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八卦鉴定家历史文化文物 |
分类: 契丹辽史研究 |
辽代“重熙五年”款
狮纽盖五龙闹春金壶双龙金盏托春雁纹金盏赏析
有人说先秦秦汉文物看国博,隋唐文物看陕博,明清文物看故宫,民国文物看上博,北方民族文物看














民藏。这话虽不完全准确,但大抵是事实。2010年6月全国三十多位北方民族文物收藏家,在北京原京师大学堂举办了一次“契丹文明密码文物精品展”,展出了珍藏的近千件各级博物馆所未有契丹文物精品,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肯定和赞扬。近百家各类媒体报导了大会盛况,一时间,契丹文明密码解读之风风靡全国。展会后,本博受展会举办方委托,曾以《天书解码在行动,百件国宝欣赏》为题,展示了一百件套北方民族文物,震惊了国内外收藏界,使北方民族文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如今两年多过去了,北方民族文物收藏已非昔日可比,无论从收藏的广度和深度来看,民间已在很多方面超越官方。民间北方民族文物收藏家的藏品精品数量等级,很多已超过国家各级博物馆。在辽金元文物的鉴定研究方面,体制外专家与民间草根专家,在很多重大问题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辽金元三代历史的改写已成必然。
为了验证民间北方民族文物收藏家的收藏成果,本博自今日将陆续展示近两年他们收藏的部分北方民族文物精品,以鼓舞北方民族文物收藏爱好者的信心,把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收藏好!展示的文物精品都是来源合法,传承有绪,经笔者与有关专家鉴定确认为真品的北方民族的器物,上至东胡、匈奴、突厥,鲜卑、回纥,下至汉晋、北朝、辽金西夏元。里面有很多北方民族政权的皇室文物,将第一次面世,相信藏友们一定会大饱眼福,由衷地为北方民族兄弟的辉煌文明而鼓舞、而自豪。
今天展示的是一套镌有“重熙五年”款的狮纽盖五龙闹春图纹纯金执壶,及两个双龙纹金盏托,与春雁纹金茶盏。壶高:25.8厘米,口径:3.9厘米,足径:9.45厘米,壶重628.2克。其中,盖高11.5厘米,盖底口径4.25厘米,盖重57.2克。执长23厘米,宽1.5厘米,厚0.4厘米。盏托高3.65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7.3厘米,盏托重(单)99.1克。杯高4.3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3.6厘米,杯重(单)54克。总重933.4克。
壶、盏托、盏,均为手工打制,通过锤揲、焊接、錾刻多种工艺综合完成。金壶分为壶纽,壶盖,执手,壶嘴,壶身顶,壶身,壶底,壶足八部分,分别锤揲、錾刻,最后组装焊接完成。狮纽为两片金板锤揲焊接而成。神态生动,跪坐姿式,憨态可掬,仰望主人,张口似在言语。毛发清晰可辨,眉眼嘴牙比例恰当,实为一座形象俊美,生动活泼的立体艺术雕像。
纽下之盖分为纽台、盖顶、盖身三部分,纽台焊接狮纽,錾有一圈花瓣形花纹;盖顶为连接盖身与狮纽的器件,类似瓶盖样,上与纽焊在一起,下箍连盖身,上下边栏内亦錾刻花瓣形纹饰;盖身珍珠地上錘揲出凸形两枝宝相芙蓉花纹。壶盖内焊有内盖口下连壶身顶,顶前下方焊有弧形管状壶嘴,嘴管珍珠地上錾满三瓣宝相花。壶身顶后方焊有揻成长弧形片状执手,执手外部边栏内亦錾有宝相花纹。执手内面右部阴刻端庄楷书“重熙五年”四字,为此壶的断代提供了可靠依据。
壶身顶以阳纹花瓣纹为边栏,珍珠地中揲出两条首尾相对相互追逐状舞龙,龙头细长,吻上扬起,张嘴吐舌,龙角龙须向后,龙鬣斜立,细颈粗上肢,两龙爪一齐向前,龙爪三爪。两龙之间揲出一朵如意头宝相云纹。画面灵动,气势庄严,富于皇家气氛。壶身顶与壸身隔一圈凸起弦纹,壶身上边亦用花瓣纹为栏,下边用海水纹为栏。栏内锤揲出两条在云海中展转腾挪,欢腾跳跃的云龙。龙腿龙爪被处理得纤细嫩弱,龙头短小,鬣毛后甩,龙角斜立,上吻扬起,嘴虽张开,舌牙却无凶狠之象,一看就知是两条幼龙。
壶底为圈足,弦纹栏内珍珠地上揲锤出一圈宝相花纹。让人叫绝的是圈足内底,花瓣纹栏内竟镂雕了一条典型的契丹国龙太祖龙,又称乔龙或奣龙。威猛神武的太祖龙在宝相云中作特有的环形腾飞。巨头上吻长伸,大嘴狂张,长舌弹动,獠牙吓人。多叉龙角粗壮冲天,斗大龙眼直瞪前方。鬣毛猎猎,似呼呼作响。细颈粗身,腿爪雄壮。好一幅无坚不摧,神勇无敌的祖龙形象。
两套盏托与盏一模一样,盏托为六瓣花口沿,边栏亦为花瓣组成,中心起一外坡形棱,内中以凸起花瓣为栏,中心直径约于盏底相近稍大。盏托中心錾刻一大朵盛开的宝相牡丹,斜坡棱与盏边栏内錾刻两条与壶身相近的云龙,首尾相接作追逐游走状,两龙间各錾刻三朵宝相花幻化的祥云。托下高圈足上錾缠枝宝相花纹,图饰具有浓郁的佛教气息,庄严肃穆,豪华精美。
盏为六瓣花形,圆弧状口沿下,分别以花瓣纹隔成六个空间,并以圈足相连接。六个錾满珍珠地的空间,两两一组绘刻三对姿势相对的腾空而起,在云中展翅翱翔的天鹅。圈足弦栏内亦錾刻一圈花瓣纹。盏内在底部与六棱线以宝相花瓣作了分隔装饰。金壶与盏托金盏,造型端庄大方,富丽堂皇,纹饰精美,线条流畅,锤揲高超,錾刻精细,色彩金碧辉煌,反映了辽代工匠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制作技艺,堪称中国金器中顶级精品。龙是皇帝的象征,所以这套金壶盏,应是重熙朝皇室专用器物,不是皇帝就是太后、皇后使用的器具。
“重熙五年”款已明确显示了金壶盏的制作年代。因为从纹饰到风格都表明,此套金壶盏的的使用者,应是位笃信佛教的皇室重要人物。重熙五年(1036年)是辽兴宗从母亲仪天皇太后萧耨斤手中夺回政权(重熙三年五月),并把母亲放逐到庆州七括宫后的第三年。因此这套金壶盏应是辽兴宗打造的御用之物。
兴宗(103l—1055年在位),名耶律宗真,字夷不堇,小字只骨,辽代第七代国王,圣宗耶律隆绪长子。兴宗的生母是钦爱皇后萧耨斤,但是他从小由嫡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抚养大。圣宗去世之前,曾有遗命,指定齐天皇后为正室,萧氏为太妃。兴宗登基,尊母亲为太后,治国大权由太后掌管。重熙元年,太后逼齐天皇后自缢。太后逼死了齐天皇后,而且还杀戮功臣,重用其兄弟参与朝政,引起满朝的不满。
重熙三年(1034)四月,萧耨斤召集亲信密谋废掉兴宗,拟立她的次子重元为皇帝。重元知道此事后,偷偷报告给了兄皇兴宗。兴宗勃然大怒,迅速派人捉拿萧耨斤,夺回了她太后的绶玺,将她迁到庆州(今巴林右旗西北)的七括宫幽禁起来。庆州就是为庆陵祭祀和守陵,而刚刚修筑的城池。让她在那里潜心为圣宗守陵,并让她面壁思过。后来兴宗在一家道观里聆听了《报父母恩重经》,使这位笃信佛教、道教的他有所悔悟,对生母萧耨斤的恨,就此逐渐减少。辽重熙八(1039)年,兴宗将萧耨斤从幽禁她的庆州七括宫迎回皇宫。
辽兴宗是个汉化程度极深的契丹皇帝,对推广汉文化不遗余力。史载兴宗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咸通音律,声气、歌辞、舞节,征诸太常、仪风、教坊不可得”。兴宗的诗作得很好,曾经于重熙五年,以诗“试进士于廷”,辽代“御试进士自此始”。并在当年把大礼穿衣的制度进一步汉化,规定“册礼皇帝服龙衮,北南面臣僚并朝服。自是以后,大礼并从汉服矣。今先列国服,而以汉服次于后焉。”穿汉服成为辽代的一个重要制度。
辽兴宗对佛教自小崇信,登基后愈加笃信,几至沉迷。重熙初,就曾任命僧人圆融守太师兼侍中的官职。此套“重熙五年”款金壶盏的发现,即印证了以上史实,现身说法地讲述了景福及重熙初年,辽皇室的恩恩怨怨。完整地记录了兴宗与重元哥俩向母后夺权的故事,盏上的天鹅或春雁暗示了事变的时间,重熙三年春,年仅18岁的兴宗与年仅15、6岁的重元,确实是“两条幼龙”。幼龙为什么能战胜老凤,傲游苍穹,博击长空?实因上有父皇及其辅弼大臣(壶身盖顶龙及狮纽喻)的庇护和祖先的庇佑(壶底的太祖龙,国家之根基)。金壶盏以丰富多变的佛教纹饰装饰主图,喻示了佛的悲天悯人,万事天定的思想,劝导当事人放下仇恨一心向善。龙纹在辽代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是在天的神。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宗法思想,才使得年轻的皇帝能轻易剥夺母后的权力,后族无一王支持太后,而未引起大的动乱原因就在于此。
五龙闹春金壶及金盏与托的重新显世,是辽代金银器具的一座艺术巅峯。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契丹族,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能亲手抚摸鉴赏北方民族先辈们创造的国宝级文物,怎能不感到荣幸由衷地高兴?但愿这无价珍宝能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激励后人向前。
泉痴山人2013-1-11日于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