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文活字印刷术题外补议二三事

标签:
八卦古钱币珍泉赏析契丹契丹辽钱研契丹文文化文学/原创艺术赏析 |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






一、契丹文雕版乱弹
前天与加勋老友网上晤谈,他告诉我近日又搜集到一块契丹大字雕版(图1),要发给我鉴赏。契丹文雕版是辽承唐雕版印刷术的关键证据之一,如有真品实物能够认定,契丹活字印刷术的源头就算找到了。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甭提多高兴了,当天晚饭竟破天荒地喝了二两白酒。当晚子夜,才顺利下载完雕版(头一次打不开,二度梅才完成)。我迫不及待地连夜审看:
雕版长25厘米,宽20厘米,厚1.5厘米。从外表看,雕版为香柏本雕制,木质坚硬细腻,确实老旧,包浆褐黑,字根粘有沙粒,还有些字腐坏烂得只剩部分遗存,可信非近代赝作;契丹大字的雕刻,刀法纯熟,运刀自然,刀工精湛;字为行楷体,端庄劲拔,瑰丽大方,非一般俗儒所能书。版上横竖均刻字10个,即每块版上有字100个。横行间似乎都暗刻一条横线,竖行间空间也似乎过宽了些。字里行间,不见标点,未分段落,不见首行缩进和每段结束的空格,更不见唐宋雕版的象鼻、版框和界行线。怎么看也不象汉人印书或印佛经用的雕版,百思而不得其解!
看看版上契丹大字似曾相识,连忙找来有些相似的契丹大字《多罗里本郎君墓志铭》对比,竟是有的有,有的没有,加之该志的考释太少,释读中许多还是推测出的。实在看不出两物是否有直接联系。考虑到契丹大字释读还不成熟,笔者认为不宜过早地以文字内容断其真伪。据加勋友讲此物共两大木箱,五十多块雕版,笔者感到结论应该下在对所有雕版研究之后,否则容易以偏概全误判误断。我决定近日抽空到加勋处亲自目鉴此雕版,并等待那两箱雕版的消息。力争不误断一件真品,也不放过一件伪品。
二辽代镍锡白铜浅探
王加勋先生发现的铜活字经检测成分为:,含铜80.12%,含镍13.2%,含锡3.78%,含铁1.59%,含银0.81%,含锌0.42%,含金0.06%。理论上,这种活字材质应属于镍锡铜三元合金,俗称“白铜”,可称“镍白铜”。当然这种“白铜”,不是现代意义的“镍白铜”,只是由于掺用了含镍较高的多生铜矿石而已。
我在《浅说契丹文活字印刷术的发展轨迹及其在世界印刷史上的地位》一文中,曾说过在辽长春州地区一处窖藏中找寻到与王加勋铜活字材质成分相近的镍白铜钱。这是一位在长春市政府工作的泉友在09年所介绍的信息,他给我发来了四枚白铜钱(图1-4),记得还有一份检测报告,镍锡含量也在10%和4-5%间。当时泉界认为历史上没有镍白铜钱,所以对这位泉友资料印象深刻。原准备做为附图随文发表,但因其检测报告没有找到,关于成分的数据无法准确公布。所以取消了钱币照片的发表。今天作为探论参考,我把四枚镍白铜钱在本文中公示,让大家一睹珍罕稀少的辽代“镍白铜”钱的芳颜。
辽长春州,据《辽史》卷37《地理志》记载:“长春州,韶阳军,下,节度。本鸭子河春猎之地。兴宗重熙八年(1039年)置。隶延庆宫。”州治辖今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吉林市等广大地区,改长春路后扩大到辽国整个东北地区。州府地址在今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八郎乡北上台子村的塔虎城,是辽王朝设置在东北地区的一座军事重镇,在辽代乃至金代历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在长春州设钱帛司,管辖长春路内(辽整个东北地区)钱币布帛制造调拨事宜。为什么选在长春州设钱帛司?就是因为在这一地区铸钱的矿产异常丰富。铜、铅、锡、金、银、铁都有丰富的蕴藏。而且伴生、共生矿产多。伴生矿约占1/3以上,大部分探明储量的铜、铅、钼、镍、金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都伴生多种有益元素。其中铜镍共生矿,约占总铜镍矿70%左右。主要产地在槃石、通化两地。
古今长春州地域矿产的实际情况,为辽铸造镍白铜钱币和活字提供了可能,也为核实辽代镍白铜钱币和活字的身份提供了佐证。现在重要的是如何重新获得镍白铜钱的成份检测报告?最理想的是再取得原辽长春州地区一处镍铜伴生矿石的成份检测报告,如果三个检测结果相近或相似,这镍白铜钱币与活字的断代就确定无疑了。盼望这一天能到来,相信这一天一定能到来。
三、铜活字面上刮削纹
有的朋友对新发现的铜活字面上的刮削纹感到不可理解,认为这是机械加工的痕迹,进而否定铜活字的真实性。有这样想法不足为奇,因为大多数人不懂铸造,也没亲眼看到过型腔的制作,以及模铸的过程。如果请一位对铸造有经验的朋友看一下,他一定会告诉你:1、这些活字是泥模铸造;2、刮削纹是按压型腔前,工人用刮板进行模面刮平工序所留痕迹;3、字模压腔后切断了刮板刮削痕,铸造后形成字的四周有刮削痕,而阳文字上无痕迹。这种情形是任何机械无法加工的。
我相信这位有铸造经验朋友的话,实践出真知嘛!
四、铜活字上的蓝绿色与木活字上的红色
铜活字上有一层蓝绿色物质,木活字上有一层红色,不是锈色更不是“包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由此竟使一些人对它的制作年代产生了怀疑。偶读《中国古代印刷图志》(广陵书社2006年5月第1版)在“雕版印刷术工艺流程”一章“备墨”中见“另有红蓝二色(墨)供初印样本使用。常见红墨为朱砂和铅丹的混合剂,掺入白芨,用水蒸煮而成。蓝墨为靛蓝所制,色泽经久不变。”始知铜活字上蓝绿色物质是蓝墨,木活字上红色是红墨,都是初印试样样本所留,而且确实做到了“色泽经久不变”。惭愧呀,惭愧!真是:人如草芥逐浪翻,书破万卷终是浅,处处有师莫自大,山外有山天上天。
五、各种材质契丹文活字的品种和数量?契丹文印刷品的品种种类和数量?
1、笔者和陶金先生曾想以九箱12960个石活字做这方面的统计,可因工作量太大,加之其它事干扰,一直没有抽出空来完成它。笔者年老体弱、老眼昏花,暂时无力单独完成各种材质契丹文活字品种和数量的统计工作。
现在已发现的活字材质,有巴林石、煤精石、泥(陶)、红(青)铜、镍白铜、香柏木、枣木等。木活字里有相当于现代小6号至特大号的所有字号。各种材质契丹文活字的总体数量暂时无法统计,因为经济力量所限,笔者和朋友们只获藏到所有活字中的一小部分。
从公布的已发现58件墓志铭看,目前已确知的契丹小字原字约400-500个,小字4000个。据有关人士称原字已解读200个,小字已解读2000余字。近40件契丹小字墓志铭,据称已大致解读30多件。目前已发现契丹大字3000字左右,已解读者不足200字。据笔者对各种活字的简单浏览,感觉契丹小字总数应在6000字左右,契丹大字总数应在5000字上下。即已释读的小字仅在1/3左右,大字仅为1/25上下。(数字可能与事实差距较大,仅供参考)总之,契丹文研究成绩很大,胜利还很遥远。
2、王加勋,梅华等收藏家几年来所见契丹文印刷品总数,据称已有30余种,但因种种原因,他们仅获藏到其中的约20种,其中大字本约5种,小字本约15种。品种有医书、兵书、科举用书、儒教典籍、佛经等。最早的是辽太宗天显年间印制的《洛书》。最多的辽道宗存位时期,五个年号都有印刷品。
泉痴山人2011/4/19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