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契丹佛教“轮回”铜镜赏析

(2013-09-08 05:42:59)
标签:

鉴定研讨

契丹

人文/历史

文化

铜镜

分类: 契丹辽史研究

辽契丹佛教“轮回”铜镜赏析辽契丹佛教“轮回”铜镜赏析


辽契丹佛教“轮回”铜镜赏析

佛教是辽契丹人非常崇信的一种宗教,尽管辽契丹统治者对萨满,儒,释,道,等宗教,实行一视同仁兼收并蓄的政策,但实际上萨满国教的地位始终如一,一切礼仪始终为萨满教所垄断;儒教治国的理念亦从未动摇过,一切行为规范社会教育均以孔孟之道律之;佛、道二教多用于国民的精神境界修为,鼓励民众追求来世,安于现状,用佛、道的成仙说,轮回说,麻醉安慰自己的灵魂以图超生。当然契丹时的佛教已是中国化的,已吸收了道教、摩尼教、萨满教的精华杂揉在一起的佛教。其丧葬文化中的往生观就是佛道轨议融合的明显例证。本博今天展示的这面辽契丹佛教“轮回”铜镜,就是最好的说明。

这面佛教“轮回”铜镜,硕大厚重,直径375毫米,厚度14毫米,重4800克。铜镜正面已被花斑锈覆盖,少量露出的镜体,黑漆古黝黑深厚,土锈铜锈锡锈掺杂在一起,既层次分明又五彩斑斓,幽古之态触手可及。镜图上骑鹤人的出现,已明确告诉此镜是丧葬用镜。因为自汉代起已把驾鹤当作死亡的婉称。

该镜镜背部分从边缘向中心镜钮分为四个层次,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意义。最外一个层次应为保护圈,它以高于内层弦边成坡形向内倾斜,它主要起着保护内层纹饰不被磨损的作用。宽约8毫米左右,外弦高约14毫米。

第二圈应为配饰圈,宽约16毫米左右,两条弦纹间,在上下右左四方中心位置镌刻了对衬的四个形态各异的花坛,花坛中间各镌刻一个顺着花枝向上攀爬的人,他们都已然爬了约半枝花枝,前面有大朵的宝相花向他招手身后已攀过的花枝仿佛为他送行。这纹饰意味什么?似乎是在表达着什么思想和寓义。联想起道教引领逝者攀“通天树”上天的典故,此镜上的攀爬人应也是位逝者,但他爬向的不是三十三天,而是不同的花坛。“花坛”象征什么比较费解。笔者认为这花坛可能隐喻的轮回的通道口,即女阴的隐喻。以抽象物代替女阴,是边全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人的下世为人,即轮回的出口,必为女阴。所以花坛不是天堂而是轮回的通道口,被花草遮盖美化的女阴。

第三圈是整个镜画的主图,共有两组四个人物,两个驾鹤吹笛飞行,两个赤足手举荷花与莲蓬边舞边行。两个在云中飞翔的田螺,两对相对而立的双鱼。整个画面活泼喜庆,人物繁多而不显纷乱,对称而又平衡和谐。它们都是谁?在这里担任什么任务?据《全像中国三百神》载:“人死的时候,阎王要派无常鬼去勾摄生魂,所以无常鬼又叫‘勾魂鬼’。无常有黑无常和白无常两种。”佛教有无常使者之说,分为夺魂、夺精、缚魄三使。无常是专门勾魂的,所以谁要“见”到它,也就要寿终正寝了。古人诗云“一朝若也无常至,剑树刀山不放伊。”可见无常的厉害。

无常什么模样?现在一般只能见到明清后无常形象:白无常,笑颜常开,头戴一顶长帽,上有你也来了四字;黑无常一脸凶相,长帽上有正在捉你四字。辽宋时的无常根本不是这样。他们应与镜上驾鹤吹笛飞行,赤足手举荷花与莲蓬边舞边行的二位使者相同。佛经讲人死后,是佛祖前来接引你的灵魂到极乐世界,是跳出轮回值得庆祝的大好事,所以必有仙乐,莲花伴随。该镜上虽没有佛祖出现,但无常使者驾鹤吹笛,手执莲花高歌舞蹈来迎,亦说明逝者已获再世为人的礼遇,正处于高级轮回当中。

图中的一对巨大的海螺,象征人的灵魂是通过螺旋型的螺壳轮回转生的。海螺也是镇摄一切魔鬼和邪恶精怪的吉祥之物。两对双鱼,预示轮回如鱼行水中,畅通无碍。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间、自由豁达得解脱的修行者。密宗佛教中,常以一对金鱼象征解脱的境地,又象征着复苏、永生、再生等意。双鱼在契丹民俗中尚有子孙繁衍之意。

第四圈是镜钮为中心旋转放射状花纹,有专家把其解为荷叶纹,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这是契丹萨满教对太阳神的一种敬畏的象征,旋转放射状线条是太阳光芒的滚动形态,是抽象卐字的原始形态。而抽象为卐字后,它又成女性生殖器蛙肢的寓义符号。在这里主要喻示子孙繁衍绵延不断之意。

四圈图案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即逝者已获轮回往生,他的子孙也绵延繁衍,生生不息。自此人冥隔绝,各奔自己的美好前程而去。逝者已矣,生者继也,瓜瓞联绵,无穷尽兮。多美好的愿望,多么绝妙的艺术设计,多么高超的铸镜工艺,可说不输汉唐,超越宋金。其对衬平衡的表现手法,层层烘托突出主题的精巧构思,以物喻事寓深邃宗教思想于故事展现之中的深刻表现力,使其镜不仅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而且成为一部辽代佛教信徒丧葬风俗的连环画集。

这面佛教“轮回”镜,亦应是辽契丹墓顶的悬挂镜,也是祈求佛粗引领逝者奔赴轮回往生的的铜镜,这种辽代特有风俗,为辽的文明研究增色不少。辽代铜镜高超的制镜技术改写了唐宋制镜艺术衰落的旧制镜史的错讹。作为中国铜镜史的一个转折点,辽代铜镜突现了自己的艺术特征,在铜镜史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一章。有理由相信,随看对辽镜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辽代铜镜一定会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泉痴山人2013/9/7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