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7、倒坐观音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河北隆兴寺泥塑倒坐观世音(明),因观音菩萨有“众生普渡不完,誓不回头”的誓言,而芸芸众生永远也普渡不完,故形成倒坐观音形象。但见她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左足踏莲,呈大自在状。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样子。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天津蓟县独乐寺十一面观音像的背后还有倒座观音像(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版的明信片)
8、杨枝观音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四川安岳圆觉洞石刻杨枝观音(北宋),头戴镂花宝冠,耳垂珠环,身着宝缯,遍体璎珞缀饰,足踏莲蕊,左手提净瓶,右手执柳枝,眉目中闪射着慈悲神情,俯视着芸芸众生,仿佛正在将瓶中的甘露遍洒人间,大有悲天怜人之感。
(200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9、日月观音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重庆大足石窟日月观音(宋),又称六臂观音。结跏趺坐,宝冠以花草为纹而无瓔珞,缕空别致。胸前瓔珞或串珠浑圆,或玉佩綾形,或莲瓣含蕊,或花蕾初绽,繁复对称,雍容华贵。鼻梁高棱,眼帘低垂,神情安详自在,端庄温和。面庞丰满而有弹性;两只向上举的手臂圆润细嫩,胜似玉笋,肌肉质感特别强。
(1986年大足图片社出版的明信片)
10、宝印观音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重庆大足石窟宝印观音(南宋),也叫玉印观音,结跏趺坐。宝冠玲瓏剔透,项下瓔珞繁饰,胸前丝巾綰结下垂,衣带错落繁复飘然座下,中间一条彩花腰带,环釧、佩玉、花瓣相串,甚为别致。面颐丰满,肌肤细嫩。嘴唇没有圆润感。显示她那刚正不阿而慈祥的面容,令人难忘!
(200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11、数珠观音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重庆大足石窟数珠观音(南宋),宝冠纹式团团卷卷,宛转回旋,变化无穷。脸庞椭圆、高额、细眉、隆鼻、长耳、双眼作垂帘之状。嘴角上翘带笑,两手相抚,婷婷玉立。天衣厚重,全身胸、腹、两袖及天衣下部都是锦花繁缨,珠珞玉佩,似可听到微风吹动的叮当妙音。白嫩脸庞及繁缨衬托的纤纤玉指,更觉吹弹可破。
(1982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12、千手观音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重庆大足石窟千手千眼观音(南宋)。造像采用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涉错落的布局,在八十八平方米的石崖上,雕出1007只手。这些手纤细修长,千姿百态,金碧辉煌,构成了一幅犹如孔雀开屏的绚丽画面,令人眼花缭乱,心摇目眩。千手观音手中所执各种法器,有南宋人民的生活用具、劳动工具以及战争武器。在千手观音的每一只手中还有一只眼,千手象征其法力无边,能拯救众生;千眼象征其智慧无穷,能明察秋毫。 这龛千手观音造像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
(1982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河南开封相国寺千手千眼观音(清),系用一棵银杏树雕制而成。该像四面造型,每面各有大手六只,从肋间成扇状向外分布大大小小的胳膊和手掌,每只手掌中绘有一目。根据大小手的分布,共有1049只手(大手24只,小手1025只)和1033只眼睛(24只大手无眼,四面部各有两眼)。观音面部丰润安详,眉如弯月,眼透灵光,嘴角微笑,肩披天衣,跣足而立,外饰金箔,充满幽雅静谧的神秘美感。
(1983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承德普宁寺千手千眼观音(清),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大佛。共有四十二只手臂,除去合什的双手外,还有四十只手臂,每只手的手心各有一只眼睛,佛教的千手千眼观音造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具千手千眼,另一种就是这种四十只手眼的形象。按照佛教的说法,这四十只手和眼睛各配以“二十五有”。所谓“二十五有”就是佛教中的二十五种因果报应。二十五乘以四十,便是千手千眼了。它的含义是观世音菩萨的手多、眼多、智慧多,有求必应。
(1988年承德邮电局出版的明信片)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河北正定隆兴寺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北宋),佛像共四十二臂,当胸双手合十,两侧各二十臂,呈辐射状布置,手中各执法器,象征着解救众生一切苦难的威力。整体佛像比例适度,线条流畅。大铜佛身躯伟岸,面部表情端样恬静,温度慈祥。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间,总之度一切众生,广大圆满而无碍,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表现。
(197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山西平遥双林寺泥塑千手观音(明),呈结跏趺坐,当胸双手施说法印。头戴龛形额子宝冠,额正中一朱记,胸佩珠宝璎珞,衣带垂于身前,更折回披臂上后随体下垂,衬出手臂之灵活生动,下体围红裙,26只臂腕各戴宝钏,手指塑造纤巧柔软,各有所事。人物面貌丰腴,姿态生动,表情端丽矜持,神韵高雅含蓄,塑工精湛。
(200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13、十一面观音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天津蓟县独乐寺十一面观音像(辽),是目前我国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观音弯眉直鼻,目视远方,嘴角微微上翘,面容丰润、慈祥。塑像微向前倾斜,右臂上举,左臂下垂,手作“接引”状,居高临下,威严壮观。两肩下垂,躯干微微前倾,仪态端庄,似动非动。因头顶上有10面小观音头像,故称十一面观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版的明信片)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天津蓟县独乐寺十一面观音像(辽)
(转载网络照片)
14、立荷观音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潮州窑白釉立荷观音像(明)。观音头梳双辫垂于两肩,辫梢系巾带随体飘摆,身着敞领长衫,腰束长裙,面庞方圆丰润,容颜慈祥传神。像这样头不戴宝冠和巾帽的观音像还是不多见的。
(199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15、鳌鱼观音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的后面为壁塑鳌鱼观音立像,观音手持净水法瓶,脚履鳌鱼,慧眼注视人间。菩萨站在鳌鱼头上,漂洋过海,前往拯救解苦难众生。菩萨的两旁倚立着龙女和善财,他们都是观音的弟子。在寺院的大雄宝殿后壁一般都塑有这样的海岛观音菩萨。 (1984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武汉归元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壁塑鳌鱼观音立像,同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武汉归元禅寺工艺美术品门市部出版的明信片)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上海玉佛寺大雄宝殿的后面也为壁塑鳌鱼观音立像,同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明信片)
16、如意观音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 [转载]中国佛教观世音造像(2)](//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德化窑白瓷观音像(明)。观音结半跏趺坐,露胸赤足,束发披肩,左手执如意(如意头已缺失),置于异兽型支座上,右手扶膝。胸前以璎珞为饰,着宽大僧衣,衣纹线条圆润深秀,似随青风飘动。观音闭目参禅的神韵,表现出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思想。 (199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