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从黄帝是轩辕看
黄帝文化与红山文化的关系。
何谓轩辕?郭沫若先生研究《献侯鼎》等铭文后说:“天鼋二字,铭文多见,旧译为子孙,余谓当是天鼋,即轩辕也。因此,他认为,“天鼋就是轩辕”。天鼋是轩辕的氏族名称、氏族的徽号、氏族的图腾。郭沫若释天鼋为轩辕(黄帝),即肯定了神龟是黄帝族的原始图腾。《国语·周语下》说“我姬氏出自天鼋”,犹言出自黄帝。由此,学者认为黄帝族的图腾为天鼋,即神龟。
在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第一号墓中发现了神龟玉器:
另在第二地点一号冢第二十一号墓发现了玉龟壳:
第五, 从黄帝以云为图腾看黄帝文化与红山文化的关系。
《左传·昭公十七年》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杜预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红山文化的勾云形玉器,一部分造型可能与云有关。
勾云形玉器
第六,从黄帝以鸟为图腾看黄帝文化与红山文化的关系。
黄帝部族可能以鸟为图腾。在牛河梁第十六地点第四号墓中,发现了玉鸟。
在红山文化的其他重要遗址中,也发现了形象生动的石鸟和玉鸟。
黄帝图腾,熊、龙、神龟、云、鸟诸说之外,还有其他说法。这说明黄帝族多来源,多图腾。
第七, 从黄帝妻雷祖养蚕看黄帝文化与红山文化的关系。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史传,雷祖发明了养蚕和缫丝织绸技术,使人们结束了赤身裸体,野蛮荒幼的时代。
在红山文化那斯台遗址发现了蚕玉器
第八,从黄帝以玉作兵看黄帝文化与红山文化的关系
东汉袁康、吴平著《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记载楚王与风胡子有一段对话,主题是论剑。说到: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
红山文化出土“玉兵”的器类最多,有斧、锛、刀、铲、凿、镞等,但多无使用痕迹,不是实用之物,而是玉兵器。
综上,如果红山文化就是黄帝文化,那么,黄帝的后人一直在北方生活是可能的。现在一些专家推测,黄帝族人一部分南下,融入了中原文化,为夏商周三代之兴融入了文化基因;黄帝族人的另一部分则继续生活在北方,形成东胡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后来演化为诸少数民族文化。
有红山文化考古材料的支持,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包括契丹族)为黄帝后人的说法就多了一些根据。
三、从北方其他少数民族自称黄帝后人获得的旁证
匈奴被史书记载为黄帝后人。
《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匈奴列传》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夏后氏之苗裔,也就是黄帝之苗裔。
历史上,还有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被史书记载或自称是黄帝后人。这说明,有史书记载契丹族是黄帝后人不是单一的个别现象。
契丹或其他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是黄帝后人这一判断,今天说来至少应有两个解释,一是血缘上的,二是文化上的。如果是文化上的,那么表明了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比较普遍地比较早地认同了黄帝文化,把黄帝尊崇为自己民族的祖先。这是有不同寻常的积极意义的。如果是血缘上的,除了目前考古学和文献学结合上的考证之外,还需要考古学的进一步的支持,现在看来,主要是人种类型DNA等的鉴定及其综合考察。
历史上少数民族对黄帝文化的认同,无论是血缘上的,还是文化上的,都为北方少数民族包括契丹族族源的考释提供了重要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