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契丹文大字“天朝万岁” 周十六个契丹小字背飞凤钱译释考述补

标签:
大小字一体飞凤译释考述补钱币符牌 |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
面契丹文大字“天朝万岁”














[笔者按]自此文8月12日在山人博客发表从来,陆续有诸多泉友来电来函,建议把译文标注到牌、钱拓片上,以直观感受契丹文字的神秘性。根据朋友们的意见,笔者制作了牌、钱拓片汉译文标注图,现发上来供朋友们参考。与此同时,笔者又将本文及译文严格审查修改一遍,以期更严谨更经得起推敲。译文比前文似乎更简洁更准确一些。
有人问你的译文为什么和某专家的译文不一样?其实,这很正常。契丹小字是“音字(原字)”的拼读,拼读方法有正拼、反切,加上契丹语的一字多音,一音多字与主谓颠倒、宾语前置、句式倒装等语法现象的存在,以及译者本人对历史、文物鉴赏、牌符、钱币等诸多学科综合知识能力的不同,就造成了对牌符、钱币契丹文字认知的不同及翻译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谁对谁错,文物和历史自己会说话,用不着局外人置喙多言。
前几天,某位自封是“契丹文字首席学术权威”的人,放言“文物市场上的来历不明的带契丹字的墓志铭、钱币、印章、金版画、银版画、铜佛像、图书、绘画、木活字、佛经、符牌等全部是赝品。”真不知这位老兄大放厥辞的底气何来?据笔者核查其鉴定的契丹文物,除石刻墓志铭定为其赝是正确的。其它都是错断。
不让文物和历史自己说话,什么权威都是扯蛋,都是在犯罪!文物鉴定考证就是让文物和历史自己说话的过程,遵守这条规律,才能真正成为鉴定家、考据家。否则,只能成为历史的罪人,学术上的大骗子。所以检验契丹文字翻译的正确与否,就是看译文和契丹历史、风俗、故实、人物及史书记载能否对上话?对得上即为正确。反之,就是胡编不足为信。愿和朋友们以此共勉。
今天这里展示的三枚“面契丹文大字‘天朝万岁’周十六个契丹小字背飞凤”钱,一枚铜钱(见图2、)是泉友杜军的珍藏。鎏金钱(见图1、)和银挂钱(见图3、)是笔者自藏。该钱形制硕大,庄严浑厚。径75毫米,相当于当万钱型。边栏8毫米,厚3毫米。造型奇特,钱面分为内外两部分,中心为径42毫米,圆穿径7毫米,“左折读”(1上2左3右4下)契丹大字“‘天朝万岁’圆穿圆钱”,缘外为宽25毫米外边栏,栏内均匀镌布16个阳文契丹小字。钱背穿缘间满镌一只在波涛万顷的海面展翅冲天的老凤,老凤眼目突起,巨喙狂张,给人以哀怨、悲恸至极的深刻印象。
大家都知道“天朝万岁”钱是辽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宝机907年正月登上天皇帝宝座时,铸造的契丹胡书字、开国国号纪念流通币。钱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当百、当千、当万,八等钱制。“天朝万岁”钱流通时间贯穿整个辽代。920年胡书被整理成契丹大字并以“国字”名义颁行后,“天朝万岁”钱未见改版依旧流通。925年耶律迭刺以胡书和契丹大字编纂的契丹小字(契丹人称为“简字”)问世。契丹小字钱逐渐成为契丹文钱的主体。
此枚“面契丹文大字‘天朝万岁’周十六个契丹小字背飞凤”钱,集契丹胡书、大字、小字为一体,证明此钱一定是在925年契丹小字颁行后铸造。凤是契丹皇后、皇太后的象征。钱背的悲痛孤单老凤说明此时其老伴皇帝一定发生了重大变故。925年后契丹皇帝发生了什么大事?竟令皇后痛不欲生?
查《辽史》:“天显元年(926年)秋七月甲戌,(天皇帝耶律阿宝机)次扶馀府,上(天皇帝耶律阿宝机)不豫。是夕,大星陨于幄前。辛巳平旦,子城上见黄龙缭绕,可长一里,光耀夺目,入于行宫。有紫黑气蔽天,日乃散。是日,上(天皇帝耶律阿宝机)崩,年五十五。天赞三年上所谓“丙戌秋初,必有归处”,至是乃验。壬午,皇后(地皇后述律平)称制,权决军国事。八月甲午,皇后奉梓宫西还。壬寅,尧骨奔赴行在。乙巳,人皇王倍继至。九月丁卯,梓宫至皇都,权殡于子城西北。己巳,上升天皇帝,庙号太祖。天显二年八月丁酉,葬太祖皇帝于祖陵,置祖州天城军节度使以奉陵寝。太祖所崩行宫在扶馀城西南两河之间,後建升天殿于此,而以扶馀为黄龙府云。”知皇后之悲乃悲太祖升天。由此亦知此钱必和辽太祖丧事有关,其钱面环镌16个契丹小字必定记载了太祖丧事有关事宜。
明知道环镌的16个契丹小字是记载太祖丧事有关事宜。可破译起来却比登天还难。原因在于,此时的契丹小字尚在襁褓之中,还未成熟。其与辽圣宗统和年后的契丹大小字有着巨大差距与变化。许多字在现发见的字汇中根本不见踪迹。一些构字原字形态笔画都已变化,很难查找。笔者银挂钱已获藏近二十年,鎏金钱也已获藏近十年。自我自学契丹大小字伊始,就一直努力寻求破译此16个契丹小字的途径。转瞬六年过去,难题依旧,破译仍然无门。
一个多月前,泉友杜军来访,谈起此钱求我破译。由于盛情难却,我硬着头皮答应了破译之事。杜军三天两头发信催问破译之事,兑现诺言的压力越来越大,16个契丹字成了我的心病,白天黑夜在我脑袋里放电影。一天,我在翻找资料时偶然发现一条老友陈传江为翻译一块契丹文符牌写下的译文:“帝之哀之达领下于越传至哀文本举大同天干吊孝之依乙相辅”。译文虽被我否定,但我知道这块符牌和这枚“面契丹文大字‘天朝万岁’周十六个契丹小字背飞凤”钱,是同时间为同一件事而铸造的。著名契丹文字专家乌拉熙春女土到我家来访时亲自看过符牌与银挂钱,并指出它们之间必有渊源。
符牌面镌横五竖四共二十个阳文契丹小字(见图5、),其中与“面契丹文大字‘天朝万岁’周十六个契丹小字背飞凤”钱,有近十个字相同或相近。符牌背阴刻横竖各四共十六个貌似契丹大字的文字。从符牌契丹小字较钱币小字更规范一些的印象中,我似乎看到了破译钱币小字的曙光。我决定从破译符牌小字下手,先破译符牌文字进而推导出环钱小字。我找出《契丹小字词汇索引》(刘浦江、康鹏著)、《谜田耕耘》(即实著)、《辽上京地区出土的辽代碑刻汇辑》(刘凤翥、唐彩兰、青格勒著)、《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女真契丹学研究》(爱新觉罗·乌拉熙春著)等书,一个字一个字地查找它们的出处、字义。
一本书找不到,就一本书一本书地连续找下去,直到找到为止。实在找不到,就以上下文字的逻辑关系,以已知推未知,确定这个字的读音与字义。笔者因脑血栓后遗症至今左手无法拾起,也拿不了重东西。几斤重字书只能放在胸前顶在桌子边用一只右手翻阅。天热达35-36度,因病不能吹电扇开空调,我只能脱光膀子,每隔半小时叫老伴用凉毛巾给我擦遍身体降温。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初步将符牌20个契丹小字破译成功。
译文和原文一样,不是按书写格式排列,而是将文章打乱,使人无法释读。这大概是出于保密而采取的特别措施。译文整理前顺序现状(从右至左,从上至下):“帝哀安奉横,帐梓宫祭文圣,举大统行葬,吊孝国舅辅。”共21个汉字。原因在于契丹小字,一个字是一个音节而不是一个汉字。如第三行第一个字,它就是“zigong”一个音节,译成汉字就了“梓宫”两字。再比如第四行(即左起第一行)第二字,直译为“乙室己”,即皇后娘家人。第三字可译为“少父房”,即皇后弟萧敌鲁、萧阿古只系。笔者把其译为“国舅”。字数也友生了变化。译文中“首部”,意为诸部之首,即“横帐”别称。直译为“首部”,意译为“横帐”。
经整理符牌译文为:“奉安葬圣大行帝梓宫,举哀吊孝祭文横帐统,国舅辅”。从中我们知道这块符牌是天显二年“八月十八日,葬太祖皇帝于祖陵”时,纪念性的祭祀牌。而符牌汉译文中与“面契丹文大字‘天朝万岁’周十六个契丹小字背飞凤”钱,环镌十六个契丹小字有十二个字相同或相近。据此,很快得出该钱环镌十六个契丹小字汉译全文。没整理前其文亦是有意散乱无法卒读。16字以“天”头中分界右旋读为“辅葬行大奉圣吊安统祭帝仪横帐国舅”。整理后其文为“奉安葬圣大行帝仪,吊祭横帐统,国舅辅”。从中知晓该钱亦是天显二年“八月十八日,葬太祖皇帝于祖陵”时,特铸的祭祀纪念币。
从这枚“面契丹文大字‘天朝万岁’周十六个契丹小字背飞凤”钱的译释过程,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契丹大小字创制修改完善过程的漫长与艰难。前期与完善后成熟期字形字义的巨大差异,说明它们是在不断修改中顽强成长的。这枚钱应是契丹大小字正式颁行后,由官方正式铸行的首枚契丹大小字特铸纪念币,其意义重大。不但对辽史太祖事迹有所补充,对契丹大小字的行用情况亦提供了可靠的有明确时间的官方使用的实物,对契丹钱币史丧葬民俗史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信息。面对这些收获,苦累算得了什么,我欣慰地对自已说:值得!因本人契丹文识读尚属二百三阶段,错误在所兔。盼各方家及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