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2012-04-29 02:47:54)
标签:

杂谈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车轮镇库大唐钱,谁是真正铸造人?

一、惊人的发现

最近老友京川游侠在黑龙江省某地喜获一枚巨型“大唐镇库”钱(见图a1-a4、),钱径大如车轮,达515毫米;厚度:16毫米;穿径:95毫米;重量约:17500克(17.5公斤)。是目前除云南会泽明嘉靖年间铸造的巨型古钱币“嘉靖通宝”( 直径580毫米,厚35毫米,重达41.47 公斤。)外,第二大巨型古钱币。

显微镜下,“大唐镇库”钱表面呈现微小颗粒状,金色感观;用刀在边缘刮点金属碎末,显微镜下白中有黄,刀刃刮处,略显黄偏白亮色。用强磁测试,有一点推力和吸引力,但是磁铁粘不住。根据目测情况看,此钱应该含有相对较高的银和一定成分的黄金;其它可能是铜和铁等。此情况,可能是导致此钱表面 “百锈不侵”的原因,加之在东北黑龙江环境中长期存在,故导致其表面无入骨之锈,钱上的温润油亮黄褐色包浆,只不过是千百年来日月风尘氧化的岁月痕迹而已。

钱形制,面背均为宽缘,郭为中郭。钱文粗壮雄浑,笔划面均呈圆弧形,似有意打磨而成。四字笔划粗细不匀,朴茂拙趣。大字一横特别粗宽,左撇头大腰细脚肥,右捺高抬臃肿无锋。唐字广点成为卧蛋,粗撇离横好似挂连,扁口四角各成方正,上横山竖笔划肃然。镇字笔划粗细相近,间架和谐方正美观。库字广点成一小横,车竖穿天与横相连。广撇成竖与横分离,垂足外扬聊充撇端。钱文书写楷隶相间,风格笔划胡貌显然。汉人无此风格书法,汉隶唐楷与钱文区别立判。

通观此钱材、锈、形、文,都符合唐末五代钱币风貌,不见可指摘暇疵,故笔者审定其为真钱是也。如能将此钱币材成分准确检测,此钱审鉴就更天衣无缝了。

二、溯本寻源

“大唐镇库”钱,是中国钱币史上著名珍钱。自从上世纪初,大唐镇库”(见图b1、当代以国博方若“后唐”大库镇库翻铸之银钱版别,因其最接近方若真钱,故以其代方若钱)钱被天津著名钱币收藏家方若、即方药雨收藏,并定为“南唐镇库”钱的一百年来,不见半点质疑之声,似乎已成为铁案。然而,在笔者为巨型“大唐镇库”钱审鉴,查找有关资料时,却发现很多疑点。如,定为南唐钱依据严重不足,与南唐史实存在明显矛盾之处。“大唐镇库”钱,多出土于北方,原南唐境内不见一枚出土。钱文与南唐钱风格差异明显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难道前贤鉴定有误?先不要匆忙下结论。先看看方先生等前贤鉴审“大唐镇库”钱的经过与依据,再与真实的历史记载相比对,将差异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先看看上世纪初著名钱币学家方药雨与郑家相,最早对“大唐镇库”钱发表的定其为南唐钱的依据:

郑家相曰:“大唐镇库钱,自来未见。方药雨氏于二十年前得诸津门。钱径二寸,厚二分,重约五两,光幕。面文大唐镇库四字,遒劲可爱,具有五代十国钱风韵。按大唐乃国号,中国泉币以国号为文者,肇始于刀币,如虞布齐刀是也,后世继之者有汉李寿之汉兴钱,夏赫连勃勃之大夏真兴钱。至五代十国之世,如后蜀之有大蜀,后汉之有汉元,后周之有周元,宋初之有宋元,而南唐则更有大齐、大唐、唐国之制。当时盛行以国号着钱文,亦一时之风尚也。南唐既铸大唐通宝钱,则此钱之铸决属南唐无疑。其文曰镇库者,乃当时镇库之钱,非行用品也”。(《古钱大词典》下册511页)

方药雨曰:“‘平钱引证信南唐,神物当年镇库藏。不待钟謨有建议,困兵早乏点金方’。书体绝似南唐元宗铸大唐通宝小平钱。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璟困于用兵,钟謨请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货。”(方药雨《古化杂咏》)

三、疑问的提出与分析

两位先贤判定大唐镇库钱是南唐钱唯一的原因,是南唐有“大唐”国号,南唐铸过“大唐通宝” 小平钱。其实,五代十国时期,比南唐早十三年(923年),就有一中原大国晋,改国号为唐,这个唐国被称为“后唐”。这个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建的唐国。京都洛阳。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短期占有四川,是五代十国时期疆域最大的国家,是当时世界公认的“大唐”国。历四帝(三姓),前后约十四年。这个中原唐国建立的国号即为“大唐”。《资治通鉴》后唐纪一载:“同光元年(923年)夏,四月,已巳,(李存勖)升坛,祭告上帝,遂即皇帝位,国号大唐,大赦,改元。”

这样一个当时代表中华正朔的大唐国,不知郑家相和方药雨两位先贤为什么没选择它,“后唐”作为“大唐镇库钱”铸造国?这大概是个永远无解的,天知地知他俩知的谜吧!因为所有钱币史、货币史均没有记载,郑家相和方药雨两位先贤没选择沙陀李“大唐”原因。尽管历史承认“后唐”是一个时代,“南唐”只是个向五个中原王朝附首称臣的地方政权。但这也没有改变两位先贤,在大唐镇库钱铸主认定上的坚持己见,弃“后唐”,认“南唐”。这没有道出的原因到底是甚么?联系到两位先贤异口同声称道南唐铸过“大唐通宝”,并立即以此为根据,认定“大唐镇库钱”是南唐所铸的这件事。知道“后唐”被排除在铸主之外的唯一根据,就是未见“后唐”铸造过“大唐”国号钱。

这个理由很荒谬,因为铸造带有国号的镇库钱,和铸没铸造国号钱没有必要的关系。国家钱库不会因没铸造国号钱就不存在,就不需镇库驱魔了。史实证明各朝各代镇库钱大多在建国初期即铸造。如近年发现的“大辽镇库钱”就在辽太宗天显(927-938年)初年铸造。而铸造国号前冠以“大字”的国号钱时,这些国家不是陷入政机危机,就是经济状况堪忧。当朝者越是喜欢发行冠“大”字的国号钱,越是离灭国时间不远了。如南唐铸“大唐通宝”的显德六年(后周世宗年号,959年),是后周南唐“准南之役(955-958)”的后一年。当时南唐淮河水军全军覆没。南唐尽献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两县。同时,南唐对后周称臣,去年号。并要年年向后周纳贡。南唐府藏空竭,遂有铸铁钱之议。此时铸行冠“大”字的“大唐通宝”国号钱,不是个对南唐君臣的绝妙的讽刺吗?这个时候南唐有条件、有铜材去铸那么多不行用的“大唐镇库”大型、巨型镇库钱吗?只要稍加思索,任何学过经济史的人都会脱口说出三个字:不可能!

两位先贤定大唐镇库钱是南唐钱的另一个原因,是认为南唐铸的“大唐通宝”(见图d1-d6、) 小平钱,是个断代参照物。觉得“大唐镇库钱”钱文书体,“绝似”南唐元宗铸大唐通宝小平钱。笔者不知方药雨先生之“绝似”二字从何而来?凡稍懂书法之人,就可看出“镇库钱”之“大唐”与“通宝钱”之“大唐”差别之大,基本每一笔,每一点,每一撇,每一捺都气韵殊绝,天上地下。虽然如唐字之口个别部件有些相似,但整体书法从时空讲相差了几十年,从地域讲相隔至少数百里,从风貌讲至少是两个不同族群的书法。说其“绝似”似乎有些误断,不足为训。

准确说方若“大唐镇库钱”的书法,应该是唐代北地“抄经体”书法,与唐开元通宝钱的八分书体不同但又有骨肉相联的传承,半楷半隶,朴质拙稚。它和南唐钱文字端庄整肃的八分隶书绝然不同。请大家仔细看本文所附几枚南唐“大唐通宝”钱与几种版别“大唐镇库”(见图b1-b4、)钱(这里有截然不同的两类“大唐镇库”钱,多数是“方若式”,另一类暂称“小字版c1-c2、”),请将“方若式”“镇库钱”之“大唐”与“通宝钱”之“大唐”相比对,就会认同笔者所言非虚。

四、相关史实查核

上几节从钱本身探讨了南唐不具备铸造方若式“大唐镇库钱”的方方面面。本节将截转些史实,让历史现身说法谈南唐不可能铸造方若式“大唐镇库钱”的问题。南唐建立政权后,仍承吴旧制,行用“开元通宝”钱。保大十三年(955年),后周南侵,南唐尽失江北之地。此后,岁贡高额贡币,致使府藏空竭,钱货益少。

《陆氏南唐书》卷二《元宗本纪》载:“显德六年秋七月,铸大钱,文曰‘永通泉货’,一当十,与旧钱并行,又铸‘唐国通宝’…。”《新五代史》卷六二《南唐世家》又记:“韩熙载又铸铁钱,以一当二。”《马氏南唐书》卷五《后主书》记:“铸‘唐国通宝’之时‘兵屡起,德昌泉布既渴。’”

宋洪遵《泉志》、宋董逌《钱谱》、清佚名《钱币考》,都记载了“大唐通宝”的铸造情况。“南唐元宗铸钱曰‘唐国通宝’徐铉篆,以一当开元钱之二。又铸‘大唐通宝’,与‘唐国钱’通用。数年渐弊,百姓盗铸,极为轻小。大唐通宝径八分(24毫米),重二铢四参(4.2克),又有径七分(21毫米)者,言文相类。”“‘大唐通宝’,南唐世家铸,五代史不载…”。“按《南唐书》,元宗即位,铸‘唐国通宝’、‘大唐通宝’。”

查核的结果,可知所有史籍泉谱都没有方若式“大唐镇库”钱的任何记载,把其定为南唐铸,完全是方若与郑家相两位先贤根据“大唐通宝”钱的误判误断。“大唐通宝”行用时间不足一年。而且自铸“大唐通宝”不久,南唐即废止铜钱,行用铁钱,直至亡国。在这样铜材窘迫的经济情况下,南唐能拿出价值昂贵的铜材去铸造不行用的大型、巨型镇库钱吗?绝对不可能!除非元宗得了“失心疯”。

五、结论

根据以上几节以实物和史实印证分析得出的结果:

1、和京川游侠先生巨型“大唐镇库”钱出土于黑龙江相类似,所有方若式“大唐镇库”钱(目前已发现五六枚),多出土于北方,而原南唐境内却无一出土。

2、方若式“大唐镇库”钱的钱文书法,与“大唐通宝”钱的钱文书法,区别明显,尽管都是一个时代的书法,但有截然不同的胡汉,北南之分。

3、南唐铸造“大唐通宝”时期,因战争失败,失地岁贡等原因,不得不在国内实行废铜钱、行铁钱的货币制度,它无财力和条件铸造这些大型、巨型镇库钱。

4、后唐作为马上民族其特有的粗旷雄浑品格,在“大唐镇库”钱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钱文的不拘一格,率真、舒放、拙稚,显现了胡族(沙陀族)的特有风貌,汉人是写不出这种风格钱文的。

5、后唐建国时建立的国号即为“大唐”。而且沙陀人和契丹人一样,把钱币视为皇帝的“圣物”、“王信”。所以建国必铸国号钱,建元必铸年号钱。虽然目前后唐五个年号仅发现三种年号钱,没发现国号钱。但笔者相信它们一定存在,只不过没发现或已经湮灭了而已。方若式“大唐镇库”钱,就是证明。

6、沙陀李的“大唐”是在891年唐封李克用的晋国基础上,于923年改国号而成。所以“大唐”一建立,就具有李氏父子经营三十二年的雄厚的政治经济基础,铸造“大唐镇库”巨型、大型钱自然不在话下。更何况旁边还有契丹人作示范。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笔者的结论是:同属于方若式“大唐镇库”钱的几种版别钱,包括京川游侠的巨型“大唐镇库”钱,都是后唐李存勖称帝改国号“大唐”时所铸;其流落东北的原因,是契丹帮助石敬塘灭后唐,契丹灭后晋,两次战争胜利后,契丹人掠至内蒙古和东三省;小字版“大唐镇库”钱,从钱文从风格上分析,它们应是南唐铸制的“大唐镇库”钱。只不过它们不是南唐元宗李璟所铸,而是南唐开国皇帝烈祖李昇于升元三年(939年),复姓李,改名昇,改国号为“大唐”时所铸。

不管是方若式“大唐镇库”钱,还是小字版“大唐镇库”钱,枚枚都是大珍钱,都价格昂贵。今天现身于世的巨型“大唐镇库”钱,更是珍中之珍,宝中之宝。笔者今天能为国宝级珍钱捋清铸主和渊源,还历史文物以真实的身份,感到万分自豪和无比荣幸,但愿这一结论能早日为广大泉友认同,笔者的辛劳和心血就算没有白费。

泉痴山人2012-4-29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