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贺氏契丹国时期铸钱研究

标签:
病中及内宝折五尤以无浴火重生文化 |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

























大贺氏契丹国,是隋至唐初(公元581-628年),在契丹奇首八部血缘氏族联盟基础上,脱胎出来的新的契丹民族部落联盟。在联盟中,维系联盟存在的不再仅是血缘关系,而是共同利益,共同关切,共同命运;同一宗教,同一习俗,同一生产方式,同一生活地域。联盟这时已是一个地域民族共同体,不再是血缘氏族联合体。大贺氏成为世袭联盟长氏族。契丹部落联盟,历任联盟长均由大贺氏贵族中选举。大贺氏部落联盟的形成,是在契丹人累遭强邻攻击,成员多次被掠和迁徙,部族严重受创后出现的,旧史已述其“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在大贺氏联盟八(十)部之外,在幽州、营州界内还散居一些契丹人,《旧唐书·地理志》提及的有乙室革部落等。
《辽史·世表》载大贺氏契丹国简史:隋开皇四年,率诸莫弗贺来谒。五年,悉众款塞,高祖纳之,听居故地。六年,诸部相攻不止,又与突厥相侵,高祖使使谕解之。别部出伏等违高丽,率众内附,置於渴奚那颉之北。开皇末,别部四千馀户违突厥来降,高祖给粮遣还;固辞不去,部落渐众。遂北徙,逐水草,当辽西正北二百里,依纥臣水而居。东西亘五百里,南北三百里,分为十部,兵多者三千,少者千馀。有征伐,酋帅相与议之,兴兵则合符契。突厥沙钵略可汗遣吐屯潘垤统之,契丹杀吐屯。大业七年,贡方物。
唐契丹地直京师东北五千里而蠃,东距高丽,西奚,南营州,北韎鞨、室韦,阻冷陉山以自固。射猎居处无常。其君大贺氏有胜兵四万,析八部,臣于突厥,以为俟斤。凡调发攻战,则诸部毕会,猎则部得自行。与奚不平,每斗不利,辄遁保鲜卑山。武德初,”大帅孙敖曹与韎鞨长突地稽俱来朝。二年,入犯平州境。六年,君长咄罗献名马、丰貂。贞观二年,摩会来降,突厥请以梁师都易契丹,太宗曰:“契丹、突厥不同类,师都唐编户,我将擒之,不可易降者。”三年,摩会入朝,赐鼓,由是有常贡。
帝伐高丽,悉发契丹、奚首领从军。还过营州,以窟哥为左武卫将军。大帅辱纥主据曲率众来归,即其部为玄州,以据曲为刺史,隶营州都督府。窟哥举部内属,乃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为都督,封无极男,赐姓李氏。以达稽部为峭落州,纥便部为弹汗州,独活部为无逢州,芬问部羽陵州,突便部为日连州,芮奚部为徒河州,坠斤部为万丹州,伏部为匹黎、赤山二州,俱隶松漠府,以辱纥主为刺史。窟哥死,与奚叛,行军总管阿史德枢宾执松漠都督阿不固,献于东都。
窟哥二孙:曰枯莫离,弹汗州刺史、归顺郡王;曰尽忠,松漠都督。敖曹曾孙曰万荣,归诚州刺史。时营州都督赵文数侵侮其下,尽忠等怨望,与万荣共举兵,杀文,据营州,自号“无上可汗”,推万荣为帅。不二旬,众数万,攻崇州,执击讨副使许钦寂。武后怒,诏将军曹仁师等二十八将击之,更号万荣曰“万斩”,尽忠曰“尽灭”。战西硖石黄獐谷,王师败绩。进攻平州,不克。武后益发兵击契丹。万荣夜袭檀州,清边道副总管张九节拒战,万荣败走。俄尽忠死,突厥默啜袭破其部。万荣收散兵,复振。别将骆务整、何阿小入冀州,杀刺史陆宝积,掠数千人。
武后闻尽忠死,诏夏官尚书王孝杰等率兵十七万讨万荣,战东硖石,败绩,孝杰死之,万荣进屠幽州。又诏御史大夫娄师德等率兵二十万击之,万荣乘锐,鼓行而南,残瀛州属县。神兵道总管杨玄基率奚掩击,大破万荣,执何阿小,别将李楷固、骆务整降。万荣委军走,玄基与奚四面合击,万荣众溃,东走。张九节设三伏待之。万荣穷蹙,与家奴轻骑走潞河东,惫甚,卧林下。奴斩其首以献,九节传东都。契丹馀众不能立,遂附突厥。开元二年,尽忠从父弟失活率部落归唐。
失活,玄宗赐丹书铁券。开元四年,与奚长李大偕来,诏复置松漠府,以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仍置静析军;以失活为经略大使,八部长皆为刺史。五年,以杨氏为永乐公主下嫁失活。六年,卒。娑固,失活之弟,帝以娑固袭爵。开元七年十一月,娑固与公主来朝。衙官可突于勇悍,得众心,娑固欲除之;事泄,可突于攻之,娑固奔营州。都督许钦澹及奚君李大攻可突于,不胜,娑固、大皆死。韩愈作可突干,刘娽、宋祁及唐会要皆作可突于。郁于,娑固从父弟也,可突于推以为主,遣使谢罪,玄宗册立袭娑固位。开元十年,郁于入朝,以慕容氏为燕郡公主下嫁郁于,卒。咄于,郁于之弟,袭官爵。开元十三年,咄于复与可突于猜阻,与公主来奔,改封辽阳王。邵固,咄于之弟,国人共立之。开元十三年冬,朝于行在,从封禅泰山,改封广化郡王,以陈氏为东光公主下嫁邵固。十八年,为可突于所弑,以其众降突厥,东光公主走平卢。
屈列,不知其世系,可突于立之。开元二十二年六月,幽州节度使张宇大破可突于。”一八:十二月,又破之,斩屈列及可突于等,传首东都,馀众散走山谷。 过折,本契丹部长,为松漠府衙官,斩可突于及屈列归唐。幽州节度使张守立之,封北平郡王。是年,可突于馀党泥礼弑过折,屠其家,一子剌乾走安东,拜左骁卫将军。自此,契丹中衰,大贺氏附庸於奚王,以通于唐,朝贡岁至。至德、宝应间再至,大历中十三至,贞元九年、十年、十一年三至,元和中七至,太和、开成间四至。泥礼,耶律俨辽史书为涅里,陈大任书为雅里,盖辽太祖之始祖也。
大贺氏时期的契丹地域,“东与高丽邻,西与奚国接,南至营州,北至室韦”。与古八部时期的活动区域大体相同,即东达辽河,西至吐护真水(今老哈河)上游与奚族地相邻,南抵今辽宁省朝阳市北约100里处与营州地连接,北在今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与室韦为邻。在这个区域内,他们“逐猎往来,居无常处”,仍以游牧、狩猎生活为主。但此时契丹境内已有迁徙、俘掠的汉人定居,从事农耕桑田等作业。也出现了简单手工业,铸造业,为联盟军事、经济服务。
由于游牧业贸易的特殊性,和部落集团采购的独特贸易方式,以及和突厥等金银币使用民族的长期交往,大贺氏契丹地区的货币制度仍有别于中原农耕地区。契丹货币始终以金银、布帛、大额钱凭为主要货币,而以铜钱为辅助货币。铸造钱币仍以翻铸周边国家,特别以唐代钱币为主,亦改范、仿铸少量具有契丹风貌的祭祀、纪念用钱。在大贺氏契丹国存在的150余年中(581-734年),与突厥和唐朝屡次发生大规模战争,虽然契丹取得了一次次辉煌战绩,但最终在两大强邻的夹击下,栔丹仍一次次受到重创,经济和贸易不得不多次涅槃重生,钱币铸造受此影响,亦铸量稀少,品种单一。
从大贺氏契丹国改范、仿铸周边钱币传世实物看,唐朝的开元通宝是契丹人主要的仿铸对象。仿铸方法仍以改变形制(缩小或扩大钱径,加厚或减薄钱厚);改换钱文(改为契丹风格文字);加镌纹饰等手段,使仿铸钱与被仿钱区别显著。下面就介绍几品大贺氏契丹国仿铸钱,供泉友们鉴赏研究:
一、仿唐朝钱:
1、仿开元通宝半文钱。径11-13毫米左右,重0.9-1.5克上下,青铜质,契丹风格明显,钱文为北地“胡书”书写,形制略具辽早期钱风貌。版别各异,制做欠精。似为祭祀特铸用钱,存世绝少。市场参考价,每枚3万元。
2、仿开元通宝小平钱。径23-25毫米间,重2.6-4.8克左右,青铜铸造。契丹风格不太明显,特殊的有别于唐开元的,是其契丹人特有的似隶似楷的北人“写经体”钱文,其铸制不精,背多平夷,少数背饰日月纹。该钱亦应是祭祀用钱。存世罕见。市场参考价,每枚1万元。
3、仿开元通宝折五型钱。径35-38间,重12-23克左右,青铜质。契丹风貌盎然,形制与唐钱绝然不同。钱文书体为北地俚俗体,形体粗犷,浑厚剽悍,具典型契丹钱特征。制作较精,应为特铸纪念用钱。存世绝罕。市场参考价,每枚5-8万元。
4、仿开元通宝折十型钱。径39-43毫米间,重18-30克左右,青铜质。粗犷大气,厚重精整,契丹风貌显著。折十型钱品种有钱文率意稚拗与钱文规正端丽两种,都很稀少,尤以钱文率意稚拗者为甚。此种钱端庄者应为节庆纪念钱;率意稚拗者应为祭祀用钱。市场参考价,每枚15万元。
5、仿开元通宝当百型钱。径50毫米,重45.85克,青铜质。铸制规整,钱体厚重,边圆廓正,字口深峻挺拔。楷隶相间,契丹风韵盎然。当百钱形,面世首见。此钱似为重大事件庆典祭祀特铸。市场参考价,每枚30万元。
6、仿开元通宝折三型金钱。径34.6毫米,重26克,黄金质,但含金量不高,仅68.69%。钱文疏朗,点画分明,端庄整肃,富丽堂皇。钱文虽仍以八分书书就,但无唐开元文字之遒劲老辣的大家风范,而是笔划僵直,拘谨匠气,模仿之迹明显,尤以无框开字为甚。此金钱应为特铸赏功钱,极’为罕见,珍稀宝贵。市场参考价,每枚45万元。
7、仿开元通宝小平宫钱。径23.7-25.6毫米,重4-6克,传世所见3种,两种背饰疏朗生动,契丹风味明显,一种背饰繁复,皇家气息浓重。灵动活泼者当为契丹仿铸;繁复端肃者,当为唐赐契丹宫钱翻铸。两枚宽缘钱应是有意为之作,以与唐钱相区别。这类宫钱在大贺氏钱中极其少见,非常稀罕。市场参考价,每枚10万元。
二、仿其它国家钱:
8、仿高昌吉利钱。径30.5-38毫米,重18-29克。高昌吉利钱是唐贞观16年,高昌国王麴文泰为庆祝自己被唐正式册封为“高昌王”,而特铸的纪念币。“吉利”二字在突厥语中为“王”意,故“高昌吉利”为双义钱,汉字钱文意为:高昌国吉祥顺利。实际钱文为“高昌王”王号钱。高昌吉利钱是钱币史上大名誉品。契丹固信仰、习俗等原因,自高昌建国就与其有密切往来,契丹仿铸高昌钱顺理成章。此钱按仿钱惯例,加大了钱径,改换了文字风格,添加了背饰,与高昌钱迥然不同,契丹风貌突显钱中。该钱应为契丹使节出彼高昌时特钱聘享钱,非常珍罕。市场参考价,每枚30万元。
由于与唐,突厥及内部频繁战争等原因,大贺氏契丹国铸币是契丹诸时期中,铸钱品种最少,数量最少的时期。所以其传世诸钱也是契丹钱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盼朋友们能对其给予特殊关注,以便发掘出更多大贺氏契丹钱。本文钱图除自藏外,主要来自郝凤亮,王格等先生的大力支持,慷慨供图。这里山人向以上先生鞠躬致谢!同时谢谢大家对我的关怀。
泉痴山人2014/3/19于京东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