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笴奚王曾自立 天阜现身澄史疑

标签:
奚族契丹保大年号奚王曾渤海感悟生活历史人文/历文化杂谈人文/ |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
箭笴奚王曾自立
——大奚国“天阜通宝”钱赏析
这枚“天阜通宝”的发现纯属偶然。那是前几年(可能是2007年)一次在某钱币网站(忘记了是什么网站)信马游缰地随意地浏览,忽然发现了一则求助的消息:“谁知道这是什么钱?”下附了这枚“天阜通宝”面背钱图和形制数据。因笔者有一个喜欢搜集各类稀奇古怪钱币资料,并企图设法解开这些疑谜的嗜好和痴迷。就把它下载到我的资料库,准备有时间解开它的身世之谜。该钱径约24毫米,穿5.6毫米,厚0.8毫米,重3.5克。钱文旋读,书体楷隶相间,拙朴粗犷,穿上天字和穿右字应组合为一带天的年号,其字初看不认识,观察数日后,直觉告诉我它应是个“阜”字。于是,开始了我对这枚钱的研究考释。
这枚钱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那浓烈饱满、狂傲不羁的辽钱气息。无论从形制、工艺到钱文都是活脱脱的辽钱风格。尤其钱文的“天通宝”三字,在辽钱中俯拾皆是。可穿右字不认识怎么办?象辽钱,可倒底是辽代那个带天字年号的钱币?
我把大辽的天赞、天显、天禄、天庆;西辽的天禧;西北辽的天正;东辽的天统;后辽的天德、天佑、天威等所有带天字年号时期铸造的钱币,都拿来与这个“天阜通宝”一一比对,谁知竟无一种契丹人铸带天字的年号钱能与“天阜通宝”的“阜”字风格对上号。我也曾把宋、西夏、金、元的带天字的年号钱与“天阜通宝”进行比较,终因风格气息过于殊异而放弃。
我只好回过头来在辽末混乱时期寻找其钱的蛛丝马迹。因为辽史料被金焚毁殆尽。辽末的历史全部是私人或外国记录,均非当事者亲历亲为,虽道听途说者多于真实史实,错讹歧误者比比皆是,但总算是最直接的史料,比臆说好得多。
我把《辽史》、《金史》、《续资治通鉴》天祚本纪及有关传记综合分析,发现保大年间(1121-1125年)辽奚王(又作“奚铁骊王”)回离保(奚名,又作“夔離不”、“和勒博”、“古尔班”)字挼懒(又作“霞末”)汉名萧幹(又作“萧翰”)者,其人事迹有据“箭笴山”(又作“峰山”、“卢龙岺”)建“大奚国”号“奚国皇帝”改元“天复”(又作“天嗣”、“天兴”)的记载。据《中国历代年号考》作者李崇智考证,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十八作“夔離不”改元“天阜”。根据这一考证我有理由断定此枚“天阜通宝”钱即是“大奚国皇帝”回离保(汉名“萧幹”)于保大三年(1123年)正月丁已,据“箭笴山”僭称帝,改元“天阜”时所铸。
理由之一:该钱出土地奌一定在箭笴山周围即河北山西北京地区。我虽不知该钱主人是否从以上出土地区得到,但我坚信对出土地域的判断。因为回离保称帝后,活动范围没离开过上述地区。
理由之二:在河北省青龙县祖山(原“箭笴山”)地区考古发现了“奚皇石碑”和“铁瓦乌龙殿遗址”,证明辽奚王回离保确实在“箭笴山”,建立了“大奚国”登基称了皇帝。根据契丹建国建元或改元就要立即铸行新年号钱的原则,回离保肯定要铸钱,肯定铸了钱。
理由之三:中国历史上仅有回离保建有“天阜”年号,所以这枚辽风浓烈的“天阜通宝”钱必定是回离保所铸。契丹、奚已共同生活数百年,奚附于后族,长期与皇族通婚,风俗气息与后族已无甚区别。故其所铸钱风格特征应全部与契丹一致。
理由之四:“天阜”的“阜”与“天复”的“复”,音同字不同,记录这段史实者之所以把“阜”记成“复”,大约是未见正式文字史物,只是据音而记,“复”是最易想到也较合理的同音字,故想当然地把同为音fu的“阜”记成了“复”。至于为什么出现“天嗣”、“天兴”两种年号,因无可信的资料,不敢妄评,只能待考。
理由之五:“阜”字之所以写成钱文的样子是有其根据的。“阜”的本义指“土山”。甲骨文像一层山崖或土山形。小篆由甲骨文变化而来,三个左向的三角形的山变成三个右向的扁平台。隶书再把扁平台拉长成扁片形。三种文字此时都没有下“十”。汉末南北朝至唐,原契丹地域通行一种用汉字隶书之半增损笔画而成的“胡书”,这种“胡书”经阿宝机和臣下整理规范成为契丹大字。这枚“天阜通宝”的“阜”字正是由“汉字隶书之半增损笔画而成的‘胡书’”。这个“阜”字来源于“胡书”并承传有绪,确实应是奚王回离保“天阜”年号的“阜”字。
回离保是辽末一个极重要人物,是奚族的一位民族英雄。曾任辽奚六部大王,兼总知东路兵马事。保大二年(1122年)在金兵到来天祚帝远循之时,毅然率吏民立秦晋国王耶律淳为帝,署知北院枢密使事,兼诸军都统,时称四军(契丹、奚、汉、渤海)大王,屡败和金勾结的宋军。耶律淳死后,回离保又辅淳妻普贤女摄事。是年,金兵从居庸关入,萧妃和耶律大石要投天祚,回离保认为天祚昏瞆不是可以辅佐的君主。于是在松亭分军,把契丹军分给耶律大石,自己带着奚、汉、渤海三军回到奚族的故乡箭笴山地区。保大三年(1123年)正月丁已,在乡亲们和三军将士的拥戴下,回离保建都箭笴山中,将原奚王府大堂改为“铁瓦乌龙殿”,成立“大奚帝国”,改元“天阜”,就任“奚国皇帝”。设奚、汉、渤海三枢密院,分管三族事务。改东西节度使为二王,分司建官。
一时间,奚国军队曾发展到七八万人。金国多次前来招降,均被回离保拒绝。由于民族政策失误,奚军对契丹部落袭击抢掠人畜,引起各族人民的不满,民心大失。五月,因奚境粮食短缺,回离保出卢龙岭,攻破景州,又败常胜军将领张令徽、刘舜臣于石门镇,继而陷蓟州,兵临燕京城,传有涉河犯京师(汴京)之意,一时宋朝人情忷忷,颇有谋弃燕者。童贯自京师移文知燕山府王安中、詹度、郭药师等切责之。已而安中命药师出击,八月乙未,郭药师用计招得叛徒,大败回离保于峰山。破其众,乘胜穷追,过卢龙岭,杀伤大半。从军之家,悉为常胜军所得,招降奚、渤海五千余人,生擒奚大将阿噜,并获辽太宗尊号宝检契丹涂金印等。由于各军离心,奚军溃散,八月十五日回离保被部将耶律阿古哲(又名“巴尔达喀”)和其外甥乙室八斤,家奴白底哥等人所袭杀,其首级被献于宋军。保大四年(1124年)正月癸亥(十四日),回离保首级被献于宋太社(庙)。回离保妻子阿古听到丈夫死讯,立即自刭而死,以身殉国。
作为一代枭雄,奚族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的一位奚国皇帝,回离保生时光明磊落,憎爱分明,死时悲壮激昂,令人扼腕。尽管他登基称帝仅八个月,但他用自己的睿智坚毅,磊落纯明为奚族近千年的历史谱写了一首撼天动地、激昂悲壮的奚族英雄之歌。不仅奚族人民会永远怀念他歌颂他,作为血液中融有众多契丹、奚族鲜红血液的当今汉族,也会永远崇敬这位为本民族和兄弟民族获取尊严而献身的古奚族民族英雄——回离保。
本文考释的这枚“天阜通宝”作为回离保大奚国的通货,具有无可比拟的特殊的历史、文物及收藏价值。首先它以自身证实了扑朔迷离的大奚国及奚国皇帝回离保的真实存在;其次澄清了混乱的辽末历史资料上有关回离保,汉名、契丹名、奚名;职务、履历、生平;年号等的歧误讹传;其三补上了契丹人在辽亡后建立政权铸钱的最后一个空白。再次以勿庸置疑的实物证明了契丹人建国建元即铸新钱的铸钱制度的真实存在。其历史文物价值,怎么说也不过份。
在结束本文的时候,我真诚地邀请这枚“天阜通宝”钱的主人和我联系,让我们共同协手完成契丹钱研究的专著《契丹编年钱谱》的编纂工作。我期待您的音讯,等待您的光临!我相信您不会使我失望!
泉痴山人2009-10-2于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