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八卦鉴定家历史契丹杂谈 |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
辽代圣宗皇帝献给承天皇太后的



辽代特铸钱是中国钱币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中国钱币百花园中最美丽的花朵。这话说得一点没有夸大,是恰如其分地对辽代特铸钱艺术性,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的肯定与正确评价。即将印刷出版的《辽(契丹)编年钱谱》,将会广大辽钱爱好者提供一份辽代特铸钱的饕餮大餐,供大家恣意品赏,畅快享受辽代特铸钱给你带来的美好与奇绝的感受。在视觉盛宴即将开始前夕的这段日子,我们将挑选盛宴上的几味小菜请朋友们先行品尝,为享受饕餮大餐垫垫底,以防盛宴推出时有些先生和女士们惊艳地昏厥过去。
今天请大家先睹为快的是一枚辽代承天皇太后过生日时,圣宗皇帝献给他母后祝贺其寿诞的奇异的团龙挂佩银钱(见图1、2、)。该钱通高约70毫米,挂纽高约10毫米,挂纽宽约20毫米,穿孔高约4毫米,穿孔宽约8毫米,钱径约60毫米,穿径约12毫米,穿郭宽约1.2毫米,缘宽约5毫米,厚约3.5毫米,重约70.8克。材质为银质,含银量约92%。因具体数据不便披露,所以以上数据都了约字,准确数字以藏家公布为准。
该钱币材精良,细腻坚实。包浆温润,凹洼处布满坚实的紫褐色银锈,晶莹润泽,放大镜下呈宝石样光彩。全钱磨损自然,尤其以挂纽穿孔与龙身为甚。从穿孔被磨得已经圆滑光亮情况看,系挂时间至少有数十年以上。
这枚团龙挂钱有很多奇异的地方,设计独具匠心,采取了诸如比拟、象征、讽喻等多种在修辞学中常用的手法,在多种图案中暗喻了很多母子间当面不便说出的话题,巧妙地把儿子想说又不敢说的心事融入各种图案。接受此钱者,只要对当时辽国的政治情势有所了解的话,都会一眼知道儿子要讲的心理话是什么。
钱上图案全部为手工雕凿而成,刀法纯熟,技艺炉火纯青。圆钱面外郭上方设计了一个云头形挂系绶带纽,宽宽的钱缘上面环雕了二十六颗心,上方纽穿下右侧之心显然是刻错个数后补刻的,这颗倒扣的心和左右的正心挤压在了一起。二十六颗心,向上向下各十三颗。每颗心中都有一月包日(孕星)图案,但和所有契丹钱日纹不同的是此日纹四周已生出光芒线,象征着这轮太阳已在放射着自己的能量,自己的光芒。
缘郭间地子上,高浮雕了一条爪子尚未解开束缚的,年青力壮的中年龙。四只龙爪,被皮革类东西和两道绳索捆扎。龙头尚未长出龙须和头角,龙眼很大象乞求着什么;龙嘴,龙吻够大,但似乎还未长成,还没长出威猛的气势和雄伟的龙姿。和早期契丹挂钱上凶猛无敌的辽龙(见图3、4、)比较,这条捆住四爪的幼龙,应是契丹龙中,不,应该说是中华龙文化中绝无仅有的一例。面郭上交错着刻满了短草纹,每面六丛,共二十四丛,左右各十二丛。
钱背缘上,也和面缘一样,刻了一上一下二十六颗心,心中也都有一个月包日(孕星)图案。缘郭间底子上满雕珍珠地,隋唐间器物流行錾刻珍珠地,以象征珠玑般大地。穿郭上东西南北各錾刻两个,内长三株短草的心状图案。古钱币为天圆地方之象,穿郭历来象征大地四方,八颗心状图案必定象征八方。珠玑般大地四面八方都在一轮巨月笼罩之下。奇怪的是巨月上被刻了十三道沟纹。这枚钱的这些奇怪的图案都在暗示着什么?它们又是怎样和萧太后与圣宗皇帝相联系上的?这千古之谜应该如何解开?
契丹时期龙凤和日月,是皇帝、皇后、皇太后独家享有的身份象征。在这种来自契丹原始宗教萨满教“万物有灵,万物皆神”的信仰中,皇帝、皇后、皇太后被尊为最高神,太阳神与月亮神,主宰着天地间万物的命运。契丹皇帝被臣民尊为天皇帝,皇后、皇太后被尊为地皇后的道理即源于此种信仰。契丹器物(包括钱币、符牌)上的龙凤与日月都不是随便雕刻制造的,龙凤的每一举手投足,形体形态的重大变动,以及日月纹的位置、形式、个数无不与当时帝后的政治活动变化有关。
如本钱上龙被捆住手脚,就应是表示当今年青皇帝手脚还被束缚,不能放开手脚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月包星(孕星)在这里显示的是同样的道理,太阳(儿子)已经能自己放射光芒,释放自己的能量,月亮(母亲)还笼罩在太阳上,似乎已没有必要。太阳(皇帝)希望的是倒扣心中的形象,太阳在高空放射万丈光芒,普照福泽万物,包括自己的母亲月亮(大地神)也在自己的福泽之下。
钱上有几组神秘数据,其实是揭开这千古之谜的钥匙。一、缘上二十六颗心,应是天体(天圆)运行的时间数字二十六年;二、面穿二十四丛草,应象征二十四节气。大地(地方)上的草生草长是按二十四节规律生息;三、巨月上一面十三道沟纹,两面即二十六道沟纹,这不是巧合,也应是强调那个时间二十六年。四、背郭上的内刻三叶草的心,应是寓意“寸草心”的典故“寸草春晖”。语出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难以报答。
辽史中哪位皇太后限制皇帝达二十六年?只有一位,她就是辽景宗皇后,辽圣宗之母承天皇太后萧绰,萧燕燕。萧绰,小字燕燕,契丹族,生于辽穆宗应历三年(后周广顺三年)五月初五日,换算成公历当为公元953年6月18日。卒于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燕燕是她的契丹名,萧绰乃是她的汉名。保宁元年(969年),辽景宗耶律贤即位,萧绰应召入宫为贵妃。同年册为皇后。乾亨四年(982年),辽景宗死,年仅12岁的长子耶律隆绪即位,即辽圣宗,萧绰以皇太后身份摄政,尊号承天皇太后。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还政辽圣宗,一个月后去世,上谥号曰圣神宣献皇后,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改谥睿智皇后。
萧绰称制摄政二十七年,按照惯例,摄政太后在儿子皇帝举行成人礼“弱冠”后就要还政于皇帝。然而历史的事实是辽圣宗的亲政大典一直是遥遥无期,从“弱冠”等到“而立”,从“而立”等到了眼看就届“不惑”,母后还没归政的意思,而且事事还必须向萧太后请示,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朝野的议论,以及文武皆备满腹经纶的已经三十七岁的辽圣宗的思虑。在文武大臣的支持下,辽圣宗借为庆祝母亲五十六岁(1008年)寿诞节庆日“承天节”(五月初五)之机,特制了这枚祝寿钱,通过钱图把委婉要求母亲归政的心里话完全表达出来了,并诚恳地表达了对母亲养育之恩培养之德的深深感谢和作为一个孝顺儿子对母亲的承诺。
下面看看辽圣宗是怎样巧妙地通过钱上图案把自己的诉求向母亲承天皇太后表达的。圣宗借二十六颗心说:26年了,您都把儿子象孕星之子(以孕星喻己)般地呵护,可您知道(以龙之捆住手脚喻己)被限制住手脚的儿子是难有任何作为的。儿子要象先皇一样发挥自己的抱负,发出自身的光芒(以发光日在上喻己,以在下月比母),福泽万民,孝顺娘亲,不枉人之一生,草木一秋。母亲君临(以巨月喻母)契丹大地已经二十六年(以二十六道沟纹,喻母亲脸上的皱纹,喻逝去的时间)了,使契丹大地金玉满堂(珍珠地喻珠玑般大地),百姓丰衣足食,四面八方(穿之四方八心)都在称颂您的恩德,对娘给于儿子的山高海深的恩情(背穿上寸草心,喻“寸草春晖”),儿子实实无法报答,儿子只有把您发展起的契丹国按您制定的方针治理好,以报答您和列祖列宗。
辽圣宗的话语不多,但情真意切,委婉动人,感情真挚,发自肺腑。寓理于情,言辞恳切,图示生动。试想如此英明睿智的承天皇太后怎能看不出儿子心中的意图,怎能听不出儿子的弦外之声?尽管她留恋君临天下的权位,尽管她舍不得离开自己整理得已经妥贴的朝堂,但儿子恳求她以民族大义为重的话语,她不能不认真考虑。长期不归政,已经引起丹汉大臣的非议,和自己推行的儒家学说也背道而驰,再下去就会影响自己胸怀广阔的政治家形象,也会助长社会的不良风气,最终损害国家的利益。思来想去,萧绰最终选择了还政于子之路。
一年后,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冬十一月壬子朔,承天皇太后行柴册礼,还政于圣宗。归政不到一个月,即公元1009年12月,一场偶感风寒,就结束了萧绰那波澜壮阔、充满传奇的一生。史家称萧绰的死,是因她无奈地把皇权归政于圣宗,使原本相当旺盛的生命失去了活力,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一种别人难体会的苦闷笼罩着她,精神支柱的拆除促成了她的死亡。其实,这枚促使萧绰还政于儿子的祝寿挂钱,正是拆除承天皇太后精神支柱的元凶,是它使一生刚强坚毅的萧绰精神崩溃,为辽国一代风华艳后掘好的坟墓,奏响了丧歌。这枚钱于辽国是功臣,是祸水?千年以来无人能说得清……
泉痴山人2012/12/2于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