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散落民间的文物保护研究(一)

(2015-09-17 16:48:04)
标签:

转载

导   

        近些年,随着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开发、城镇一体化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以及民间收藏、投资文玩热潮的兴起等因素,“文物”再度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

        然而由于许多原因,除极少量文物被国有博物馆或者考古所(队)以抢救性发掘等方式获得妥善归宿外,大量散落民间的文物仍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着。有的暴露于田间地头,被风受雨、无人问津;有的为私人或企业博物馆收藏、从而得到庇护;有的面临城市开发,却尚未被划定为等级文物,何去何从、朝不保夕、岌岌可危;更有大量原本系统的文物群体(如古建筑群落的构建、古墓葬中的随葬品等等)由于各种原因,支离破碎,以各种各样方式流入民间。

        如何保护散落民间的文物?针对以上情况,南京的文博科研人员从“散落民间文物的保护研究”这一角度入手,对南京地区范围内,从农舍村落到民间藏家,从文物商店到拍卖机构,对散落民间的文物的种类、保存状况、来龙去脉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梳理,并且在走访、了解的过程中对原先“文物保护”的理念进行再思考。

        文物保护最大的敌人是什么?是人为破坏?还是风吹日晒?

        如何才是文物最有效的保护方式?是束之于国有博物馆的库房?还是允许在民间收藏、展示,乃至流通?

        1982年11月19日《文物法》颁布实施,法律的出台意在对文革时期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拨乱反正。2002年、2007年又分别进行了修正,针对新时期基本建设和城乡建设导致的文物大规模流失和破坏进行修改约束。以目前来看,法律的修订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状态,如何有效的保护文物?还须不断完善法律、加大执法力度、发挥博物馆功能。

        国有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优势是什么?非国有博物馆的瓶颈又在哪里?文物拍卖是一种保护行为吗?在调研过程中,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大众动用自身的力量,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实践中摸索文物保护的善举。做为祖先文化载体的文物,无论以何种形式保存,只要能有序的传承给后人,并且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将古人的文化精神发扬光大,都是值得提倡和保护的。

        希望此课题的研究能为文物的保护提供些许参考。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