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辽钱收藏家简介之四: 关 伯 衡 简 介

标签:
八卦钱币收藏感悟文化文学/原创研究文章艺术赏析杂谈真伪鉴定 |
分类: 泉坛名人录 |
当代辽钱收藏家简介之四:
关 伯 衡 简 介
关伯衡,男,锡伯族瓜尔佳氏, 1938年7月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毕业于兰州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专业作曲家,1998年在吉林省音乐家协会退休。传世歌曲作品有《我们巡逻在祖国边疆》、《满族人民唱新歌》等。个人情况曾著录于《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中国音乐家名录》等书籍。
关伯衡爱好收藏,还得从年轻时说起。过去他家里有一只大碗,画有青花人物还题有诗词,有内府底款。据说是早年北京故宫太监带出变卖换大烟抽时得到的,1945年东北光复后由北京带到长春。为弄清真伪,文革大串联时,关伯衡曾去北京故宫珍宝馆比对,可惜没找到同样的器物。但珍宝馆的藏品令他大开眼界,促使他留心古代文物,使他不知不觉地走上了收藏之路。
由于出生并工作在祖国北方,关伯衡对北方历史和人文积淀很感兴趣,曾研读过《北史》、《魏史》、《辽史》、《金史》等书籍。为了增长见识,寻觅藏品,也走遍了东北地区的山山水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公主岭出土的珍稀辽币,遂对辽金脱谱钱币产生兴趣。关伯衡重点是收集研究辽金银锭,并多年乐此不疲。关伯衡藏有辽契丹文“大安银宝”,金代“承安宝货”一至一百两等多种银锭。关伯衡退休后闲暇无事,将大部分精力、财力用在银锭的收集与研究上,他没想到这块处女地竟是这样海阔天空。以 “承安宝货”银锭为例:因官铸、私铸、版别、错版、残币、鎏金、镇库等形制的不同让你迷茫,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让你鼓起勇气继续探索。由记重到记值的蜕变;与铜币纸币的兑换;壹两至壹百两巨制;凸凹版的防伪意识;表明了它就是现代银行管理手段和货币的始祖,是金融货币史的一个里程碑,其历史地位需要重新认识。
2009年《吉林收藏家》一、二两期,发表了关伯衡《承安宝货初探》、《承安宝货再探》两篇文章。2010年9月,裴元博、陶金先生著文《辽契丹文“大安银宝”银币考释图说》, 2011年1月,裴元博先生著文《契丹文“大安银宝”银锭重量之谜》专门就关伯衡收藏的“大安银宝”银锭进行了翔实论证。此外,关伯衡还收藏有“开丹圣宝”、“大丹重宝”、“神册通宝”等多种辽金珍稀钱币。
除了钱币外,关伯衡的收藏兴趣比较广泛,对瓷器也颇有研究。现在是元青花热,一说元青花就以“至正”型为标准。关伯衡藏有一件元代五老观图人物罐,墨书纪年“元通年造节风之” 底款,它比“至正”型要早18年(1333年为元顺帝元统元年),也可称为“元统”型。关伯衡还藏有一件四老观图青花人物缸,可以说是这个罐的前身。该缸泥条盘筑,国产青花料,应是宋代青花。两者互为印证,承继脉络一目了然。
关伯衡读过金申有关佛像的著述。他有一尊石佛,背款是:“大代元年(338年,为代什翼犍建国元年)五月十五日佛弟子王成为亡父亡母及一切众生造佛像一区”。该像千年风化,历尽磨难,仍在坚持修炼。应叹斗转星移,人生苦短啊!
日本侵略中国曾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因而这里有时能见到日本和伪满文物精品。关伯衡认为也不应排斥这类文物。传说秦代就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渡海开发日本,汉代还曾授日本倭国王金印,所以日本文物也是大中华圈的文化遗存。人弃我取,日积月累,关伯衡这方面的藏品也颇有建树。
过去关伯衡收藏只是业余爱好,退休后投入精力多了一些,逐渐成为东北少有的收藏大家,但他并不以专家自居。对自己和别人的藏品,既不轻易肯定,也不轻易否定,结论必须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对比、排比、类比,甚至瞎子摸象似地,摸它个几百次才最后得出。关伯衡愿意对藏品追根溯源,愿意广交农民朋友,从中自得其乐,颐养天年。
通讯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邮编130021,吉林省音乐家协会 关伯衡。联系电话:0431 8852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