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eiyuanbo448
peiyuanbo44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1,457
  • 关注人气:1,3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收藏方向--看古代人口数量和钱币遗存状况

(2015-08-22 15:40:33)
标签:

转载

 系列的收藏某朝某代钱币不仅可能,而且能够收集齐全 中国历史很悠久,但是人口数量是动态的。长期战争时期人口锐减,和平时期,皇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经济好的时候,人口增加多的时候,也是货币发行量比较大的时候。宋钱为什么存世多,宋代时间长,经济发展快,人口众多。宋初4000万,到了大观年,将近一个亿的人口。宋辽夏金元时期,宋钱是在各国广泛流通的。元代遗存钱币少,明朝灭了元朝,大量毁掉元钱。明朝钱币遗存少,清朝入关之后,铸顺治通宝,置换明代钱币,回炉另造。清代钱币多,不仅是清朝离我们当代比较近。而且还因为,清朝前期,是长期的和平年代,发展年代。经过康、乾两个盛世,人口达到三亿,货币的使用数量当然巨大。

珍稀钱币当然是藏家始终关注的对象。珍稀钱币出在哪里,查资料一看就明白。出在什么时候?战争年代,小国政权,短命国家,短命皇帝、农民起义政权。大型钱币少,后来政权都是要毁掉前朝钱币的,大钱有价值,当然存世少。小平钱以下的钱币少,因为它很难保管,也容易毁坏。

小钱币,就是零钱,应当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领域。我现在有清代钱币22mm16mm12mm的200多枚。在地摊上只要注意,小钱还能见到。但是,很多藏友重视不够。现在人民币一、二、五分值钱了。因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分币退出了流通。咸丰时候大钱多,但相应的小钱就少。小钱都是咸丰前期铸造的。民国时的分币,现在也是很少的。

 关注一下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或更多,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西汉末的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王莽时到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到东汉后期的永寿三年(157年)稍后,才重新突破6000万。

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220年三国鼎立形成这个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4世纪初的西晋约有3500万。此后南北分裂,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

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的755年,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到960年宋朝初建时估计只有4000万,其境内仅3000万左右。

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此后南宋和金的人口都有增长,至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已超过1.2亿。蒙古灭金和西夏造成空前浩劫,北方人口损失高达80%,仅剩1000余万。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到14世纪中期增加到8500万左右。

明初的人口不足6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但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太平天国起义和清朝的镇压,导致南方人口稠密地区的巨大损失,人口下降超过1亿(最保守估计也有五六千万),以至到1912年尚未恢复到1850年的水平。

1953年新中国人口普查结果为5.8亿(不含台湾、港澳)。

中国的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一直占有很高的百分比。除了东汉末年处于人口低谷、所占比例可能略低于10%以外,其余历史阶段占世界人口比例基本都在20%以上,一般在30%左右。

我国历代人口变迁的特点

两千多年来我国的人口数量的衍变,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点。

1、增长缓慢。从公元2年的6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1‰。

2、大起大落。某些时期的持续增长和某些年代的急剧下降交替出现。如西汉前期、8世纪前期的唐朝、11世纪的北宋、18世纪的清朝,数十年至百余年间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可以达到7‰-10‰。其中的恢复阶段还可能出现更高的年平均增长率。而在人口锐减时,一二十年间可以形成高达50%以上的降幅,每年的负增长率可以高达50‰-100‰。

3、人口发展呈现阶段性。第一阶段,自商、周至公元初,达到6000万。第二阶段,自东汉至8世纪中叶的盛唐,增加到近9000万。第三阶段,从中唐经五代,至北宋期间的12世纪初突破1亿,至13世纪初达到1.2亿。第四阶段,从宋末元初至17世纪初的明代,总数超过2亿。第五阶段,明末清初的人口下降在18世纪初得到恢复,至19世纪中叶达到4.3亿的新高峰。第六阶段,经过近百年的下降和低增长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高速增长,70年代后虽速度减缓,近年仍已突破了12亿大关。二、三阶段翻番的时间为1300年,第四阶段为500年,第五阶段不到250年,而第六阶段只有40年。

4、人口增长的阶级不平衡性。由于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权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地主阶级人口总是以比农民和全部人口更高的速度增长,因而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会随着王朝的延续而越来越高。

5、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汉族和农业民族的增长一般高于非汉族和游牧民族,因而汉族和农业民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汉族以外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增长的不平衡。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