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2013-09-11 04:53:53)
分类: 金史及金代钱币研究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金代部分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赏析

昨天为大家展示了一组金代篆书年号小平型金铜合金钱,对钱币界至今还有人抱着的不放的“金代正隆二年(1157年)始铸钱”等错谬言论,进行了让事实说话的批驳。今天为大家再提供一组金代篆书年号折五型金铜合金钱,继续让事实去批驳那些谬论。这组钱亦是哈尔滨冯爱军先生提供,在这里笔者再次向冯先生致谢,

1、篆书天辅元宝折五型金铜合金钱。钱文旋读。金代第二种年号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天辅年间(1117-1123年)铸造。天辅三钱之一,天辅元宝。钱径34.24毫米,穿径7.97毫米,厚2.38毫米,重12克。有楷书篆书两种书。为金银铜铁铅多种材质同模同铸。

2、篆书天辅通宝折五型金铜合金钱。钱文顺读。金代第二种年号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天辅年间(1117-1123年)铸造。天辅三钱之二,天辅通宝。钱径34.12毫米,穿径7.76毫米,厚2.42毫米,重12.1克。有楷书篆书两种书。为金银铜铁铅多种材质同模同铸。

3、篆书天辅重宝折五型金铜合金钱。钱文顺读。金代第二种年号钱,金太祖完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天辅年间(1117-1123年)铸造。天辅三钱之三,天辅重宝。钱径34.06毫米,穿径8.11毫米,厚2.21毫米,重11.3克。有楷书篆书两种书。为金银铜铁铅多种材质同模同铸。

4、篆书天会元宝折五型金铜合金钱。钱文旋读。金代第三种年号钱,金太宗完颜晟唯一年号天会年间(1123-1135年)铸造。天会三钱之一,天会元宝。钱径34.16毫米,穿径7.52毫米,厚2.77毫米,重16克。有楷书篆书两种书。为金银铜铁铅多种材质同模同铸。

5、篆书天会通宝折五型金铜合金钱。钱文顺读。金代第三种年号钱,金太宗完颜晟唯一年号天会年间(1123-1135年)铸造。天会三钱之二,天会通宝。钱径34.24毫米,穿径7.90毫米,厚2.62毫米,重11.8克。有楷书篆书两种书。为金银铜铁铅多种材质同模同铸。

6、篆书天会重宝折五型金铜合金钱。钱文顺读。金代第三种年号钱,金太宗完颜晟唯一年号天会年间(1123-1135年)铸造。天会三钱之三,天会重宝。钱径34.51毫米,穿径7.65毫米,厚2.75毫米,重12.4克。有楷书篆书两种书。为金银铜铁铅多种材质同模同铸。

7、篆书明昌元宝折五型金铜合金钱。钱文旋读。金代第十种年号钱,金章宗完颜璟第一个年号明昌年间(1190-1196年)铸造。明昌三钱之一,明昌元宝。钱径34.04毫米,穿径7.66毫米,厚3.06毫米,重14.6克。有楷书篆书两种书。为金银铜铁铅多种材质同模同铸。

8、篆书明昌通宝折五型金铜合金钱。钱文顺读。金代第十种年号钱,金章宗完颜璟第一个年号明昌年间(1190-1196年)铸造。明昌三钱之二,明昌通宝。钱径33.81毫米,穿径7.65毫米,厚2.47毫米,重12.4克。有楷书篆书两种书。为金银铜铁铅多种材质同模同铸。

9、篆书明昌重宝折五型金铜合金钱。钱文顺读。金代第十种年号钱,金章宗完颜璟第一个年号明昌年间(1190-1196年)铸造。明昌三钱之三,明昌重宝。钱径33.81毫米,穿径7.94毫米,厚2.25毫米,重12克。有楷书篆书两种书。为金银铜铁铅多种材质同模同铸。

10、篆书正大元宝折五型金铜合金钱。钱文旋读。金代第十九种年号钱,金哀宗完颜守绪第一个年号正大年间(1224-1231年)铸造。正大三钱之一,正大元宝。钱径33.94毫米,穿径7.81毫米,厚2.82毫米,重13克。有楷书篆书两种书。为金银铜铁铅多种材质同模同铸。

11、篆书正大通宝折五型金铜合金钱。钱文顺读。金代第十九种年号钱,金哀宗完颜守绪第一个年号正大年间(1224-1231年)铸造。正大三钱之二,正大通宝。钱径34.05毫米,穿径7.36毫米,厚3.05毫米,重17克。有楷书篆书两种书。为金银铜铁铅多种材质同模同铸。

12、篆书正大重宝折五型金铜合金钱。钱文顺读。金代第十九种年号钱,金哀宗完颜守绪第一个年号正大年间(1224-1231年)铸造。正大三钱之三,正大重宝。钱径34.21毫米,穿径7.88毫米,厚2.60毫米,重12克。有楷书篆书两种书。为金银铜铁铅多种材质同模同铸。

这组元通重三钱,虽然仅有四个年号的铸币,但它们基本上反映了金代早中晚三个时期实际上就是整个金代的铸钱情况。即,改元即铸新钱;铸楷篆两种书体对钱;元通重三宝同铸;元宝旋读,通重宝顺读;实行小平、折二、折三、当五、当十五等钱制,偶见当百、当千、当万大钱或祭祀或开炉或镇库;金银铜铁铅多种材质同模同铸。

金钱这些特点基本都承袭了辽代铸钱的特点。其承袭的原因是辽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尚未建国即已把辽代铸钱最大最多的长春州钱帛司占领,把大量铸钱工匠、钱监设备收归己有,要人有人,要原料有原料,要设备有设备,铸什么钱只要一声令下。所以,事实证明那些所谓大师什么“金朝交易,初不用钱”,“建国四十余年,固不曾铸钱。”“正隆二年(1157年)才开始铸钱”。“刘豫阜昌钱为金朝最早钱”,“金朝铸钱技艺高质量好,是取得了北宋遗留在陕西的铸钱作坊和铸钱手工业工人的缘故。” 不负责任的错谬言论,不过是他们自己的意淫,完全是不顾历史事实的骗人鬼话。

事实胜于雄辩,不知在这铁的事实面前,这些所谓的专家,和仍抱着他们粗腿的泉界的糊涂朋友,作何种解释,不知他们是醒悟呢?还是挺着花岗岩脑袋继续抱残守缺呢?盼他们早日正视现实及早醒悟!

泉痴山人2013/9/10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