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再纠《金史》错 又为《词典》添真凭
(2016-06-02 11:30:15)
标签:
和希格女真词典女真文序纠错 |
序文再纠《金史》错
《金史》是元修三史(辽、金、宋)中号称最好的一部,其实,其中的缺略和错讹只是比其他两史略少而已。一篇被某些人怀疑为赝品的不足三百字的女真文《女真词典》序,竟为官撰正史《金史》补缺略和纠错讹各一处。《女真词典》的真实性不言自明。
昨天,农垦内蒙古兵团老战士魏先生又替和希格发来了《女真词典》序等四篇文章的修定稿。前几天,我在自己博客中代发和先生草稿时,曾声明只是为先睹为快,对错与我无关,一切以正式序文为准。因和先生不会电脑,眼晴视力又极差,写字因中风手颤抖不止,写出的字常常叠摞在一起,打字社的打字员一个字往往要猜上好半天。所以魏先生叮嘱我草稿一定要请我改通顺再发。十几个错别字改过,试念念还通顺,就发到了博客上。
没想到立刻有朋友指出序文有问题。序文落款为天会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序文第三句“太祖武元皇帝”的谥号,据《金史》记载是在“天会三年(1125年)三月上”。三年上的尊谥,怎么会在二年文章中出现?这篇序文不是有问题怎么的!我查看帮和先生改错的草稿,得出可能是和先生笔误的结论。于是我自做主张把博文的谥号“武元”,改为尊号“大圣”,并注明是笔误,因为金太祖在谥号“武元”之前,只有“大圣”唯一一个尊号。
今天看到和先生《女真词典》序译文修定稿,第三句仍赫然写着“太祖武元皇帝”的字样时,不禁哭笑不得。和希格译得肯定没有错,女真文序上的“武元皇帝”肯定有!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部《女真词典》真有问题?不像啊,凭我过手上万件辽金文物的经验不至于连假文章也看不出吧?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关头,突然想起我与陈传江合译的一块契丹文金牌“太祖圣元皇帝御赐吴越国使臣通行令牌”。其中的“太祖圣元皇帝”和如今的“太祖武元皇帝”遭遇何其相似乃尔。辽太祖“圣元”谥号曾被错记时间,金太祖“武元”谥号难不成也是被记错时间?“圣元”、“武元”强调的都是“第一个”、“首个”尊谥。辽太祖的“圣元”曾被《辽史》学者错记到辽圣宗统和二十六年。出土金牌证明“辽太祖圣元皇帝”的谥号,是天显二年(927年)八月丁酉葬太祖于祖陵时,由当时称制的应天皇后率百官上的尊谥。这样重大的史实,元编《辽史》都敢缺失,那么元编三史中还有什么错讹不能有?
既然“(圣)元”、“(武)元”是辽以后各朝太祖的专利,那给他们上尊谥的时间地奌必定有约定俗成相互承继的规定。他们子孙上尊谥也必定要遵守这一规矩。这个规矩就是首上尊谥,必定要在先皇入葬前或入葬时,由先皇指定皇位继承人或称制的皇后领上。其它承继者一般不会在此时给先皇上尊谥的。辽金两朝正常死亡的皇帝,都严格遵守了这一规矩,只有元编《金史》中金太祖是唯一例外。让我们先看看辽金两朝正常死亡的(病死之外被弑、被非继承人夺位者不算。)皇帝上尊谥的时间节点。
1、辽太祖天显元年(926年)七月辛巳崩,九月已巳,上谥昇天皇帝,庙号太祖。二年(927年)八月丁酉,葬太祖皇帝于祖陵。上尊谥圣元皇帝(据金牌补正)。
5、金宣宗元光二年十二月庚寅日(1224年1月14日)崩,正大元年(1224年)正月戊戌朔,谥曰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庙号宣宗。三月庚申,葬德陵。
从以上史载可以看到辽金两朝正常死亡的皇帝除元编《金史》中的金太祖外,其余九帝死后,很短时间即获尊谥、庙号。象金太祖这样死后两年才获尊谥、庙号的情况,金循辽仪的金初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查天会三年从一月至十二月,均不见有关太祖丧事的蛛丝马迹,足证这一年给太祖上尊谥、定庙号是错记。再反查金太祖死后记载:阿骨打八月死,九月葬上京,建宁神殿。丙辰,谙班勃极烈(完颜晟)即皇帝位。九月登基的新皇帝完颜晟隔了两年多,才想起给先帝上尊谥、定庙号。这可能吗?如真是如此,金太宗还不教当时臣民骂死?事情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元编《金史》把底本《金实录》的:“天会元年(1123年)”的“元”抄成了“三”,把本应“九月”的“九”,改成了“三”。使真实的“天会元年(1123年)九月,上尊谥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立原庙于西京。”史实,变成了错讹的令人不可理解的,“天会三年(1125年)三月,上尊谥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立原庙于西京。”
至此,《女真词典》序文一句“天会二年(1124年)七月二十六日‘先王太祖武元皇帝’”揭开了元编《金史》错讹了几百年的真相,加之序文对元编《金史》太祖国相撒改汉名“完颜雄”的补充,《女真词典》序文其功实难能可贵,其真实性也更坚如磐石。谢谢《女真词典》,谢谢带病为《女真词典》的做出重大贡献的和希格先生,谢谢为《女真词典》出版无私奉献的所有人!
泉痴山人2016年6月日于京东沉疴康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