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契丹文“‘中书令’‘郡王府内勤’”鎏金银铜符牌考释

(2010-03-05 23:33:13)
标签:

感悟生活

金银符

考古

历史

人文

社会

文化

信牌

杂谈

契丹文

银牌

铸造

分类: 契丹辽史研究

契丹文“‘中书令’‘郡王府内勤’”鎏金银铜符牌考释

契丹文“‘中书令’‘郡王府内勤’”鎏金银铜符牌考释

契丹文“‘中书令’‘郡王府内勤’”鎏金银铜符牌考释

契丹文“‘中书令’‘郡王府内勤’”鎏金银铜符牌考释

契丹文“‘中书令’‘郡王府内勤’”鎏金银铜符牌考释

契丹文“‘中书令’‘郡王府内勤’”鎏金银铜符牌考释

一位网友发来一面契丹文铜牌,其形制、纹饰、文字,均与笔者收藏的一面契丹文铜鎏金牌、一面银牌一模一样。三面不同材质、同形制牌子告诉人们:它们是同一时期、在同一作坊、用同一祖摸铸造。三牌的形制数据分别如下:

铜鎏金牌,通高 106.68毫米,上肩宽 58.75毫米,束腰宽50.33 毫米,下肩宽58.75 毫米,厚4.71 毫米,系孔径7 毫米,重116.6

银牌,通高105.87 毫米,上肩宽 57.91毫米,束腰宽48.73 毫米,下肩宽57.91 毫米,厚4.5 毫米,系孔径 7毫米,重144.6

铜牌,通高 11毫米,上肩宽 6毫米,束腰宽 4.8毫米,下肩宽 6毫米,厚4 毫米,系孔径7 毫米,重110

此牌呈银锭形,只是顶和底中部稍尖,未呈弧形,上下肩宽近乎相等,中束腰。顶尖部下有径7毫米左右,穿孔供穿系。面背边均有高0.3毫米,宽1毫米左右的缘。面阳铸三个契丹小字,汉译为“中书令”三字。背缘内左右各有一条正在游走的龙,此种双龙在契丹符牌中已多次见到,相信它是契丹常见常用的符牌纹饰之一。双龙之间阳镌五个契丹小字,汉意为:“郡王府内勤”。

从译文知道这是一种出入郡王兼中书令府第的符牌,持牌人的职务是内勤人员。牌分金银铜三材铸造,可能是根据持牌人在府中进行工作的范围、地奌的重要性、涉密性及持牌人本人在府中的地位、职务的不同情况,铸造和颁发的。

郡王是次于亲王、一字王的封爵,是宗室子弟在出世第一阶段可获的封爵。有战功的汉人,契丹人都可获此一爵位。契丹都王约有近二十种,其中较常见的有:混同郡王,漆水郡王,兰陵郡王,柳城郡王,辽西郡王,广陵郡王,饶乐郡王,永清郡王,安定郡王,广平都王,中山郡王,乐安郡王,长沙郡王,东平郡王,三韩郡王·……等等。

郡王中以皇子所封的郡王为贵尊,也只有他们的府第才能有权有财,为属下铸造不同材质的通行凭证牌。除了郡王的头衔外,牌面的中书令官职也多少透露了此牌铸主的地位的尊贵和崇高。

中书令是处理国家政务的中书省的最高长官。辽官职承袭唐制,辽太祖时曾任韩知古总汉儿司事,总管汉人事务,依唐制加号中书令。辽世宗时,建政事省,主管汉人事务。辽兴宗时,又改政事省为中书省。南枢密院是综理汉人军政的最高官衙。中书省只是管理汉人官民的一般行政事务,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为正、副宰相。辽代一些加号尚书、中书、门下的官称,多只是附加的尊称或封赠的虚衔。并不预政事,成为亲王、使相的兼官,无职事。

本牌的中书令,是否是加衔或虚衔,虽然不得而知,但结合其铸主封爵为郡王来看,其所加的中书令应不完全是虚衔,他所担任的实职一定是使相一级的有实权的官员,府第随从人员能使用金银铜三种质地符牌,说明他的权势亦非同一般。

这种契丹文“‘中书令’‘郡王府内勤’”鎏金银铜符牌的发现,说明契丹符牌使用范围远比人们想象要广泛,国家有各种符牌,民间也盛行符牌,公家铸有各式符牌,有钱有势的个人也允许铸造使用自己的符牌。这种私人官第符牌的珍责之处就在于它们是确实存在的中国首次发现的私人官第符牌。可补辽代符牌制度的缺漏。

裴元博  陈传江2010-3-5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