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枚锤锻手雕契丹文语义不明的金钱探讨

标签:
契丹文锤锻手雕金钱探讨 |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



背汉福字钱,面钱文四契丹字经反复核查刘凤翥、乌拉熙春、即实、康鹏、陈传江等专家的有关著作,确定其汉译钱文为“左旋读”(1上2左3下4右):“哀因彰静”。其它读序根本无法卒读。“哀因彰静”,什么意思?难不成“悲哀或哀痛是因章(姓。张、章、)静引起?”可和背汉福字相矛盾啊!悲哀和福完全不着边呵。悲哀或哀痛没听说能带未幸福和福份。
考虑到契丹小学主要表音,每个小字并不特指某个汉字的特点,我找出若干yin音的汉字反复与“哀x彰静”组词,终于挑出了阴阳的“阴”字,其放到“哀x彰静”词组中最适宜。“哀阴”,用祭奠对故去的人表示哀悼。“阴”替代死去的人。“哀阴”的唯一礼仪就是祭祀祭奠。“彰静”,明显可以得到宁静安祥的生活。“静”即平安祥和。“哀阴彰静”,“用祭奠对故去的人表示哀悼,明显可以得到宁静安祥的生活。”俗话说:“平安就是福”。用祭祀祭奠死去的亲人,换得宁静安祥的生活,不就是幸福福报吗?显然这是一枚宣扬祭祀礼仪的“宣教钱”。
背竖月钱,面钱文四契丹字,有朋友汉译为“顺读”(1上2下3右4左):“赐兴同康”。词义不仅不明,而且互相矛盾无法卒读。笔者认为这些朋友没掌握契丹小字的另一个特点:一字多义,多字同形。比如钱文穿上字译为“赐”,没有错,但放在这里,就大错而特错了,因为它使钱文无法释解。其实钱文穿上契丹小字,除可译为常见的“赐”字外,它还有“尚、御、婿、户”数义可译。穿下契丹小字,除可译为常见的“兴”字外,它还可译为“庆、轻、邢、京、宁”等字。穿右契丹小字,除可译为常见的“通”字外,它还可译为“同、冬、雍、京、宁”等字。穿左契丹小字,除可译为常见的“康”字外,它还可译为“德、丰、盈、乣”等字。(以上依据均见《契丹小字词汇索引》)。
根据以上词汇,笔者经多次组合排列,最后得出一组自认为最满意、最通顺、最得体、最契合主题的四字汉译钱文:“户庆同丰”,家家户户共同庆祝举国全境的大丰收。谁给各族民众带来这空前的丰收年?是如今当政的承天皇太后(钱背穿上顶天立地的竖月纹)。显然这是一枚为辽统和年间称制的,承天皇太后萧绰歌功颂德的纪念钱币,“颂德钱”。
通过对两枚契丹小字钱的译释,我的契丹文译释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对契丹文特点的认识得到了升华。但如果没有对契丹历史,契丹宗教风俗习惯,契丹钱币纹饰特点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没有站在当时契丹人的角度,用契丹人的眼睛头脑去看待思考当时的人和世界,对契丹文钱币的译释也很难准确得体,符合历史现实。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对一枚契丹文钱“辽祖宋孙”的翻译,他可能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他把钱文汉译成“辽祖宋臣”。表面看宋从孙变成臣,似乎提高了地位。可实际上却是歪曲篡改了历史,拍宋人的马屁拍到了马蹄上。要知道古人在国家间宁愿称“孙”而拒绝称“臣”。祖孙是自然规律,而君臣是征服与被征服,主人与奴才的关系。前有后晋末帝石重贵因对契丹称“孙”不称“臣”,而亡了国。后有辽兴宗压宋改岁币“输”为“贡”,非要高宋一头的较量。足证古人看重两国政治地位的高低,而非国君称谓上的辈份高低。
“辽祖宋孙”是指辽道宗历宋朝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代皇帝的史实。登基后称宋仁宗为叔父;仁宗死后,他与宋英宗兄弟相称;英宗死后,他宋神宗叔侄相称;神宗死后,他与宋哲宗祖孙相称;哲宗死后,宋徽宗称辽道宗叔祖一个月。宋没有一天向辽契丹称过“臣”,所以“辽祖宋臣”是错译。“辽祖宋孙”的汉译才是正道。契丹人之所以用契丹文记录这段历史,就是怕对汉人有什么刺激误解,影响两国友好关系。契丹人仅是为了尊重历史,认为这段少见的历史值得珍藏而已。
我曾多次说过译契丹文钱功夫在钱外,不管你是首席契丹文专家,还是世界上认识契丹字最多的人,在石刻文字之外,你不熟悉的钱币、符牌、器物领域,在没做深入研究时,最好不要乱发言。因为你肯定一说就错,掉你的价。朋友们,警惕,让我们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