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著名“人文始祖”常被人喻为“人首蛇身”,如伏羲,传其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他定嫁娶;做网罟;画八卦;造琴瑟;设官职……按照常理来说,创造了如此辉煌功绩的伏羲其形象应该是神明英武之辈。然而,自春秋战国以来,关于伏羲的形象却是“人首蛇身”,尤其在汉代以后,伏羲“人首蛇身”的图案更是被作为装饰图案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以当今的眼光看,“人首蛇身”的形象无疑是一种怪物。难道“人文始祖”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怪物”?
显然,伏羲的本来面目并不是“人首蛇身”。那么后人为何给始祖以“人首蛇身”的面目出现了呢?女娲创世功不可没,而郭璞在《山海经
.大荒西经》注中却说:“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这里的女娲为何被赋予了蛇的身躯?
我想,这是因为二老为漁时代的著多人物之故,蛇是龙的象征,龙为魚之首也!再因蛇有冬"死"夏活的神秘性,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是永恒生命的象征,也是精神不灭的象征。再则蛇与鱼类一样有鳞,被认为是不惧水患的水陆两栖灵物----龙。更寓意人类要紧密团结,共同渡过各种煎熬。总之,从人们的情感来说,把伏羲的形象作为装饰图案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崇拜敬仰,或者把他当作“守护神”之意。
在上古时代,并不只是伏羲一人被描绘成蛇形,除伏羲、女娲之外,还有黄帝、西王母等人都是以蛇形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据统计,《山海经》中所记载的454个人物中与蛇形有关的人物就达138个之多。共工治水有功,亦被冠以“人首蛇身”之说。可见,用蛇形来描述先祖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崇拜方式。
就炎帝神农,其发明五谷,对农业有奇功,故被后人冠以“牛首人身”
之说。炎帝为农时代的领袖,因牛善耕作---务农,故以其喻之。历史中真的有这种怪象之人吗?绝对没有。那难道华夏文明史中真的就不存在这些风云人物了吗?我看那也不会。因为除了这些神话中的人物,中国文明就成了无水之源,中国人就成了无祖之辈了,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
如何正确看待古史人物中的神话成份,我认为,这与其人的功绩和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被誉为“人首蛇身”者,多为河流时代(即漁时代)的人物,而作为“牛首人身”的则已初步为原始农业时代的英雄人物。
工共,“人首蛇身”,分明是河流时代(即漁时代)的人物,其常年治水,多被民众敬仰崇拜,故也被推崇为与凡人有别的特殊物-----“人首蛇身”及“水神”之列。然而,共工为何又被一些野史说成危害人间的“水怪”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时水坝坍塌,因泱及平民而被指责或某种政治斗争之故。
总之,世界各国的神话传说几乎都有据可寻。于是,古希腊哲学家欧赫默鲁斯才断言:“希腊神话其实都是有史可寻的。”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也说:“虽然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流传下来的记载显得很不合理,但它们并非完全凭空捏造。”因此,我认为,后人要正确看待神话传说中先哲们的神话部分,包括古史记录的“韦书三绝”等传奇文明,若因貌丑而否认古史神话中的人物,若因现在看不到“韦书三绝”乃至连山等就不承认其存在,我认为这是抹杀祖先文明的行为,是不认祖的叛逆之举!
原创作者 韦章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