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文八思巴文对译银质“府城符牌”

(2012-10-09 22:53:00)
标签:

符牌

鉴定家

钱币

杂谈

八卦

分类: 蒙古八思巴文文物研究

汉文八思巴文对译银质“府城符牌”

汉文八思巴文对译银质“府城符牌”

笔者藏牌中有一枚汉文八思巴文对译银质府城符牌,牌高120.1毫米,宽44.93毫米,厚3.9毫米,上圆弧高20.53毫米,穿孔径2.65毫米,下长方形牌高99.34毫米,边框宽4.21毫米。牌面以凸棱线隔为五个区域,顶部圆弧区内两面各饰镌相同抽象化虎头图案。竖分三个区域,左区宽10.7毫米;中区宽14.67毫米;右区宽9.56毫米。正面三区分别铭铸汉文三行,右行汉文楷书竖写“大元国中书省”,中行四个汉文竖写楷书“府城符牌”,左行竖写六个楷书汉字“广平路总管府”。牌下横区铭文一行,右起汉文楷书五字横写“至元十五年”。牌另一面,书写格式与布局和牌面相同,只不过铭铸文字全部为八思巴文,据八思巴文学者邵华伟释读该八思巴文铭文内容应是与汉文铭文对释。但“至元十五年”八思巴字的字的写法与正常的字序书写方法相反,这在元代符牌中是很鲜见的,不知书者当时作何想法?

据铭文,可知此符牌制作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由中书省颁授广平路总管府,在该路的总管府城范围内行用。元代的广平路总管府,治所在今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部的鸡泽县。《元史志第十地理一 》载:“广平路,下。唐洺州,又为广平郡。元太宗八年,置邢洺路总管府,以邢、磁、威隶之。宪宗二年,为洺磁路,止领磁、威二州。至元十五年,升广平路总管府。户四万一千四百四十六,口六万九千八十二。领司一、县五、州二。州领六县。”

此牌的颁授部门为“大元国中书省”。中书省,魏文帝曹丕始设,为中央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是“三省六部”之一。辽金宋时代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则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而门下、尚书两省皆废,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此牌铭文为八思巴文与汉文对译,这在元代符牌中是极其罕见的。八思巴文,也称蒙古新字、国书,国字。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0年即位后,封授吐蕃萨斯迦喇嘛八思巴为国师,命他制作的蒙古字。至元六年(1269) 八思巴字正式颁行,称为蒙古新字,次年又改称蒙古国字。《元史》卷四记:“世祖至元6年二月己丑,才颁新制蒙古字于天下,其诏曰:朕惟字以书言,言以纪事,此古今之通制。我国家肇基朔方,俗尚简古,未遑制作,凡施用文字,因用汉楷及畏吾字,以达本朝之言。考诸辽、金,以及遐方诸国,例各有字,今文治浸兴,而字书有阙,于一代制度,实为未备。故特命国师八思巴创为蒙古新字,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而已。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

八思巴蒙古字是在西藏、印度文字的基础上,根据蒙古语言音词,创制出一种方形文字——蒙古文字,它由梵、藏字母演化而成,有42个字母。其中母音10个,子音32个。用以拼写蒙语,也拼写汉语和一切文字。字母基本通用,但有些字母在拼写蒙语和汉语时,代表的音值不同。八思巴制蒙古字,为方体,自上而下直写,自右向左行,是参照了蒙古畏兀字和汉字的书写及构字方式。公元1269年(至元六年)后,元符牌上主体文字全部改为八思巴字。此牌是至元十五年(1278年),洺磁路升广平路总管府时,由中书省颁授的机构用符牌,其作用是进出总管府人员的身份证与出入证。

元代符牌是继承辽金符牌规制集大成者,并有所发展的符牌。它种类繁多,形制复杂。中央有圣旨牌、职官牌、乘驿牌,通行牌、夜巡牌等等。地方亦有职官牌、乘驿牌,通行牌、夜巡牌、令牌等名目。此府城符牌属地方首脑机关人员进出的通行符牌。因广平路总管府为中央派出的重要军政合一的权力机构,其主要官员不是皇室成员就是朝廷肱股大臣,品阶大多为一二品阶。故总管府城进出符牌上标明府城品级标志虎头(一二品级特用)以示府城的枢要性质。

此种符牌已见银铜两种材质,相信还应有金质和铁质符牌。因为按元代规定金牌是颁授给三品以上官员的,银牌是颁授给四五品官的,铜牌是颁给六七品官的,铁牌是颁授给八九侍卫服务人员的。现仅发现银铜牌,只能说它们是劫后余存,其它材质符牌或被销毁或在历史长河中已经湮灭。存世的银铜府城符牌是幸运的也是珍贵的,因为它们既是一个时代的弃儿,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们会珍惜它们的。

泉痴山人2012/10/9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