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契丹文“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金印考释图说

(2012-01-31 10:59:26)
标签:

八卦

契丹

文化

文学/原创

艺术赏析

杂谈

真伪鉴别

金印

漆水

辅国

郡王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辽契丹文“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金印考释图说

辽契丹文“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金印考释图说

辽契丹文“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金印考释图说

辽契丹文“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金印考释图说

辽契丹文“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金印考释图说

辽契丹文“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金印考释图说

这枚契丹文“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金印是天津女收藏家江女士的珍藏,半年前江女士就已经把照片、形制数据与检测结果交给了笔者,要求笔者对其进行考释。笔者曾对金印实物反复进行了多次目鉴,从印台,印纽,尺寸,形制,印文诸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在确定了确实无可疑之处后,才考虑了对它的考释,准备收集资料后,即动笔撰写文章。

“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金印,印台长:56毫米,印台宽:56毫米,通高:105毫米,重量:2277.65克,含金量:80%。印纽为狮纽,符合辽从一品正二品官员印章形制规定。该狮纽雕刻得栩栩如生,威风八面;刀法粗犷,运刀雄浑;精粗有致,形神具备。印文阳文楷书,端庄大方。全印观赏不失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经过查阅契丹文资料,并请陶金先生确认,知金印印文汉译为“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这种把爵号与官号同铸一印的印章非常罕见,目前应为仅见。根据笔者对辽代官制的了解,感到对印文官职的考释应不会太困难。然而在笔者查阅了《辽史》,《契丹国志》,《全辽文》,《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史书,与《辽代石刻文编》,《内蒙古石刻文研究》,《辽上京地区出土的辽代碑刻彙辑》等资料后,却感到事情并不像想的那么简单。辽代被封过“漆水郡王”的,据推测有几十人,其中史书和碑刻上有名有姓的就近二十人。可金印上的“辅国上将军”这一军职名称却在这些资料里不见任何踪迹,所有史籍中被封过“漆水郡王”的人,无一人被明确记载生前担任过“辅国上将军”。

谁都知道,《辽史》的简陋缺讹,是二十五史中最突出的。没办法,史籍中找不到线索,只好到零散的契丹文墓志铭里去寻找。结果却并不理想,几十篇墓志铭中,仅见《耶律奴墓志铭》中载有墓主人耶律奴于大康元年(1075年)被道宗赐封过“辅国大将军”,但他一生中最高官职仅为中京留守与某院郎君详稳,与“漆水郡王”无缘,故不可能是金印主人。因为找不到一生被封过“漆水郡王”与“辅国上将军”的人,所以为金印进行考释的念头,不得不暂时打消。谁知,这一放就放了近半年时间。

今年春节休假期间,笔者利用近一周时间通读了节前花了近千元购买的15本新书。读书的同时,笔者回顾了一年来所欠的学术债。当想到尚有一篇关于“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金印的考释文章还未完成时,突然一个念头从脑中闪过:目前已知被封过“漆水郡王”,并留有文字记录的契丹人,不过十五、六个,而且50%是辽道宗及天祚帝时赐封,加上“辅国x将军”之衔在道宗之前从未见记录,这岂不是告诉我们“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同时封于一身的事,只能存在于辽道宗以后吗?何不用排除法把道宗、天祚帝时的“漆水郡王”过遍筛子,再看看他们谁被封过“辅国上将军”?岂不就把这积案破解了?

漆水是辽契丹耶律氏的地望,(一姓与其所在郡县相联系,称为地望。说白了,就是名门大姓的发源地)"漆水""辽水"可以相通,漆水可以理解为契丹人的母亲河--潢河(契丹名称"曰袅罗个没里 ,复名女古没里者⋯⋯华言所谓黄河是也,今西拉木伦河)契丹人发源于辽水之滨,故契丹人把辽水(漆水)作为耶律氏地望。郡王为辽封爵中第一等级,为正一品爵位。辽封郡王者前面一般都加郡号,如混同郡王,乐安郡王,广平郡王,燉煌郡王等等。“漆水郡王”,是特加给皇族耶律氏或被赐耶律姓人的郡号,是显示尊荣的郡号。

道宗和天祚帝时的“漆水郡王”,《辽史》及辽代石刻文献中,有记载的约有六人,他们是耶律挞不也,耶律阿思(耶律祺),耶律斡特剌,耶律撒剌,耶律俨,耶律石笃。其中四人为武官,耶律俨、耶律石笃二人为文官,可排除金印主人资格。四个武官中,耶律挞不也,耶律撒剌的“漆水郡王”,是死后追封的,生前虽有可能封“辅国上将军”的机会和记载,但他们不会把生前身后的两个官衔放在一个印上,故也可将其排除在金印主人之列。剩下的耶律阿思(耶律祺),耶律斡特剌二人。可通过文字记载进一步分析。

查履历,知耶律斡特剌年四十一,始补本班郎君。大康中,为宿直官,历左、右护卫太保。大安元年,升燕王傅,徙左夷离毕。四年,改北院枢密副使。帝赐诗褒之,迁知北院枢密使事,赐翼圣佐义功臣。北阻卜酋长磨古斯叛,斡特剌率兵进讨。会天大雪,败磨古斯四别部,斩首千馀级,拜西北路招讨使,封漆水郡王,加赐宣力守正功臣。寻拜南府宰相。复讨闸古胡里扒部,破之,召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先是,北、南府有讼,各州府得就按之;比岁,非奉枢密檄,不得鞫问,以故讼者稽留。斡特剌奏请如旧,从之。寿隆五年,复为西北路招讨使,讨耶睹刮部,俘斩甚众,获马、驼、牛、羊各数万。明年,擒磨古斯,加守太保,赐奉国匡化功臣。乾统初,乞致仕,不许,止罢招讨。复兼南院枢密使,封混同郡王。迁北院枢密使,加守太师,赐推诚赞治功臣。致仕,薨,曰敬肃。毕生无加封“辅国上将军”痕迹,其亦不应是金印之主人。

耶律阿思(耶律祺),字撒班。(生于重熙二年,即公元1033年)清宁(六年,即公元1060年)初,补祗候郎君。(清宁七年,即公元1061年)以善射,掌猎事,进渤海近侍详稳。重元之乱(清宁九年七月,即公元1063年),与护卫苏射杀涅鲁古,赐号靖乱功臣,(封辅国上将军之号,授节度使之职)(咸雍元年,即公元1065年,拜郎君详稳。咸雍三年,即公元1067年,任鄜州xx使。大康三年,即公元1077年,世预北、南院枢密之选。大康六年,即公元1080年,任xx都使,封使相之号。)大康九年,即公元1083年,六月甲子,徙契丹行宫都部署。(大安二年,即公元1086年,为南院大王。)大安初(三年,即公元1087年),为北院大王,封漆水郡王。(大安四年,即公元1088年,冬十月己丑,知北院枢密使事,封漆水郡王。大安八年,即公元1092年,封中书令之号。)寿隆元年,(即公元1095年,十二月癸亥朔,以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阿思)为北院枢密使,监修国史。道宗崩,受顾命,(乾统元年,即公元1101年,六月丁未,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加于越(守太尉)。(乾统二年七月,即公元1102年,进守太师,封尚父之号。)录乙辛党人,罪重者当籍其家,阿思受赂,多所宽贳。萧合鲁尝言当修边备,阿思力沮其事,或讥其以金卖国。後以风疾失音,(乾统三年,即公元1103年),致仕,加尚父,封赵王。(乾统八年,即公元1108年,正月二十三日)薨,年八十(应为七十五岁),追封齐国王。(乾统八年,即公元1108年,六月三日下葬于烈山之阳东坡。)

可以初步认定耶律阿思(耶律祺)即是“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金印的主人,虽然《辽史·本纪》和《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铭》上,一个没载,一个没译出“辅国上将军”的“辅国”之号,但当时的武散官上将军中,适合平叛立大功的,渤海近侍详稳耶律阿思的,只有高等级的正二品的“辅国上将军”。因为阿思当时担任的实职官渤海近侍详稳品级亦在正四品,所以只能以高级散官赏他,才可显示皇恩浩荡。

耶律阿思(耶律祺)人品不佳,还是个贪官。《辽史·耶律阿思传》载他“录乙辛党人,罪重者当籍其家,阿思受赂,多所宽贳。萧合鲁尝言当修边备,阿思力沮其事,或讥其以金卖国。”这个评价虽是元人加在他头上的,但与其人品格应差不远。他官做的位极人臣,既封于越,又封尚父,三次封王,这在辽史上也确是值得研究的一个人物。

耶律阿思(耶律祺)的这枚“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金印,根据笔者过手近二十几枚契丹文金印的经验看,应也是朝庭颁铸的一种纪念性的,并不用于实际使用的印章,其作用相当于任职凭证,是一种荣誉性象征物品。这种金印所授官职,以散官、加官、特授、封爵等荣誉官衔为主,即使有实职官职一般也是附随着荣誉性官职出现。这种金印其他朝代少见,应是契丹人的又一发明,它为后来出现的奖杯、奖盘、奖章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为荣誉性纪念品的出现开了先河。

耶律阿思(耶律祺)的这枚“漆水郡王辅国上将军”金印考释不一定准确,还有待于更多资料,如契丹大字墓志铭的进一步解读,其它有关墓志铭的支持,予以进一步确定。笔者捷足先登,意在拋砖引玉,盼望学术界各位时贤能不吝赐教,予以指正。

泉痴山人2012/1/31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