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契丹锻制手雕 面双鹿灵芝纹背汉文福寿康宁金钱赏析

标签:
鉴定研讨辽契丹钱币研究人文/历史文化 |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
辽契丹锻制手雕

这是一位藏友发来应征《辽(契丹)汉文契丹文锻制手雕特用钱币考释图说》一书的钱币。其确实是锻制手雕“捺钵”特用金钱。它是笔者所见三种双鹿钱中背字最多的一种,亦是三种双鹿钱中鹿和灵芝形体刻画最细腻最精致的一种。这种双鹿钱应该原是对钱,理应还有一种面双鹿灵芝纹背契丹文吉语金钱。遗憾的是至今未能谋面。
这枚锻制手雕面双鹿灵芝纹背汉文“福寿康宁”,“捺钵”吉语金钱(见图1-2、),钱径57毫米,穿径9毫米,厚2.2毫米,重67.8克。此钱的面双鹿灵芝图与先前笔者考释过的背契丹文“德,兴”的面双鹿灵芝图对钱相同,但精细度超过对钱一大截儿。其表现在鹿毛皮的刻画上,对钱只刻出了鹿身上的梅花,而此钱在梅花的基础上,又细致地把鹿的短毛根根都刻画出来。
再有对鹿眼、鹿耳、鹿尾、鹿蹄的每一处细节之处,它都施刀一点点描绘,使鹿的形象成为可触摸到、呼之欲出的、立体的、活生生的奔鹿。对点缀在画面四周烘托气氛的灵芝似的祥云,作者也饰以流云的长短线条,赋予祥云以流动的生命。使奔鹿在流动的祥云间穿行,更增添了奔鹿的神秘感。艺术的高超,在于细节的独到,这句哲言在此钱图得到了证验。
钱背按穿上右下左旋读镌刻四个阴文汉字“福寿康宁”。字为楷书,虽够不上大书法家的神骏,亦不失为笔力雄健,阳刚朴茂之作,颇得唐楷端庄秀拔之真谛。“福寿康宁”源自先秦古籍《尚书·洪范》之“五福”。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契丹人把五福的前三福,和普通人关系最密切的一寿、二富、三康宁,改为“福寿康宁”的吉语,用于祭祀祈福,并在中国最早铭刻到祭祀祈福钱币上。福,即福分、福佑、福荫,是寿康宁的基础。只有富贵寿考等齐备才为有福。这里的福与富互训,即写为“福,富”吉语的本义不变。以前钱币学家,历史学家都把这句祈祝语的发明人,定为南宋人陈亮。只因他在《喻夏卿墓志》中有:“福寿康宁,子孙彬彬然,皆有可观者,天於夏卿亦何所负哉!”等言。这实是大谬也。契丹人比宋人早百余年就发明了此吉语,并镌刻到钱币上。
契丹锻造手雕面双鹿灵芝背汉文“福寿康宁”金钱的发现,为契丹人文化发明正了名,击碎了贪天之功据为己有汉族文人的文明假面,揭穿了宋元汉族文人偷天换日把契丹众多科技文化发明偷换成宋人发明的强盗行径。大的如活字印刷术、火药、造船的发明,小到钱币吉语的发明,翻钞铸钱术的完善,无不浮现着宋人无耻的盗贼嘴脸。
契丹锻造手雕面双鹿灵芝背汉文“福寿康宁”金钱,是辽契丹“捺钵”钱的一种,是祭祀赏赐钱中顶尖的赏赐珍品。制作时间,应在辽中期,辽契丹最鼎盛时期。当时制作量就很少,能完整地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千年后的我们能欣赏到她的美丽的容姿,应是上天赐与我们的福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契丹文明所折服,并愿为她鼓与呼,相信每个有良知的中华民族的子孙都会这样作,让敢争天下先的契丹精神重新回到他的子孙身上,重新把大中央之国建成世界第一超级大国。
泉痴山人2013-8-16于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