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印度种姓制度与我们的家庭出身
(2015-09-05 09:54:38)
标签:
转载 |
最近媒体热炒印度新娘自杀或被害,进而论及到印度种姓制度,但好像总有点云里雾里的说不明白。其实,说白了就是中国人的家庭出身。
我1975年参加工作时,首先得填写表格。上面非常醒目的一栏就是“家庭出身”。按当时的填表要求,可以分为:革命干部子弟,简称革干;军人子弟,简称军人;工人家庭子弟,简称工人;翻身农民家庭子弟,简称农民;历史地主富农家庭子弟,简称地富。很明显,不同的家庭出身其社会地位和待遇是不同的。一等家庭出身为“革干”,相当于印度的最高贵种姓婆罗门,代表了掌控上层领域的政治思想阶层。二等家庭出身为“军人”,相当于印度的第二等级刹帝利,是政治上可靠的武士阶层。至于工人和农民家庭也就等于印度的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牧业,手工艺,商业的公民。当然我们分得比印度还细,内部之间的待遇也是不同的。最后的地富家庭,就是印度的贱民。对于地富家庭人们是不愿意接触的,害怕玷污了自己的高贵阶级成分。而下层阶级的女子总希望嫁入革干或军人家庭,以至于被玩弄和抛弃的事也时有发生。今日印度新娘陪嫁的债台高筑都是媒体的炒作,并非普遍现象;家庭出身低种姓姑娘要想嫁入高种姓的婆罗门(革干家庭),付出些代价都在情理之中;要不色相迷惑,要不钱财吸引,否则人家怎么会在革干的众骂声中,接纳门不当户不对的贱民登堂入室操持夫人大权呢?!所以这种不对等的婚姻结合也是一种权益的博弈;博弈中的流血事件令人心寒,但也在情理之中。有人愿意遵循门当户对的婚姻,也有人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婚姻。婚姻选择都是有代价的,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