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eiyuanbo448
peiyuanbo44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130
  • 关注人气:1,3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谁在思(念)中央家(国)?  ——一枚设计别出心裁、构思缜密、形制独特、内涵深邃的辽契

(2016-08-20 17:14:22)
标签:

思念

中国

阿宝机

合背钱

谜疑

是谁在思(念)中央家(国)?

——一枚设计别出心裁、构思缜密、形制独特、内涵深邃的辽契丹图画文钱是谁在思(念)中央家(国)? <wbr> <wbr>——一枚设计别出心裁、构思缜密、形制独特、内涵深邃的辽契


是谁在思(念)中央家(国)? <wbr> <wbr>——一枚设计别出心裁、构思缜密、形制独特、内涵深邃的辽契

十年前,2006年的一天,一位内蒙古网友给我发来一批特殊辽契丹异文钱的照片供我研究参考。他说这几枚钱是自治区钱币学会公开求解而一直无人应征解答的钱币,希望我在辽金钱币研究过程中将它们破解。十年来,我陆续破解了其中的大部分异文钱,并写出了数十篇文章在博客发表,得到泉友们的肯定和支持。但仍有七八个“硬骨头”,一直没有啃下来。近年来于研究契丹文钱的需要,我在研读契丹文字书外,还大量地阅读了古代字书,象《说文解字》、《六书通》、《龙龛手镜》、《康熙字典》等等,对历代异文怪字有了较深入地的了解。对剩余的几枚异文钱的破解也渐渐有了眉目。近日,笔者将这些啃硬骨头的过程整理成文,拟在博客陆续发表,以飨朋友们。错误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及时指出。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枚辽契丹图画文合背钱(见图)。该钱当十型大小,径约40毫米,厚约2毫米,重约16克。钱文四字,穿上字横置,右左下三字正常形态。钱文四字似篆非篆,象似图画,又似金文。除穿右字可约猜似篆书“绞丝旁”,可能读作“丝”音外,其它三字琢磨近十年始终无法破解。上周在查阅《六书通》时偶见一印文“中”与穿上字相仿佛,亦是上正山下倒山中字在中间,它只不过把“中”的“口”字拆成两个方括号“[]”,将剩余部分括在中间(中成乐印)。其音义仍为“中间”的“中”。从该字我断定穿上字肯定为“中”,它比中成乐印的“中”字产生的时间还要早。

穿下字,诸字书均未查到。此字应系真正辽契丹的图画文字。辽契丹的图画文字,即是萨满教祭祀礼仪文字,类似汉族道教符箓文字。其造字原理是用夸张、变形、增减移动偏旁部首、扭曲伸缩笔画,把文字图案化、象形化、神秘化,以达到萨满与神交流,传达神语代神启悟世人的目的。入钱的符文,即图画文字,亦秉承了文字图案化、象形化、神秘化的原则。故破解它也必须从其形象入手,看其形代表了何种现象。穿下字整体象个三条腿的祭器、四周向上翘起的器底中央,有一上看是圆形、侧视是门状的容器(应是祭祀酒器),容器中心竖起一高杆直贯器下。

这个图形是什么意思呢?怎么看都象战国金文“央”字,查“虢季子白盘”的“央”字,与穿下字极其相象。图画字只不过将原组成“央”字的“门”“大”两部分稍加变形而已,“门”的两框拉长至地代替原“大”字下部人腿;“大”字上部拉长成“十”,给人以祭器三足之感。千变万化仍为“中央”的“央”。

穿左字,天穹下一“十”字。笔者认为这是契丹人在指出自己家国的方位,一横代表大地,一竖代表位置,即契丹人家国的位置在天穹之下大地中央。所以这个图画字应读作“家”或“国”。因契丹人认为“家国一体”,家即国,国即是家。穿左字,这里应表达的是“家”意,即“自家人众居住的地方”。

钱文四字,至此全部译出,即穿上字“中”、穿下字“央”、穿右字“丝(思)”、穿左字“家(国)”。读序应为“升读”(1右:思;2上:中;3下:央;4左:家)。因“中”字是破解此钱文的密钥,故把它升到穿上,并把它横置,以便用这异乎寻常的作法,引起破解人的注意,从这里入手破解。

译文“思中央家”是什么意思?是谁在“思中央家”?为什么要做成“思中央家”合背钱?

“丝(思)中央家(国)”通俗讲就是“思念中(央)国”、“思念契丹国”、“思念辽(胡里只)国”。契丹国号全称“大中央辽契丹国”,“中(央)国”即“辽契丹国”。为什么不直接用“思”,而用“蚕丝”的“丝”?一是为增加祭祀符文钱的神秘感,二是为了表达思念人思念之深思念之切,巧用唐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句,形容思念人之思念犹如蚕之吐丝绵绵不断。思中央之家即是思念生于斯长于斯的契丹人故乡,更是思念战于斯辟于斯建于斯的“东朝高丽,西臣夏国,南子石晋而兄弟赵宋,吴越、南唐航海输贡,幅员万里之辽(胡里只)国。”

是谁在无尽地思念中央家国?透过钱文看,此思念人与辽契丹感情之深,胜于母亲对于自己亲生的孩子;对家国眷恋之缠绵,甚于丈夫对美丽娇妻的依恋。他应就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天下将统裹尸还”的“大中央辽契丹国”开国皇帝、辽太祖天皇帝耶律阿宝机。

    天显元年(丙戌岁,926年)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吞灭渤海国,班师南归。七月二十日,大军回到半年前攻拔的扶余城。“上不豫”,阿保机忽然病倒了。夜里,“大星陨于幄前”。七天后,五十五岁的阿保机驾崩。他死的这天早晨,长达一里的黄龙盘旋缭绕在扶余城内的子城上,“光耀夺目,入于行宫”,同时或稍后,“有黑紫气蔽天,逾日乃散”。阿保机这场死,动静特别大,异象特别多,有些轰轰烈烈,故史称“扶余之变”。

    阿宝机之死奇在三年前他已预言了自己的死亡。《辽史》记阿保机于天赞三年(甲申岁,924年)六月十八日,“召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及二宰相、诸部头”,说了一番难以捉摸而令人“惊惧”的话。他首先提到“圣主明王,万载一遇”,指出优秀的领导者并不多,说自己“既上承天命,下统群生,每有征行,皆奉天意”等等,解释自己在位以来的所有行为都是秉承天意的,功绩多多,而无不当。接着谈后嗣的安排,说“宪章斯在,胤嗣何忧”,对既定的继承制度显得颇有信心。然后话锋一转,说了几句意味深长的话:“升降有期,去来在我。良筹圣会,自有契于天人;众国群王,岂可化其凡骨。”大意是说我这样的非凡之人,生死之期,去来之会,都是由天早已安排好的。如果没有随后明明白白的生死预言,这几句话终究是模糊难懂的。他接下来说:“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仔细去听,既像是预言,又像是承诺。最后,阿保机说:“然未终两事,岂负亲诚?日月非遥,戒严是速。”字面的意思,是说我还有两件事没完成,但绝不会说了话不算,时间这么紧,抓紧准备出发吧。《辽史》记阿保机说完这些话,“闻诏者皆惊惧,莫识其意”。

天显元年(丙戌岁,926年)七月二十日,耶律阿宝机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撒手人寰,乘龙升天。民间传说阿保机之死,不是自然死亡,而是他在某种神秘力量逼迫下,提前三年就已安排停当的自杀(或自愿的他杀),目的是把自己塑造成契丹萨满教(融摩尼教义改造的原始宗教)三位一体的拯救之神(天帝)。总之他的死,是极不情愿的,他无限眷恋着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自己未竟的一统天下的志向。一句话,他死不瞑目啊!这一切都铸入了这枚“丝(思念)中央家(国)”合背钱,留待后世人们揭密。

为什么特意铸成“合背钱(两面皆钱文)”?为的是让天上人间的君民看到的都是升天皇帝对辽契丹国民族和人民的无限深情无限期望。辽钱所有年号钱都有合背钱,原因盖出于此。总而言之这枚“丝(思念)中央家(国)”合背钱,应是耶律阿宝机辞别人世前为自己特意铸造的,将自己之死隐秘藏于其中的祭祀钱。是一枚设计别出心裁、构思缜密、形制独特、内涵深邃的辽契丹图画文钱。弥足珍贵。

                     泉痴山人2016.8.20日于京东沉疴康复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