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契丹)金印的性质用途探秘  兼对契丹文“龙虎卫辅国上大将军”金印的浅释

(2013-05-15 23:47:18)
标签:

八卦

鉴定家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辽(契丹)金印的性质用途探秘 <wbr> <wbr>兼对契丹文“龙虎卫辅国上大将军”金印的浅释

辽(契丹)金印的性质用途探秘 <wbr> <wbr>兼对契丹文“龙虎卫辅国上大将军”金印的浅释

辽(契丹)金印的性质用途探秘 <wbr> <wbr>兼对契丹文“龙虎卫辅国上大将军”金印的浅释

辽(契丹)金印的性质用途探秘 <wbr> <wbr>兼对契丹文“龙虎卫辅国上大将军”金印的浅释

辽(契丹)金印的性质用途探秘 <wbr> <wbr>兼对契丹文“龙虎卫辅国上大将军”金印的浅释

辽(契丹)金印的性质用途探秘 <wbr> <wbr>兼对契丹文“龙虎卫辅国上大将军”金印的浅释

辽(契丹)金印的性质用途探秘 <wbr> <wbr>兼对契丹文“龙虎卫辅国上大将军”金印的浅释

前几天辽南农夫(都兴智先生,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中国古代史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辽金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辽金史、东北地方史。)对笔者57日的博文《辽代契丹文“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金印考释图说》提出疑问说:“阶官、检校官名还能制成金印吗?”笔者当时回复说:“谢谢都先生的光临和指教!在下认为一切皆有可能!近代人不是把阶级、职务作成了肩章胸牌挂在军装外面了吗?它们和古代的阶和检校何其相似乃尔。契丹金印的作用是什么,我们还没彻底弄清,它可能仅是“明贵贱,显尊荣”的象征物而已。所以,在鉴定确知载体真实可靠的基础上,要先尊重它们的存在,然后再综合各种资料分析它们存在的原因。因为现代人对契丹了解还是太少了。所以尽量不要以现代人的理解去衡量契丹人。您说对吗,兴智学长?”

今天,笔者就拟通过对一枚辽(契丹)契丹文“龙虎卫辅国上大将军”金印的分析浅释,就辽(契丹)金印的性质、用途进行一些初步探究。兼答都兴智先生的疑问。这枚金印金银质铸造后,手工雕琢成型。通高80毫米,辟邪钮高50毫米,印台高30毫米,印面长49.4毫米,宽47.8毫米,重1275克。辟邪钮雕工粗犷准确,寥寥数刀就把神兽辟邪的威武凶猛的气势及形象刻画得淋漓至尽。辟邪也叫做貔貅古代传说中的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相传此灵物嘴大无肛,能够招财纳福,辟御妖邪,极具灵力。传说辟邪曾帮助炎黄二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 “天禄兽”, 即天赐福禄之意。它专为帝王守护财宝,也是皇室象征,称为 “帝宝”。该金印以辟邪为钮,大约也是取此吉祥之意。

印台的四个立面,每面切阴刻一只昂首卧姿神鹿。鹿头上高耸的灵芝宝冠,映衬着一支蜿蜒而来宝相花,使金印更显得庄严肃穆。印文为雕刻的雄浑朴茂粗壮恣肆的九个以隶写楷体的阳文契丹小字,汉译意为“龙虎卫辅国上大将军”。印文作九宫格排列大小错落和谐有致。从译文知道此印,为两个辽代阶官排叠在一起的,制式特别特殊的金印。是辽代“龙虎卫上将军”与“辅国大将军”,两个不同品阶散官名称排叠在一起而成。

 “龙虎卫大将军”是武散官正三品一等衔,因为辽朝一、二品武官均统管军民之事,官职亦都以朝官品级为荣,百官中未设一、二品武散官,故“龙虎卫大将军”是武散官最高等级。“辅国大将军”,是武散官从三品二等衔。多是宗室子弟任此职。有辽二百多年中,获“龙虎卫大将军”,“辅国大将军”加官的并不太多。可见,辽代统冶者对掌握兵权的武将封赏是极为慎重的。把等级不同的散官名铸为一印,只在契丹印中得见,其它朝代千古未闻。契丹人这是在干什么?怎么会这样别出心裁?

弄清这两个问题,先要分清辽代金印与官印的区别。《辽史》载“符印”制度,寥寥数言,简陋至极。只大体知道辽有金印为帝后使用。中央和地方机构一律用银铜制印。《辽史》找不到依据,可到唐史找。辽从唐制,辽制大部分按照唐的制度,特别是官制,符印制度,基本借鉴唐制。《新唐书·车服志》关于金印的记载也不多,只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及妃,玺皆金为之藏而不用。太皇太后、皇太后封令书以宫官印,皇后以内侍省印,皇太子以左春坊印,妃以内坊印。”中央和地方机构一律用铜制印。不见有其它使用金印的任何记载,

但《新唐书·车服志》写了大量用符的事,似乎和辽金印的性质相似:“随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左二右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皇太子以玉契召,勘合乃赴。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官有贰者加左右,皆盛以鱼袋,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刻姓名者,去官纳之,不刻者传佩相付。”“制作鱼符的材料各不相同: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鱼符,用黄金来做;五品以上官员鱼符所用材料是白银六品以下官员的鱼符,质地则是铜料。鱼袋也据此使用相应的金、银装饰:三品以上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到唐中宗的景云年间则改为:凡着紫衣者用金饰,凡着红衣者用银饰。因为这些身份证是地位的象征,所以有的使用终身,即便退休了仍能享受鱼符制度

笔者愚意以为辽代金印有可能是从唐鱼符制蜕变而来,只是表示使用者品阶,明贵贱的鱼符替代品。从笔者近年过手近三十几枚契丹文金印的经验看,辽代金印应是朝庭颁铸的一种纪念性的,并不用于实际使用的印章,其作用相当于军衔,“身份证明”,“职称证明”,“地位凭证”,是一种荣誉性象征物品。这种金印所授官职,以散官、加官、特授、封爵等荣誉官衔为主,即使有实职官职一般也是附随着荣誉性官职出现。这种金印其他朝代少见,应是契丹人的又一发明,它为后来出现的奖杯、奖盘、奖章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为荣誉性纪念品的出现开了先河。

契丹文“龙虎卫辅国上大将军”金印,把两个武散官职叠铭在印文上,只是表示自己先后两次得到了最高武散官的奖励,也表明印的主人是皇室成员。可惜的是辽史没记载这个人是谁,石刻材料也未见确切资料谁担任过这两个武散高官。遗憾之余,我们为老天爷对印主人的厚爱感到高兴和羡慕,它老人家竟毫不吝啬地把这枚国宝金印赐给了他,实在值得珍藏这段历史,让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契丹族。

泉痴山人2013-5-15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