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作者:大毛说玉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七梁玉发冠
明代
高5.5、长4.3、宽5.9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洁白,抛光较好。玉冠两侧各有一圆孔,以插簪固定发髻。冠面凸起七道直梁。束发冠为古代男子戴在头上作束发所用,这种梁冠一般为退朝燕居之时束发所用,使用时扣覆在发髻之上,用簪固定。明代一品国公丞相以上官员才能使用七梁冠。
五梁玉发冠
明代
长5.5、高4.2、厚3.4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绿色。顶雕琢五梁,两侧呈卷云状,双侧下端有一穿孔,可用于插簪。
竹节首玉簪
明代
通长15厘米
现藏于福建博物院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如意头玉簪
明代
长14.4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质地润泽。圆长条状,末端稍尖,簪首呈如意形,略弯,用阴刻线琢一如意头,比较简洁。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凤纹玉簪
(一对)
明代
长14、宽1.5、厚0.3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光泽莹润。呈扁圆长条状,末端尖且薄,簪首透雕各饰一龙纹、凤纹。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水仙花首玉簪
明代
长21厘米
现藏于福建博物院
玉质白色,细腻温润。簪首镂雕一丛水仙花卉,制作精细,簪体呈圆锥形,光素无纹,通体打磨圆润。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花蝶纹玉扁簪
(1对)
明代
长18.6厘米、头宽1.9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莹润无瑕。簪为扁片形,簪首上镂雕宝瓶、花草和蝴蝶,上端一圆凹为掏耳,下端簪柄尖细。
琢刻精细剔透,抛光极好。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云龙纹玉簪首
明代
高15、直径1.8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有褐红斑。器呈圆筒状,顶立一瑞兽,体态肥硕,器身浅浮雕龙纹、祥云纹,中下部有孔呈管状。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喜上眉梢玉簪首
明代
通长23、高2.7、厚0.3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由银簪体和玉簪首组成。玉簪首为白玉,片状,双面雕琢一喜鹊栖息于梅枝梢头。喜鹊俯身翘首,尖喙张开似在鸣叫报喜,翅拢于背,长尾略张,鸟身细部均以阴线刻划。鸟下枝头梅花盛开,后有叶片陪衬。梅花的轮廓为五连弧形,中心的花蕊刻斜方格纹,花瓣和叶片打洼。鸟身与花枝间采桯钻法镂空,表面打磨精细,但侧沿和镂空处的内膛毛涩,桯钻痕迹明显。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首形玉耳饰(1对)
明代
直径3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耳饰呈圆形,耳饰中部雕一龙头,两角向后,龙嘴张开,口中吐出一圆珠,圆珠与嘴间有一穿孔,孔中穿银丝,银丝向上分为两支,顶端各串一珍珠。此耳饰设计别致,造型新颖。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首玉梳
明代
长11.8、宽4.5、厚0.6厘米
现藏于常熟博物馆
玉质白色,微泛青。梳背呈圆弧形,柄为龙首形。龙口微张,阔鼻,粗眉紧压双眼,眼圆而凸,头上长一分叉独角,造型古朴雅致。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双龙戏珠玉镯(1对)
明代
直径7.59、厚0.9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青色。镯呈椭圆形。双龙张口,同衔一宝珠,三角形目,双长角。体圆润,光素无纹。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松石纹玉镯
明代
外径8.1、内径6、厚2.2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温润细腻,有褐色沁。椭圆形,外缘浅浮雕松树、坡石、猎狗,形象生动自然,器表柔和温馨。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竹节形玉镯(1对)
明代
长径5.5、短径4.5、厚0.7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和田白玉质,细腻温润。镯呈椭圆形,截面略呈半圆形,内侧稍平,外侧弧度较大。竹节处饰两道阴刻线。造型简约雅致。琢磨细腻,抛光明亮。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形玉环
明代
直径9.3、宽2.2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褐色沁和玉绺。器为扁圆体,大孔,环面为一龙衔尾状,龙身较长,龙上唇上卷,橄榄形眼出须,龙角较长。身上饰勾云纹和阴刻线。龙脊凸起阴刻“×”纹。龙尾分叉,龙身两侧饰飞翼,上刻细阴线。制作较粗犷。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纹环形玉佩
明代初期
直径8.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局部有浅褐色皮色。稍椭圆形体,通体镂雕一团龙,龙双角、长发、两须,四爪,团身盘旋于云纹之中。背面一侧有环扣,应为带饰。此龙神态威猛,颇具元代遗风。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扭丝纹玉环
明代
直径5.3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受沁呈黄色,带大量褐色沁斑。器呈绞丝状,饱满丰腴。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首玉带钩
明代
长12.5、宽2.9、高2.4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质青色。带钩呈长条形,钩头圆雕龙首,钩身浮雕一螭龙。龙首略方,吻端平阔,如意云头鼻,扭丝状粗眉上曲,额头饰一圆凸,双耳后抿,角卷曲。钩身螭龙盘曲,毛发飘拂,肩、胯部位阴刻卷云纹,背脊一道阴线随形弯曲,小腿刻密集短斜线。钩身背面有一圆柄形纽,直径与钩身宽度相等。从侧面观察,钩身呈弧形,但弧度较之元代和清代的平缓许多,周边棱角亦未做去棱处理。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首玉带钩
明代
高2.6、长6.4、宽1.8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光润。钩首作龙首反顾状,张口长角,拱身,钩身浅雕夔龙纹,钩纽为圆形。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首玉带钩
明代
高2.2、长9.2、宽1.6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光润。钩首为龙首反顾状,长角,拱身,素面钩纽为圆形。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首玉带钩
明代
长9.9、宽2.2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钩首作龙形,龙眼近似菱形,凸起。凹鼻,吻上翘,叶状耳,勾云纹大眉呈绞丝状,双角呈V字形弯伸至颈部,宽额高突。钩身呈螳螂肚形,光素无纹。底部有一较矮的椭圆形纽。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凤首玉带钩
明代
长8.6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上有黄褐色沁。凤首作钩,凤为管状圆眼,尖喙,头上有一条形花冠。钩身分成二节,隆起,钩面阴刻花叶纹。底部有一较矮的椭圆形纽。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凤首玉带钩
明代
长11、宽1.8
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洁白温润,抛光好。凤首钩,凤长眼尖喙,钩身雕刻出凤鸟的两翅及尾翼,纽为椭圆形。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兽首玉带钩
明代
长9.7、宽1.6
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质地细腻温润。兽首钩,兽眼圆形外凸,兽眉上扬,双耳作桃形凸块向后贴于两侧,钩身略呈琵琶形,纽为圆形。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鹅首玉带钩
明代
长8.7、宽1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质地温润。鹅首钩,颈部以短细阴线刻出一圈绒毛,通体抛光,线条优美流畅,纽为圆形。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鹅首玉带钩
明代
长7、宽2、高2.3厘米
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玉质黄色,颜色柔美细润。钩头雕作鹅首形,钩身呈琵琶形,纽为长方形,通体光素,造型简单明快,琢磨精细,抛光极好。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螭纹龙首玉带钩
明代
高2.5、长11.2、宽2.4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色。钩首作龙首反顾状,钩身爬一小螭和龙首相对,卷尾,钩纽为圆形。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螭纹龙首玉带钩
明代
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长12.5、宽3.2、厚3.1厘米
玉质青白色,有油脂光泽,光洁温润。钩首作龙首形,钩腹正面浮雕盘绕卷曲的小螭,螭龙首相对。钩纽呈圆形。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螭纹龙首玉带钩
明代
长13、宽2.5
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黄褐色沁斑。钩为龙首,龙眉上扬紧贴眼部,龙眼凸出,蒜形鼻,龙嘴微张,露齿,刻上下两排牙。嘴中钻孔表示口腔,龙角向后分为两叉。钩身高浮雕一螭,螭首上扬,脸短而方,耳作猫耳形,口微张,颈部长,脑后生独角,发及肩部,肩部前凸。螭背上刻双阴线作脊线,脊线两侧刻冰纹作肋骨,四肢显得有力,关节处有卷云纹,整体富于动感。瓜形纽。此带钩在纹饰的刻画上还留有元代遗风,钩身仍略呈琵琶形,但与元代相比变窄,应为明代早期作品。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螭纹龙首玉带钩
明代
高2.5、长13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灰白色,局部有黄褐色沁。龙首形钩首,圆珠眼,张嘴,上下唇有齿,腹上雕一爬行蟠螭与龙首相对,五官集中在面部下半部分,下颔有一长须,两前肢立起,腹下有一圆形纽。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首水晶带钩
明代
长7.8、宽2.3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茶色水晶质,晶莹剔透。龙首为钩,钩身素平,棱角挺直有力。背部纽呈长方形。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花鸟纹玉带(一套16件)
明代
总重716克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白色。此套带板透雕两层花纹,底层为“卍”字纹,上层为花鸟纹,背面光素,有穿孔以供嵌于皮带之用。此种工艺为晚明风格。《明史·舆服志》载:“文武官常服,洪武详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圆领衫,束带为公服。其带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花,四品素金……”故此套带板为晚明一品大员所用。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凌霄花纹玉带(1套20块)
明代
桃形:直径4.2厘米
铊尾:长7.5、宽4.3厘米
长方形:长4.2~4.3、宽1.5~2.4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带板1套计20块,皆扁平,其中铊尾2块,大长方形銙8块,小长方形銙4块,桃形銙6块。每块均透雕凌霄花纹及翻卷的花叶。玉带一直是帝王、高级官员使用的革带中级别最高的。在明朝冠服制度中,一品以上阁臣直至帝后才可使用玉带,形制亦有规定,在明中期以后固定为20块1套。多以龙、麒麟、人物、花鸟纹等为图案。这套玉带深受乾隆皇帝喜爱,配以紫檀木匣,并于其上刻诗、题款。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纹玉铊尾
明代
通长15.6、宽5.7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长方形,一端平直,一端圆弧,双层透雕。菱花形框内刻龙纹。龙圆目凸出,长角,张嘴露齿,阴刻斜格纹做鳞片。四角饰花鸟,底层为卷云纹。整体雕刻繁缛精致。此玉为带饰中的铊尾,镶嵌于后世的木臂搁之中。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飞鱼花草纹玉铊尾
明代
长6.2、宽5.1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洁白温润。多层镂雕,下层镂雕卷草纹,上层雕一飞鱼。飞鱼为龙头、飞鱼身,类蟒,有角。鱼身有两翼,两翼之上又刻有龙爪,作展翅飞翔状,穿梭于花草纹中。背面无孔。雕刻极为细致精美。明代有飞鱼服,乃一定品级官员才可穿着。为玉带的组件之一。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三阳开泰玉铊尾(2件)
明代
长9.6、宽5.5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玉质青白色,温润细腻。弧形首长方形片状。通体镂雕三只羊,形态各异,或奔跑、或低首、或回望,点缀山石、松树、花草。顶端正中部祥云环绕一圆框,内琢“日”字。整个画面寓“三阳开泰”之意。构图和谐,镂雕精细。为玉带的组件之一。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纹玉铊尾
明代
长16.8、宽6.6、厚1.6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长方形,一端平,一端弧。中间镂雕龙纹,杂以八宝、缠枝花叶纹。背面光素。用料精良,雕工细致。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纹玉铊尾
明代
长8.7、宽4.6、厚0.7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双层透雕。琢一正面龙,腾跃于花丛中。器物一端平齐,一端外凸弧圆。龙头大,厚额,毛发向上扬,龙身细小,龙身遍布斜方格龙鳞,明代中晚期龙纹特征明显。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 [转载]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0)](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纹玉带板
明代
长7、宽5.5、厚0.8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呈长方形。减地浮雕一龙纹,龙盘曲上行,形态充满动感。龙发往前冲,独角,龙身粗无鳞纹,用阴刻线刻出胫骨、脊骨和腿关节处的毛发,三爪,尾分叉呈卷云状压于后腿下。明代龙纹特征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