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eiyuanbo448
peiyuanbo44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8,074
  • 关注人气:1,3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2014-04-29 07:09:00)
标签:

病中

重量

上下

万元间

贵金属

文化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契丹遥撵汉国时期铸造钱币通览之三

3、“契丹凭证式巡宝钱(又称‘巡贴钱’)”系列钱。是遥撵汉国大迭烈府夷离堇耶律阿宝机,于公元903年(天复三年)被痕德堇可汗拜为“于越”,“总知军国事” 执掌遥辇汗国权柄后,乘痕德堇可汗沉溺酒色,疏于国政之机,获得“代天巡狩(代表可汗到各地巡查安抚军民)全国之权责”,于是铸造巡幸赏赐用,名为贴补贫困地区军民生活,实为收买各部族头领和军民人心的巡宝钱(又称巡贴钱)。

币名称(巡宝或巡贴),面值单位(贴),面值数量(一、五、十、百、千、万)的领取赏赐实物的凭证,不是严格意义的方孔圆钱。它是宋、金、元、明,特别是清代、民国纸币(钱贴)的真正源头,是中国纸币的滥觞。契丹多个政权都曾铸造过“巡宝钱”,这是鉴赏该钱时需要认真区分判定的。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误解各种“巡宝钱”的不同用途,造成对历史的歪曲和误读。

巡宝钱为耶律阿宝机收买人心,网络团结各部族,最终夺取遥辇汗国政权,建立耶律氏帝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辽建国,阿宝机当上天皇帝,平定“诸弟之乱”后,应续铸了一套专门用于赏赐安抚乱后军民的巡宝钱。在确定了四时捺钵的行国制度的辽圣宗时,圣宗亦曾重铸巡宝钱(又称巡贴钱)作为行国赏赐钱,但此时的巡宝钱(又称巡贴钱)的性质已变为纯赏赐钱,和阿宝机代天巡狩时的作用已相距甚远,不可同日一语矣。至于西辽早期,东辽、后辽晚期,为追念故国祭祀时而铸造的,在原大辽或本国年号、吉语、巡宝钱背加镌巡宝字样和纹饰的所谓“巡宝钱”,由于特征明显,可一眼判定不是遥撵汉国时的巡宝钱,所以,没必要再专节介绍。

遥撵汉国时的“契丹凭证式巡宝钱(又称‘巡贴钱’)”系列钱。朴素原始,稚拙浑然,材质以铜钱为主,只有“巡贴直万”一品为金银材质制作。千贴以下各钱无一种金银铜三材同模铸造钱。因为它们只是领取物资的凭证(贴),价值不在凭证本身,而在要领取的物资。这时的“巡宝钱”绝不会三材同铸,也不会在直万钱下用金银贵金属铸造。区分是不是遥撵汉国时的“契丹凭证式巡宝钱(又称‘巡贴钱’)”系列钱?材质和锈蚀,钱文读序是判定的主要方法。遥撵汉国时的“契丹凭证式巡宝钱(又称‘巡贴钱’)”系列钱,钱文读序,除百贴大吉是“顺读”外,其余都是“旋读”。

根据这两条原则,可以认定遥撵汉国时大于越、总军国事、大迭烈府夷离堇耶律阿宝机铸造的,“契丹凭证式巡宝钱(又称‘巡贴钱’)”系列钱,仅有六种,即:铜钱小平型“丹贴巡宝”、折十型“巡掷拾贴”。这是两种特铸的对基层民众赏发的“巡宝钱”,是“巡宝钱”中的辅助性钱币。折五型“百贴之宝”,折十型“百贴大吉”,当百型“巡宝千贴”,半文钱型金银钱“巡贴直万”。这是四种颁赏给有功军民或部落酋长、重要官员的高档“巡宝钱”,是“巡宝钱”中的主体钱币。

“丹贴巡宝”(见图1-11-2、)22.7-23.7毫米,重3.7-4.7克。已见铜铅两种材质钱。钱文虽仅四字却包括了,国号、宝货单位、用途、宝货名称等所有该套钱的信息。文字书体为楷中蕴含隶意的楷书,劲健挺拔,清秀淳厚,极富唐楷韵味。形制规整,类似唐钱。此钱存世较少,估计应有百枚在人世传承。此钱虽少,却有三种以上版别。区别主要在丹、贴、巡三字的写法上。丹有卄丹(丹上边缺失),无点丹(丹上框内无点),了边丹(丹的右半边写作了字);贴有长上贴(占上特长),短上贴(占上特短);巡有长尾巡(巡的走之特长),翘尾巡(巡的走之上挑)。市场参考价每枚1-1.5万元,铅钱(见图1-31-4、)每枚2万元。

“巡掷拾贴”(见图2、),是全套“巡宝”钱中,艺术结构意味最隽永,文字布局最独具匠心的一枚钱。“掷”字的入钱和繁体“拾”代替简体“十”的做法之妙,笔者在拙文《不称泉货称巡宝  非为钱币实凭贴》中已有阐叙。这里要补充的是该钱书法的优美,其书风既有颜真卿那种苍润,又含柳公权的劲健。结体舒展,逆锋起笔,运笔厚实。撇、捺的粗细、徐疾变化较多,书法遒劲,笔法刚健,而少圆浑。这正是辽代早期典型书法,虽刚健挺拔有余,圆劲浑厚不足。

 巡掷拾贴,径40毫米,穿8毫米,厚2.8毫米,重23克,铜质。形制与当十标准相符合。为什么百贴钱百贴之宝百贴巡宝形制只是当五大小,而拾贴钱形却比百贴钱大?这是因为赏赐对象和赏赐方法不同,整套五等(个、十、百、千、万)钱被分为:赏赐给下层部落头目或军民的,赏赐方法为掷抛任其自取的,赏赐数额价值较低的丹贴巡宝巡掷拾贴两种钱;以及赏赐给各部落酋长、领兵官等中上层人员的,需当面郑重颁赐,数额和价值均较高的三种钱(百贴、千贴、直万钱)。这不是笔者杜撰,是巡掷拾贴钱文已标明,并通过钱形的显著差别显现的。

正因为下层人员对赏赐物品的急需,所以在他们获得此钱后,会立即凭它领取规定物品,而不会将它收藏不用。故此,巡掷拾贴比其它任何等级巡宝钱回收得都彻底。所以,今天想一覩它的芳颜都极端困难。市场参考价每枚10-15万元,

百贴之宝(见图3、),铜质。径33-34毫米,重8-14克;右旋读,相当于折五小型。形制古朴拙稚,但精整规范,少见错范平夷现象。钱文书体与“丹贴巡宝”,似一人所书,舒朗刚健,落落大方中可见傲岸之风骨,就象彪悍精健的契丹武士,豪放而雄浑。存世较少,市场参考价格在500-5000元间。

百贴大吉(见图4-14-2、),是遥撵汉国“巡宝钱”中身份特殊的一种钱。它是主辅币间的界限钱。平民及下层官吏如能得到它,身价会立即得到提升,不仅可以得到上层人士才能得到的百贴巨赏,而且还可能会博得一官半职,平步青云成为大于越的爪牙。所以,任何人得到它都是大吉大利之兆。见有铜、铁两种材质。百贴大吉铜钱径40-42毫米,重18-20克;铁钱径42毫米,重16.7克。钱文书法,唐楷韵味隽永,就象雍容华贵的契丹贵族,端庄而瑰丽。形制雄浑朴茂,轮郭规整严肃。是遥撵汉国“巡宝钱”中的美男子。存世罕珍,市场参考价在5-10万元间;百贴大吉铁钱(见图4-34-4、),存世仅见,一级无定价。

巡宝千贴 (见图5、)铜钱,是“巡宝钱”中形制最阔大,钱体最厚重之钱。一般钱径42.5-45.5毫米,重21-31克间。见有特厚特重的巡宝千贴铜钱,厚达5.74毫米,重竟达56.7克,为普通钱重的一倍以上。钱文左旋读。书法肃穆庄严,用笔老辣凝重,拙朴豪放,粗犷浑雄,气势宏大,字里行间透着一股狂傲不羁的豪迈之气 巡宝千贴铜钱存世较多,不难寻见,市价仅500-5000元间。

巡贴直万,金(见图6-16-26-36-4、)、银质钱(见图7-17-27-37-4),是遥撵汉国巡宝套钱中的,唯一两种贵金属铸币。这两种钱应是同模铸造,只不过银钱仅是试铸,金钱却是正常模铸。这从银钱钱文笔画清爽,棱角挺拔分明,角弯处毫无粘连的状态即可推知。金钱笔画浑圆,棱角呈圆弧状,可知钱模被多次使用,边角已有磨损。巡贴直万 银钱径19.64毫米,重2.5克;金钱径20.4毫米,重3.7克。这么轻薄幼小的钱形,尽管是用贵金属铸币,和万贴的巨额面值相较,实在令人匪疑所思。

要知道当时,唐虽改铢两钱制为宝钱制,但币材材质和重量的价值与钱币的价值并没有完全脱钩。象巡贴直万金、银钱,这样使币材材质和重量的价值与钱币的价值完全脱钩的现象,在中国钱币史上是空前的。这种完全依靠国家公信力维护货币(凭证)信用和兑现力的作法,是契丹人对中国钱币史和世界货币史的卓越贡献,是它开创了信用货币先河,为纸币(楮币)的诞生做了一次很好试验。巡贴直万 金钱,存世极其罕见,存世应不超五枚,其价值无法估量。巡贴直万银钱传世仅见,虽为试铸品,其价值应与金钱不相上下。

遥撵汉国时期钱币,是契丹钱币承上启下时期的钱币,是契丹真正国家钱币的发端,是契丹特殊货币制度确立的真正开始。它是辽契丹国钱币大展宏图的基础和动力,是光照万代引领中国钱币走向辉煌的前奏。通观遥撵汉国时期行用钱和特用钱的铸制和使用情况,不难看出契丹民族确是一个胸怀博大,能充分包容、吸纳各种先进文化的民族。其货币文化,是当时中华大地上最先进的货币文化。契丹人把钱币的所有功能,无论是政治的、教化的、经济的功能都做到了极致,为后世(宋元明清及近现代)更先进的货币文化的出现、完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对遥撵汉国时期钱币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解读契丹的钱币文化。有助于我们甩掉大汉族主义的有色眼镜重新认识和解读真实的契丹历史。它启示后人:一切研究,无论是专业性很强的契丹钱币研究,还是涉及面很宽的契丹史研究,都要不唯上、不唯书,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史料,要善于透过现象抓本质,要善于用逻辑鉴别史料,把真正符合逻辑规律的史料融汇贯通组成新材料,用新材科说明新观点,这样,我们的契丹钱币研究和契丹史研究才能取得新进展,获得新成果。

泉痴山人2014/4/27于京东病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