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eiyuanbo448
peiyuanbo44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8,074
  • 关注人气:1,3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皇德”,“重德”钱还应系耶律普速完铸

(2012-01-09 16:26:09)
标签:

真伪鉴别

杂谈

艺术赏析

学习

文学/原创

文化

钱币鉴赏

契丹

八卦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皇德”,“重德”钱还应系耶律普速完铸“皇德”,“重德”钱还应系耶律普速完铸


“皇德”,“重德”钱还应系耶律普速完铸

“皇德”,“重德”钱还应系耶律普速完铸

“皇德”,“重德”钱还应系耶律普速完铸

“皇德”,“重德”钱还应系耶律普速完铸

“皇德”,“重德”钱还应系耶律普速完铸

“皇德”,“重德”钱还应系耶律普速完铸

“皇德”,“重德”钱还应系耶律普速完铸

“皇德”,“重德”钱还应系耶律普速完铸

“皇德”,“重德”钱还应系耶律普速完铸

“皇德”,“重德”钱还应系耶律普速完铸

“皇德”,“重德”钱还应系耶律普速完铸

昨日北国盈泉老友来函,告知他近日获藏到一套“崇福元年至十年”纪年套子钱,并由此对耶律普速完铸的另两个年号钱“皇德元通宝”,“重德元通宝”产生了怀疑。通过再次查询资料,进而认为“皇德”和“重德”钱不是西辽钱,而可能是后辽钱。

首先笔者向北国盈泉老友致贺,贺禧他获藏到西辽首次出现的纪年套子钱。这套纪年套子钱的发现,证明西辽的货币制度基本延续了辽朝的制度,即以年号钱为行用钱,并铸行一些纪年钱、国号钱、非国号年号钱、民俗钱,用于祭祀、赏赐、重大活动纪念。但时至今日未见西辽的国号钱、非国号年号钱、民俗钱面世,着实令人遗憾。故此笔者猜想,这套纪年钱应不会是西辽唯一铸造的纪年钱,其它年号亦应有纪年钱或套子钱存在。但愿我们的祈盼能早日变成现实。

其次,笔者对北国盈泉老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钻研精神极为赞同,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对混淆不清的问题就是要捋清,要刨根问底。老友的精神要肯定,但笔者对老友的结论尚不敢苟同。原因有如下几点,供老友琢磨参考。

一、西辽承天太后耶律普速完的“皇德”和“重德”年号是史有所载的。

老友否定“皇德”和“重德”钱的主要原因是“皇德”和“重德”年号史籍失载。确实一般史书都查不到这两个年号。但“皇德”和“重德”两个年号确实是史有所载的,只是载其史实的书籍太冷僻了些。此记载见于中华书局19816月出版,李崇智著《中国历代年号考》180页。其根据取自李兆洛《纪元编》,《纪元编》取自《正闰考》,只是没有详记这两个年号是何时建立何时截止。所以说“‘皇德’和‘重德’年号史书失载,近现代也未见相关考证”的说法并不准确。

二、称制者建年号,史有先例,不足为奇。

《辽史·列传第二》记太祖灭渤海后,改其国为东丹“以倍为人皇王主之。仍赐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称制。”此为称制建元之先例。况且人皇王为耶律普速完九世祖,祖宗已开称制建元先例,后世子孙沿袭祖例称制建元理所应当。再有耶律普速完之母感天皇后,在丈夫去世后奉遗诏称制,建元“咸清”。远祖近亲都有称制建元铸钱先例,耶律普速完自然循例,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至于除开国皇帝耶律大石建两个年号,后代执政者均只能建一个年号,普速完权理国事亦不应例外的说法,似乎更无依据。每个皇帝改元是根据政治需要,想什么时候改就什么时候改,那个朝代都没有硬性规定,辽末十年一改元的传统也只是约定俗成的习惯,没见谁规定它。所以耶律普速完建几个年号,每个年号多少年,是她自己的事,谁也干涉不了。北国盈泉老友发现了崇福元至十年套子钱,证明了崇福年号存在了十年,同时纠正了某历史年表错误的时间记载,这就是它的最大贡献。但也仅此而已,并不能证明崇福十年以后,没有新年号,有几个年号,每个年号多长时间。

三、称制者就是皇帝,建“皇德”不是“妄自尊大,僭称”。

称制者就是不挂皇帝名称的皇帝,只因耶律普速完是女儿身,按萨满教规,皇后、太后是月神不得占皇帝日神之位,故只能称太后,称制,但享有皇帝的一切权力。据魏良弢著《西辽史》载耶律普速完称制期间,仍象其父母哥哥一样,被西辽所辖各国尊为“菊儿汗”(汗中之汗)。这足以证明称制就是登皇帝位,只是因某种限制,不便于使用皇帝名称而已。所以称制的耶律普速完,建什么年号,都只是她乐意不乐意的份内事,而不是“妄自尊大,僭称”。

四、避讳“重德”说,是不懂契丹风俗的汉族文人的臆测,不足为凭。

有关契丹人有无避讳,如何避讳?存不存在耶律普速完建年号“重德”是对父亲不敬的事?笔者在拙文《辽道宗“寿隆”年号考》中,曾论述了契丹人避讳之情况。文章说:古代避名讳的风俗起源很早,是汉族人发明的习俗。契丹人本无避讳的习俗,但他们在汉化过程中,接受了这种汉人习俗,但避讳只限于他们的汉名,不包括本族名,或字,孩子名。辽代皇帝一般一人两名,一为契丹名,另一名为汉名,避讳仅避汉名,契丹名则不避,如太祖契丹名为阿保机,汉名为亿,则讳亿不讳机。两字名只讳一字,如太宗汉名德光,讳光不讳德,如辽朝文献中一般将光禄大夫称为崇禄大夫或者荣禄大夫,而如大丞相韩德让的名字中虽有德字并没有光字,所以他在当时应该不用避讳。同理,辽圣宗汉名耶律隆绪,就应讳绪不讳隆,史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统和二十八年圣宗赐大丞相耶律德昌(韩德让经太后赐名)名耶律隆运”。所以道宗年号“寿隆”,并非违背避讳制度“取圣宗名纪元”对圣宗不敬。事实说明质疑者犯了一个以汉俗判辽俗,以想当然代替调查研究,结果判断失误的历史性过失。

质疑耶律普速完建元“重德”的梁玉绳的也是汉人,他在《纪元略》的质疑亦是以汉俗判辽俗,以想当然代替调查研究,结果判断失误的历史性过失的又一实例。所以这个否定“皇德”和“重德”钱是西辽耶律普速完所铸的理由,也并不成立。

五、关于“皇德”、“重德”钱制作较粗,象短暂的小朝廷铸币。

“皇德”、“重德”钱经常相伴而出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说它们一般不与西辽钱同出,应是指金银钱,它们往往在罐藏中出现,而罐藏往往贮藏的是价值较昂的珍宝,金银钱贮藏其中应顺情顺理。而这些珍宝大多是蒙古人从西辽掠来,后作为个人家庭财宝在战乱时掩埋。其不与大批西辽钱同出应是正常的。至于有的“皇德”、“重德”钱,铸制比较粗劣,很像那些短暂的小朝廷铸币。实是“疑心生暗鬼”的心理在作怪。其实,和西辽打制钱相比,“皇德”、“重德”钱堪称精美,与其它西辽钱比较,它们也丝毫不逊色。仅以部分制作较粗钱,即否定一个币种,那辽钱很多品种就会消失了,此样论钱似乎有些偏颇。

六、“皇德”、“重德”钱与后辽钱风格有异。

老友举了许多钱图试图证实“皇德”、“重德”钱与后辽钱相同。其实您仔细观察一下,认真分析过后,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区别还是显著的。“皇德”、“重德”钱文还保持了辽钱文似隶似楷,隶楷相间的风格,而后辽钱受金钱影响,钱文趋于宋楷风格。如“德”字,西辽无“一心德”,而后辽就出现了“一心德”。再从两种钱的“元、通、宝”看,差异还真不小,尽管两种铸造相距仅几十年,两国相距也不远,但地域还是造就了差异。

综上所述,否定“皇德”、“重德”钱是耶律普速完铸造的证据链似乎还未打造成功,目前还不足以推翻以上有利于耶律普速完铸造“皇德”、“重德”钱的论证。但这里需要感谢的是,北国盈泉老友的崇福元年至十年纪年套子钱,它初步为我们澄清了承天太后时期三个年号的真实情况:崇福年号存在了十年,“皇德”、“重德”两个年号总共仅存在了四年多一些,至于“皇德”、“重德”每个年号各存在了多少年,仍需考古资料的进一步发掘后再确定。

“皇德”、“重德”年号既然存在,而历史上又没有再发现相同的年号,已经被众多权威人士鉴定为真的两个年号钱“皇德元通宝”,“重德元通宝”,就仍应确定为西辽国承天太后建元“皇德”、“重德”时(1174-1178)所铸。笔者所述不知是否清楚,仅供北国盈泉老友及泉友们参考并斧正之。

泉痴山人2012/1/9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