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有关舜帝陵祭

(2015-09-02 16:29:30)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有关舜帝陵祭作者:九嶷山

一、历史文献关于舜葬九疑山的记载

1、《山海经·海内南经第十》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2、《山海经·海内东经第十三》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

3、《山海经·大荒南经第十五》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

4、《山海经·海内经第十八》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

5、《礼记·檀弓》:舜葬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从也。

6、《左传》舜葬苍梧,象为之耕。

7、《淮南子》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

8、《帝王世纪》舜使禹摄政时三苗叛,舜南征崩葬于苍梧。

9、《国语》舜勤民事而野死。

10、《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11、《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12、《帝王世纪》有苗氏叛,舜南征,崩于鸣条,年百岁,殡以瓦棺,葬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

13、《竹书纪年》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五十年,帝陟……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之。

14、《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山,西流经九疑山下,蟠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大舜葬其阳,商均葬其阴。

二、关于九疑山舜陵庙的记载

1、《水经注》:九疑山,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可复职。

2、唐元结《舜庙状》:仅按地图,舜陵在九疑山中,舜庙在大阳之溪。舜陵古老已失,大阳溪今不知处。秦汉以来,立庙山中。

3、《汉书·舆地志》泠道。县南有九疑山,山南有舜庙。

4、《古今图书集成·九疑山部》、《湖南通志》、《九疑山志》、舜庙在大阳溪,三代时祭于此,其遗址在白鹤观前,土人呼为大庙。秦汉以来立庙在玉王官岩前百步,旧庙湮废。刺史元结奏立于营地城西。僖宗时,长沙胡曾权延唐令,请复立于玉王官岩下,有敕建舜庙碑记。宋建隆初,刺史王继勋奉诏重修知制诰张澹奉敕撰碑,皆湮灭无存。明洪武四年,遣编修雷燧致祭,迁庙于舜源峰下。

三、田野调查与考古发掘

(1)1986年文物普查时,仅按《志》记载在玉王官岩前百步东与北周,没有发现明显痕迹,(当时,依现在舜庙座向,只注重了在玉王官岩岩北这一方向)

(2)1999年冬,在距玉王官岩东约160米的田埂断面发现了建筑遗物。2000年初发现汉唐坪民居上覆有灰色筒瓦,采访当地居民,知为1964年改土造田时出土。确认为秦汉舜陵庙遗址。

(3)2000年12月省文物局派员(刘劲)核实田野调查发现,在玉王官岩东北一田坡下,发现农民挖鼠洞时,有建筑筒瓦堆积。

(4)2001年10月,省社科院,省考古所专家赴玉王官岩考察遗址、高至喜先生认定系汉代遗址。

(5)2002年3-5月,省考古所派副研究员吴训东为领队,对遗址进行勘探发掘,通过在遗址地区网状布探沟。发现了遗址建筑台基遗存,初步认定舜陵庙占地为3.2万平方米,因历代多次重修,遗址有叠压现象,亦有在原基础上,混合使用历代建筑材料的较晚建筑遗存。在东南方一号探方中,发现了燎祭坑,坑内遗物多为人为打碎的器物残片,时代为东汉。出土的瓦当有兽面纹与莲花纹两种。发现唐代印纹“舜”字头的专用器物残片。

(6)2003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对遗址进行发掘。省考古所吴训东任领队,至2004年1月,揭露遗址两北角500平方米建筑遗址。西南角T1358在近3米深的地层下,发现夯筑建筑遗迹,出土方格纹与叶脉纹灰陶残片。以及夹砂火候及低的灰陶残片,铭文杯柄“诣杯吴”的器物残片。

(7)2004年4月,继续进行遗址发掘,揭露面积4000余平方米,发现晚期重建建筑物两座的遗址,柱网布局规范,主殿8纵5横40立柱,建筑面积约为800余平方米。 T1358相邻的T1357、1359相继扩展,发现夯土建筑遗迹伸延走向。庙之东外侧,发现守陵啬夫双室砖室墓及“歙州斋遣工匠吴皿”字样筒瓦,龙形脊吻建筑构件及“开宝”年号器物残件。

(8)2004年8月经国内考古学界专家现场考察论证玉岩遗址现揭露层面建筑遗迹不晚于宋代,西南角探方早二期遗存不晚于东汉,已出现局部西汉遗迹,系古代大型祭祀建筑遗址。与玉岩石刻、马王堆汉墓古地图、《水经注》、《风俗通义》、《九疑山志》、《古今图书集成》等文献记载的玉岩前舜陵庙相吻合,应该是古舜陵庙遗址(汉至元)。这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唯一的五帝陵庙建筑遗址。

四、相关链接

1、1986年在九疑山西麓的新开乡宝峰村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居民建房取土挖出的细柔石磨制穿孔石钺、石铲两件。应是祭祀礼器。

2、1990年,在九疑山西南的大阳洞乡牛头山村,村民取土制砖发现细柔石磨制双穿孔石钺,一件被一司机捡送交县文物管理所,一件被抛弃,出土文物为祭祀礼器。

3、2003年5月,省考古所向桃初副研究员领队在冷九二级公路二标段隔江村山门脚遗址(九疑山舜庙北5公里,泠水西岸)抢救发掘时,在深三米的地层中的一个90平方厘米土坑中出土磨制精美的石钺、石镞及一长约40厘米的卵石等遗物,应为祭祀坑。

4、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地图中,在九根地状物间绘有五个“∧”形屋顶。旁注“帝舜”,谭其骧先生在其《二千一百年前的一幅地图》一文中考证:所绘建筑是《水经注》中的九疑山山南有舜庙的舜庙建筑。

五、史料原文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上古元阳真人:《三海经·海内经》

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汉西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舜“南征崩于鸣条,殡以瓦棺,葬于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谓之纪市。”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湘水去岸三十里有相思宫,望帝台,昔舜南巡狩而没,葬于苍梧之野。”

            ──南朝梁任 :《述异记》

“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山,西流迳九疑山下,蟠基苍梧之下,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大舜窆其阳,商均葬其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注》

“九疑山亦名苍梧山,其山有朱明、石城、石楼、娥皇、舜源、女英、萧韶、桂林、杞林九峰。又有舜峰,不列九峰之内,因为舜所葬处,被道教列为第二十三洞天”。

           ──《名舆胜览》

“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

    ──清《大清一统志》

始皇帝三十七年十一月(前210年)秦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

    ──《史记·秦始皇本记》

元封五年(前106年)冬,汉武帝南巡至盛唐,望九疑山而祭虞帝陵

    ──汉《资治通鉴·汉书》

“九疑皆有舜庙,太守至官,常遣户曹致祭修礼。”

    ──晋罗含《湘中记》

舜,“陟方之驾遂往,苍梧之窆不归”、“实存旧庙”、“疑山永逝,湘水长违”

    ──北魏温子升《舜庙碑》

舜“巡狩而来·殂落于此。”

    ──唐张九龄《祭舜陵文》

“乾德初,诏历代帝王,国有常享,……又诏先代帝王载在祀典……其太昊、炎帝、黄帝、高辛、唐尧、虞舜……各置守陵五户,岁春秋祠以太牢。”

    ──《宋史·礼志》

“元至治四年(公元1324年),命有司祭舜庙。”

    ──元《永州府志·事纪》

“若国有大事,则命官祭告。其中祀、小祀皆遣官致祭。”

“洪武三年,遣使访先代陵寝……在湖广者有二,酃祀神农,宁远祀虞舜。”

    ──《明史·礼志》

“(乾隆元年)并修神农,虞舜陵庙,置陵户典守。”

    ──《清史稿·礼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