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第二十七章   从楚、越与水族习俗的比较看

(2015-09-07 10:47:41)
标签:

转载

[转载]第二十七章 <wbr> <wbr> <wbr>从楚、越与水族习俗的比较看
第二十七章   从楚、越与水族习俗的比较看

水族的独立性

--------摘自《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韦章炳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研究一个民族之肇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信息内容。水族自商代以后,可能与南方诸族有接触、交融。但其时南方有楚族、百越等,到底其与何族更为“亲密”呢?有学者认为水族是百越族分离出来的子民族,真是这样吗?专家认定:土家族、越族、黎族为百越后裔,我们估且从这些民族的习俗、文化入手去研究,去比较。希望能找到可说明水族与楚族、百越之间亲疏关系的论据。因为他们多少袭传有自己祖先的习俗和文化。

一、土家族与水族的相关习俗比较

(一)、居宅习俗比

土家族之居宅与水族一样,多为吊脚楼式。这是一种干栏式结构,楼下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楼上作人居之用。三楼多为姑娘闺房,是织布、绣花、织麻、做鞋等妇女手工作业之所。这种设计,既克服了山区地势不平的限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既通风,又防潮;既安全,又卫生。是多山的南方众民族的普遍家居格式。

土家族居宅一般是四列三间,居中的一间要设祖先神位。正侧左右两房住人,多为两小间,叫住“小二间”。小二间前设火铺,火铺中间置火炕,火炕用于取暖和煮饭,火炕上放着铁制三角架。火炕上空吊有炕架,用以烘炕物品。特别是春节之前,用以烘炕腊肉和香肠等物。
    (二)、婚姻习俗比较

土家族的婚姻,有不少地方袭传了古代姑表开亲之俗。即姑家之女要嫁舅家之子,并称此俗为“骨种”,“接亲路”,视为亲上加亲的美好姻缘。姑娘出嫁前要练《哭嫁歌》。举行婚礼时要哭众亲友,还要提前1~2天不饮食,叫做“不吃茶饭”。姑娘婚后生了孩子,男方要到女家报喜。由女婿提壶酒,送到女家,并放在岳父家的香龛之上,壶嘴朝外,表示生男孩;壶嘴朝内,表示生女孩。后由女家亲戚送粮食、鸡、肉、蛋到男家吃“月米酒”,男家也要反送礼物。水族地区却没有这种习俗。
    (三)、服饰习俗比较

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右衽开襟,滚镶2~3层花边,原着8幅罗裙,后改为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头缠2~3米长的青丝帕。现很多地方土家族的服饰与汉族差不多。只有在隆重集会和节日,或偏僻山村,才能见到土家族穿上传统服饰。土家族男女大多喜穿大裤脚,在裤脚上刺绣花、鸟等纹样,裤子要接腰,男女头上喜包白帕子,脚上穿白底布鞋。妇女头缀银饰,胸前配有银刀、响铃、牙签等。男女小孩帽上有各种各样的头饰,帽后配有银饰响铃等。此俗与水族习俗相近似。但水族妇女穿的是蓝色自织土布长衣。
    在过去,水族男女都好穿青、蓝两色服饰。男子穿大襟长、短衫,用青布包头。妇女上身穿蓝布大襟无领长衫,胸前围一块刺有茨藜花纹的围兜,下穿青布长裤。妇女衣裤四周镶有花边。节日穿裙子,将长发梳成一把斜绾头上。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喜欢带各式各式的耳环、项圈、手镯等银饰。

(四)、丧葬习俗比较

土家族的丧葬礼十分隆重:老人去世,第一步要请土先生选择安葬日期和墓地以及座山、朝向。发丧时,路上要丢“引路纸钱”,坟内禁放有铁器之物。因此,要自己的亲人挖井,待死者埋葬以后,才能离开。埋葬的过程中,要请土先生开棺、清棺、“抛米”。抛米时,亲人在棺前跪地用背后衣服接米,有的当场将米嚼细吞下,也有的将米带回煮食,表示后代要团结和睦,衣食不愁,继承老人的遗风。此俗与水族习俗相近似。

水族的丧俗也更加繁杂,其程序大致分为报丧、入殓、择吉、安葬、立碑、服三、除服等六个阶段。  水族十分重视悼丧活动,表示对死者尽最大的诚意。比如忌荤,凡是同族之人不论谁死,不论相距多远,一旦知道都自觉忌荤。三家六房则要求更严,凡是棺木未入土之前,家门族下任何人不得吃禽畜类肉和油。后来不知从哪时起,水族人发明了一套办法——浅葬,若先生说近期无吉日或因家中贫困无法举办丧事(开控),故暂时葬于村头塞脚,葬时在棺底放置两根竹篾条或两根木棍,以示棺木并未落土,但家属可以吃荤。待各方面条件成熟了,掀开泥土,取出棺木放置于凳条之上,重新隆重“开控”深葬。水族开控分为小控、中控、特控、放腊等。小控就是扎些简单纸伞、旗幡等上坟,请一队芦笙、唢呐吹奏,按男送马女送牛进行祭送,并杀一两头猪,打些豆腐来祭奠并待客。特控则十分耗财繁杂,有祭送40头水牛之多的。放腊则是女婿或外孙为祭奠外家亡人而送的祭礼。

浅葬,也是一种假葬,即是所选择的日子尚不择日,因此安埋时在棺底垫两根横木,有的则在棺头贴放一根木板并留个通气孔等。有的浅葬纯属象征性的假葬,棺木停在家,即在棺上放置挖来的土饼;有的则用木反围住棺木于堂中,撮些泥土来盖棺。待择到吉日再出丧深葬,或抽去隔开的竹条、木板均可。深葬即是一次葬,以后不再移动或修整棺木。过去,每个血缘系统组成的村寨都选择有一吉地作公有墓地,并多植枫树及竹子。这些墓地十分挤密之后,即分散安葬。

(五)、节日习俗比较

土家族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日过“赶年”传统节,现土家族聚居的部分村寨,一直保留了这一习俗。“四月八”是土家族送毛虫的节日,要自念咒语,祈望庄稼免遭虫害,五谷丰登。此俗与水族习俗相异。今独山县本寨水族乡高核村及三都县的周覃布依族过的正是此节,他们称,他们才是当地最原始的土著民族。因此我认为,过此节的人当为古越人!而水族的节日却不同于此,水族的节日主要为:

(1)、水族端节

“端节”是水族人民的年节,“端”,来自于上古时代的汉藏语,意为“年之末”关,按水历推算端节确实就是新旧年交替之节。除夕在农历九月第一个亥日的当晚,新年初一则为次日。从水族“端节”的称谓、时期、习俗可知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节日,首先水族称这个节日为“端”,水语中没有任何意义,而是在水族还未从汉藏族中分出化出来前的一个“汉词”。“端”为年终,从水书的“年”字看,专家解为上下弯拐横画表示收割的刀具,指摘刀、镰刀。中竖表示两个收割期之间的间隔,指水稻生长的一个周期,即一年。中横表示均分一年为二,季节的中点,把一年分为冬夏两季的“自然历”,这是古水历的著特点。年本意为“谷熟也”。过年,古为庆“谷熟”之节,水族年节“端”选在“水稻收割”期间,又以此月为年之交替,专家又称“正月建成是共工所为”(《神秘水书寻根录》),足见此传统之节由来之远。

然而水族端节除夕及初一祭供方式与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年节)大不相同,他们鱼蒸韭菜、自酿米酒、南瓜、糯米饭、为供品进行祭送,祭供前将全家的碗、锅、桌几擦洗干干净净,不沾半点禽畜类肉和油。祭供时,还将衣物、烟杆、烟叶、向犁耙、镰一同祭送。由此足见,水族祖先那时只吃鱼、不吃禽兽之肉,为什么是这样呢,应当说那时水族先们终日与水打交道,看到的、打到的也只是水中之物,故“……以鱼为至珍的供祭品,万一没有鱼类、虾螺蚌鳌均可。”(《水族鱼图腾探源》),水族对鱼不仅爱吃爱养,且奉其为图腾。于是专家潘朝霖先生认为“鱼是水族祖先的影子,吃鱼是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

(2)、“斜节”

水族十分崇拜自然物和自家祖先,如崇拜树神、石神和水神等,“斜节”就是以敬“斜神”为主的宗教信仰活动。以奉供“斜神”保佑人畜安康兴旺、风调雨顺、年成丰收的祭奠活动。“敬斜”活动前,先选好风水宝地,派人到山上寻找像人形的石头,选吉日,各家各户出米揍钱购买牲畜祭品,安置“斜神”,请巫师念咒祷告。安放“斜神”时,全寨男女老少抬着供品,耍着龙敲着铜鼓前往“斜神”庙安放“斜神”。斜(霞)庙根据财力而定或盖草房或盖小瓦房,安放“斜神”过程中,安排专人骑母猪,滚泥塘或秧田,互打泥巴仗等,现场宰杀猪祭神,之后按户平分供品再祭祖宗。解放后,供奉“斜神”活动基本停止。现在水利、永康等水族乡的部分村寨都还保留有“斜神”庙。

(3)、卯节

卯节,水语称借卯,也是部分水族人的年节。

卯节的日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虽不固定,但有个选择的原则,即在水历九、十月(阴历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是过节的上吉日。水族人认为,过节逢辛卯就表示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与此相反,丁卯日被视为凶日,是过节的忌日。过节逢丁卯会招致旱象虫灾与或瘟疫。卯节的分批在很古的时候就约定俗成。水家节日歌唱道:“第一卯,水利的卯,第二卯,洞坨卯,第三卯,水扒水浦卯,第四批卯节,除三都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县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卯节的前三四天,水家人就像汉族人迎大年一般,开始动手打扫庭院、大搞卫生,将阳尘撒放稻田里(水家认为阳尘能杀虫)。卯节的“除夕”,要杀猪宰鸡、打豆腐、开窖酒,备鲜鱼,祭祀祖先。村村寨寨取出珍藏的铜鼓来敲击,并开始接待宾客。

卯日是节日活动的高潮。人们身穿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往卯坡,在坡上对歌。这一天,卯坡上人山人海,人们撑着各色布伞,戴着草帽、竹笠,三五成群散落在如茵的草地和碧绿的灌木林间,宛如雨后绿野上绽开的五彩花朵。

二、水族与楚族的习俗比较

经调查,贵州西、北部的布依族人说其文化也是一个叫略脱(略铎)的祖先创制的。今布依族人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此说的来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可能来于楚文化。因为楚文化与水族文化可能有相同的肇根,亦即他们的文化也许都是略铎(陆终)创制的。二者之间的文化内涵很近似吗?请看下文比较。

(一)、招魂

楚人崇巫。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招魂”。也称“叫魂”,“叫吓”,楚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人死厉魂魄离身而去。楚人为积魂复魂形成了一套法术习俗。这种习俗与屈原写的著名诗篇《招魂》相类似:西北,先请天神下界,再请圣贤临坛。所请神灵中也有屈原相公。招亡魂用茅草扎人形,并穿上亡人衣服。招魂时先用竹竿在屋脊上捣开一个洞,让灵魂归来,亲属在灵前呼唤:“某某回来呀!”使其魂归灵位。以上这些均是招亡魂之巫术。
    在民间还有招生魂的习俗。所谓招生魂,是指有时活人因意外受惊吓或刺激而神经错乱,魂飞魄散。并导致身体体质下降。占卜知其得此病,通常以“招魂”为治病方式之一。招生魂的形式民间多种多样,主要有(1)请道士收吓,即请道士到家敲锣打鼓,念经。画符念咒,向病人做法术,口喷水到病者身上,将符咒烧成灰泡水给病者喝,或捉弄一番,抓条小蛇或虫子弄死。(2)不请道士,请当地搞迷信职业的人,类似于道士收吓,但不敲锣打鼓,只是口里念念有词,手之舞之,顿顿脚,烧符给病人喝。(3)如若小孩子白天在什么地方摔了一跤,受了惊吓,则叫小孩子在这个地方撒泡尿,然后,由小孩子的祖母或母亲,用手在撒尿的地方空抓一把,再拍拍小孩子的胸部,同时说:“某某(小孩子)吓倒回来呀”如此连续三次,小孩子答应:“回来了”然后,边往家走边叫边答,如果小孩子不会答应,则另外叫一个人代答,(4)如果不知小孩子在何处受了惊吓,则在夜晚用一小碗或陶瓷茶杯盛满米,还要备些冥钱(火纸钱),然后,用小孩子白天穿的衣服包着,到小孩子平时玩耍的地方烧纸钱,边往回走边撒茶叶米。并叫吓:“某某吓倒回来呀!”旁边陪同的人代答:“回啦!”一般到家时米还剩半碗,这时再将碗和米一起包好放在患者的枕头边。第二天早晨看哪个方向少些,就认为受惊吓的地方的就是哪个方向,米要煮给患者吃,并且要一次吃完。(5)沿水缸边叫魂,边叫边用水瓢舀水,叫的内容同前。(6)拍床叫魂,即在患者床前叫,叫的内容同前,叫一声,拍一下床。(7)立水碗,亦称站筷子,请筷仙姑娘,如若家中有人病了,特别是头痛发热,肚子痛,则以为是受了惊吓,往往备有水碗即用碗盛满清水,筷子一至三根。然后,由患者的母亲或女眷,在傍晚时分,将湿齐的筷子竖插碗中,并以碗中之水淋浇筷子,边淋边说“过路的孤魂野鬼,站住!”如若怀疑是已故的某位亲朋好友,熟人,则直呼其名:“某某,站住!”若筷子立住了,则是该鬼魂给患者说了话,那么第二天看筷子从哪个方向倒,就到哪个方向叫吓,叫法同前。(8)十字针卜,是占卜受惊吓原方式。家中有人头痛发热,一般在夜晚,将两枚缝衣针十字交叉,放在盛有水的碗里,第二天针的那个方向锈了,就将碗中的水往锈的方向泼。第二天傍晚时分,就去叫吓,上述招魂习俗上以母亲为主,有“娘叫一声应千里”之说,一般叫一百声。此俗与水族习俗十分相似。但水族招生魂的方式没这么丰富。

《中国水书探析》称,水族也有与楚人相类似的“破胎”、“招魂”、“拜寄”等习俗。其招魂的仪式是“一、从井中取来活虾九尾,养于碗中,将碗摆放在鬼面前的簸箕里,另有大米和小孩衣纱上一了点布条,用一根红线系住鬼师手掌心里的鸡蛋,鬼师不停地对其念咒,念完将蛋煮,让患者独食……”

(二)、过阴

过阴,土家族人又叫游阴,降马,问仙姑等。属于降神附体风俗。在湖北过阴的方式,主要是巫师(大冶市俗称“马祉”)先焚香下拜,然后,闭目静坐,口中念念有词,稍候一会儿,巫师作亡人口吻,与求占问者作答。其所言之事,据说与生时多有吻合,甚至家常琐事,外人均难以知道的事情,亦能详述无遗,令求问者如愿以偿。事毕,巫师往后仰倒,自然醒来。举行过阴仪式的原因一般是:家人疑死者有末了之事而欲问之,或鳏夫寡妇晤其亡人,经慰思慕之情,或询问某件事情的原由等。而求善此术的巫师而为之。此俗与水族“薅鸭”完全一样,但水族从事此巫术者多为妇女,如想占问患者病因,想问已古亲人是否对其后代怎样了等,水族人称,若请到的亡者总是迟迟未到(未显灵),或一到就称最近忙得很,占问者必问忙什么,如亡者说忙挖树桩,这是大凶之兆等。

(三)、 请茅娘儿
    鄂西北部荆山脚下的南漳县民间保存有一种古老的占卜习俗,称“请茅娘儿”。

占卜的过程是:人们在火堆旁插一段湿润的山茅草,将它的顶端折成“之”字形,使它既像人头形状,又象可以悬物的曲钩,然后,用三段茅草,分别折出四肢并相互联缀起来悬挂在曲钩之上,构成近似人形,问卜的人面对茅草人或跪或坐,右手执鸡毛,先在火上烤一烤,然后,在茅草人前后左右的适当距离上下挥动。悬挂的茅草人腿脚常朝某一方向弹动,弹动的幅度甚至在半寸之间,于是,人们认为茅草神显灵了。

荆山一带,这种茅草长既多又茂盛,人们常用它的茎杆盖房顶,这种房顶不变形,不易腐烂。楚人得益于山茅草,将其视为灵草,因而产生了茅草神及与之相关的占卜的风俗。水族却无此俗。

从上述越族及其后衍发的土家族习俗,楚人的巫文化习俗看,其虽都与水族有相同相异者,但站在水书角度上分析,我认为水族的主要文化是独立的。这些“近俗”可能是交往中文化借鉴的体现。尽管水族语言与南方诸族(如毛难族、侗族、布依族、壮族)多有近似者,但从鉴別民族的法宝——节日习俗和文化上分析,水族应当一直是一支独立的民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