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出土古玉形制超“标”成因初探(三)

(2015-09-17 16:57:31)
标签:

转载

        二、改作

        玉器一旦不慎损毁,则尽可能采用各种方式来补救,广东南越王墓出土的金钩玉龙,即是在原先独立的玉龙折断之后,特别制作了虎头金钩与之相配,以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P05)。类似古玉改作的情形,考古所见出土实物,不胜枚举。

[转载]出土古玉形制超“标”成因初探(三)
05广东南越王墓出土金玉龙虎带钩

        比如:江苏吴县曾出土一枚玉器,单就形制看,非常特殊,但细审之,从器表不完整的纹饰可推断,当为绞丝纹边廓的玉璧改制而成。(P06)

[转载]出土古玉形制超“标”成因初探(三)
06江苏吴县出土春秋晚期玉改件

        又如:山东滕县曾出土一枚玉器,平面、条形、略弧,一端有孔,不知属于何等形制。后经仔细观察推断,此物应是利用残损的玉镯之类的器物改制成的玉坠。(P07)

[转载]出土古玉形制超“标”成因初探(三)
07山东滕县出土商代晚期玉改件

        再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过一枚形制蹊跷的方形玉镯,仔细观察,一端有琮之射,另一端有从四角切割的痕迹,估计此器也是由玉琮残件改制而成。(P08)

[转载]出土古玉形制超“标”成因初探(三)
08曾侯乙墓出土改制方形玉镯

        改作并非一味的蛮干,必须“因料制宜,量玉取材”。根据玉料或者玉器的形状及其质地的特点,尽可能获得最大的使用,避免最少的浪费。赵如珍在《古玩指南》中有一段描述专道此类:“如旧璧一块,业已破碎不完…但可察其破缺情形,而量予改作。如破缺一半,则将余之一半制为璜;如缺四分之一,则改为玦;如里口残缺,则磨去一层,改为瑗;如外边缺破,则磨去一层,而为环…诸如此类,变化不穷。”

        除了因为珍惜玉料,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也会对玉器原先的形制和用途进行“改作”。《吕氏春秋》所载:“毁璜以为符。”即,剖断玉璜,作为符信。就属于这种情况。

由此可知,对原有器形实施“改作”,会使得新形制更加“超标”,但可以通过玉器上的痕迹推断其成因大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