图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辽帝“秋捺钵”的情景:小钱(千)呈现给人们的是《猎犬驱鹿图》。画面上一只肥壮的猎犬匍伏在灌木丛中回首眺望仓皇奔去的鹿群,人们仿佛听见泺水侧猎人吹角效鹿鸣的“呼鹿”声,一场聚歼麋鹿的大战即将开始…。大钱(秋)展示的是《万箭射鹿图》,一只梅花鹿边回首边狂奔而来,画面上虽不见一只箭镞,但从奔鹿四周齐向右前方倾斜的树枝花草看,一股箭雨正伴着急如狂飙的弓弦声、人嘶马叫声滚滚卷来,人们仿佛看见伏虎林中威退群虎的天赞皇帝的身影,仿佛听贝一箭贯三鹿的天辅皇帝在仰天大笑…。秋狩似战场,威武震四方。尽管画面只一头鹿,不见万马奔腾景象,可画手寓动予静的功力,却给人们帶来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
“万春千秋”套子钱既是记录辽契丹捺钵制度的实证,也是辽契丹狩猎生活的风俗画,亦是辽契丹人民对自己幸福生活的赞美和歌颂,更是对这种生活的满足与追求。“万春千秋”既是辽契丹人民的祈祷,更是他们千年的心声。这声音通过套子钱传给了今天的人们,让人们同样振奋,同样心潮激荡。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套子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