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水浒传》:好贵一桶酒

(2015-09-13 10:42:10)
标签:

转载

《水浒传》中晁盖吴用一伙骗杨志等喝下蒙汗药酒,最终将十万贯“生辰纲”悉数劫去——此酒好贵,一桶价值十万贯!

单就实价而言,这酒的价格也高得吓人—— 一桶五贯一担十贯。我们知道,“贯”是古代铜钱计量单位,一千枚铜钱用绳子穿起来为一贯。在宋元明清历朝,一贯铜钱的价值大致与一两银子不相上下,可以买石米。[转载]《水浒传》:好贵一桶酒

我们假设能买1.5石米(相当于今天200斤左右),以今日米价每斤两元计算(好稻米的价格当然还要贵),一贯铜钱与人民币400元等。那么白胜的一桶村酿水酒讨价五贯,售价竟高达2000元!——难道桶里装的是茅台、五粮液?这让几个押解军汉如何消费得起?

再者,众军汉口渴难耐,一听有酒卖,马上凑出五贯钱来照此推断,每个士兵身边起码应带着三五贯钱。然而您想过吗?这三五贯钱有多重?

古代官铸铜钱并无统一规格,但每枚总在三克上下浮动。一贯铜钱一千枚,重三公斤,也就是五六斤的样子。一位军汉腰里哪怕只带三贯,重量已有十七八斤。按小说叙述,这些挑担军汉一个个“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而每人腰里还要坠着近二十斤铜钱,受得了吗?[转载]《水浒传》:好贵一桶酒

至于假扮小贩的白胜,卖罢酒把六十斤铜钱缠于腰间,还能步履轻松地唱着歌下山去,也是一件奇事。

这样的奇事,在《水浒传》中还有不少。如林冲发配沧州,路经柴进庄园,庄客不知林冲来历,只把他当作一般配军打发,“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第九回)。——但您想过没有?一斗米约重十四斤,倒也罢了;那十贯钱重达六十斤,两者加起来足有七八十斤此礼不可谓不“重”,然而披枷戴锁的林教头承受得起吗?

[转载]《水浒传》:好贵一桶酒这类“不合情理”的情节,不光《水浒》里有,一些宋元小说里也有。譬如“三言”中有一篇《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叙述贩丝客崔宁与萍水相逢的小娘子结伴而行,肩还扛着十五贯铜钱,居然脸不红、气不喘——十五贯钱重九十斤,比今天四十斤装的两袋面粉还沉。“远路无轻载”,崔宁又该是怎样一条彪形大汉?

其实说出答案却也平常:无论《水浒传》还是《十五贯》,这里说的“贯”都是纸钞,而非铜钱。

纸钞的使用,在中国历史悠久。汉代有皮币,一块一尺见方的白鹿皮,价值四十万钱或黄金一斤虽非纸质,却可视为最早的“钞票”。而纸钞的使用是在宋代,始称“交子”,又有“关子”“会子”等变称。那时边远地区交纳赋税,因运钱不易,准许有一半用纸钞抵。至元代,纸质“宝钞”成为官方发行的唯一法币,金银、铜钱等原则上都在禁用之列。[转载]《水浒传》:好贵一桶酒

我怀疑“十五贯”最早是元代人的故事,那时纸钞是唯一通行的货币,而崔宁的十五贯并非扛在肩上的铜,而是揣在怀里的纸币。故事流传到明代,讲述人不明就里,将纸钞换作铜钱,才出现违反常识的笑话。

同样道理,《水浒》中无论黄泥冈上的酒资,还是林冲所受的盘缠,也都是纸钞——且是贬了值的纸钞。据学者考证,我们今天所读的《水浒传》,很可能是明代一位大才子作最后加工,许多故事细节中掺进了明代的生活素材。而明代开国后的百多年间,也曾发行并使用纸钞。朱元璋洪武八年,政府硬性规定:一贯“宝钞”可以当一贯铜钱或一两白银使用。只是这“宝钞”自发行之日起便一路,至嘉靖时,已基本丧失货币功能。

黄泥冈上一桶酒五贯钱,使的是贬值的纸钞。我曾根据小说中的银钞比值推算,《水浒传》中的纸钞,已贬至铜钱价值的五十分之一。即是说,这一桶酒相当于人民币40元。考虑到荒山野岭、哄抬物价的因素,这个价格还是可以被军汉们接受的。

翻检货币史,纸钞贬至五十分之一的时代,约为明宣德年间(14261436)。我认为,《水浒传》的最后完成,应在此前后。只是到了小说正式出版的嘉靖初年,纸钞早已退出流通领域。原稿中残存的使用纸钞痕迹,经最后的整理,也基本被掩盖。只有在不靠谱的价格标注中(包括酒价、盘缠、船钱、兵器价格、悬赏价格等),还留有使用纸钞的蛛丝马迹。

(本博客文章均属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图片来自网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