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与宋和平相处的见证 ——契丹祝语钱“宋丹宜昌”

标签:
契丹祝语齐天皇后两国宋丹宜昌感悟生活人文/历史文化历史《辽史 |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


我的藏钱中有一种厚重雄浑的辽铸祝语钱“宋丹宜昌”。钱文为楷写隶书体,是典型的契丹人书写汉字的书体。钱文四字顺读,书风瘦峭劲挺。背穿上巨星下巨月,右左各一人物,约略是年纪相仿的两个儿童,因长期被人把玩磨损较重,双童细节形象已无法看清,只能看出个大致轮廓。材质为契丹常见的褐红色铜材,面背中缘细郭,与辽中期钱的形制一致。钱径61毫米,重达91.5克。
这是一枚见证宋和契丹在“澶渊之盟”后两国和平相处关系的辽铸钱币。亦是显示契丹人对宋和契丹两国关系真实看法的钱币。在汉字文献中,人们看到的往往是经过汉族文人篡改和歪曲的对契丹人活动和行动的记录,和真实情况相距甚远。如汉人典藉中往往把契丹描绘成野蛮落后经济低下的边鄙小国,事实实与斯言相反。北宋王安石曾于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戊申说:“累世以来,夷狄人众地大,未有如今契丹。”(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台北世界书局影印本卷二三六)而在宋与契丹关系史上,宋人往往文过饰非,把不是当理说。晚契丹六十余年才有的宋朝,在侵略契丹时竟打着收复几十年前和宋毫无关系的已和平归属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的旗号。
“澶渊之盟”的签订,使对峙多年的宋与契丹关系揭开新的篇章。宋和契丹自此和平相处了120余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强势政权与中原汉民族政权长期和平的历史的记录。“澶渊之盟”是民族平等的盟约,其内容大致为:1、“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2、“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3、“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4、“至于陇亩稼穑、南北勿纵惊骚。”5、“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淘濠完茸,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拔河道。”6、“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自此保安黎献,慎守封陲。质于天地神祇,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监,当共殛之。远具披陈,专俟报复,不宜。”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台北世界书局影印本卷五八,景德元年十二月辛丑)
除此外,两国皇帝宋真宗和辽圣宗亲自约为兄弟,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两国成为兄弟之邦。钱币上亲密双童的形象即应为兄长宋真宗和弟弟辽圣宗的寓意形象。自此之后,南北朝的用语亦成为两国外交上常用用语。
“澶渊之盟”除给两国带来一百多年的和平,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亦带来诸多好处。政治上,两国皇帝建立了兄弟的亲属关系,正式在国书中称对方为“大宋皇帝”、“大契丹皇帝”,等于是承认了天上可以有两日,天下可以有两个天子,和两国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在经济上,长期和平对两国都有很大帮助。契丹不仅以岁币充裕财政,建立中京城,并且透过贸易,取得了中原农业社会的大量粮食、日用品和奢侈品。还利用转口贸易把因政治和地域阻隔的中亚各国和西北各国,如西夏等国的产品,卖给宋朝赚取几倍的利润。更重要地是契丹利用这宝贵的和平时间,彻底改革了残余的奴隶制和世选制,真正完善和巩固了中央集权皇权至上的封建制度,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契丹不仅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军事大国,而且也成为真正的政治大国经济大国。
宋朝在长期和平中也获取了专心从事内部建设的宝贵时间,宋代学术、思想、文化甚至科学技术都能大放异彩,领先于世界,成为当时的世界的文化科技大国,不能否认与宋辽长期和平有关。经济上,虽然岁币对宋是种负担,但与两国交恶时军费相比,不过百分之一二而已。而且通过两国贸易,每年利润就可相抵。于宋总体经济无甚么影响,反而刺激了纺织业和冶金业的迅速发展。
当然“澶渊之盟”,对契丹与宋两国君臣、人民来说感受与行动并不相同。首先,两国老百姓对和平不仅是欢迎,而且是从心里认为是明智之举。民间俗谣“但为太平犬,不做战乱人。”应是两国民众的心声。契丹君臣对和平的到来也是满意的,这从辽圣宗在宋真宗去世后的言行可见一斑。“澶渊之盟”后,真宗崩,契丹主集蕃汉大臣,举哀号恸。对宰相吕德懋说:“与南朝约为兄弟,垂二十年。忽报登遐……闻皇嗣尚少,恐未能通好,始末荀为臣下所间,奈何?”当宋使来把宋新皇继续和好坚持盟约之事告知。“契丹主喜,谓其妻萧氏曰:‘汝可致书大宋皇太后,使汝名传中国。’乃设真宗灵御于范阳悯忠等寺,建道场百日。下令国中诸犯真宗讳,悉易之。”又差多名重要大臣分别祭奠和吊慰。
辽圣宗的行动说明了契丹人对“澶渊之盟”的珍视,真正从心眼里想维护两国的和平友好。“宋丹宜昌”祝语钱就是契丹人祈祝宋和契丹和平久长真情的流露。宋和契丹都应该昌盛繁荣,这就是契丹人对宋与契丹关系的广阔心怀。钱背上巨星下巨月说明此钱铸造于辽圣宗和齐天皇后当政时期,即开泰元年(1012年)至太平十一年(1031年)的19年中。钱背上星月纹出奇地比例同大,是契丹朝帝后比肩的标志,唯一获此殊荣的契丹皇后只有齐天皇后萧菩萨哥一人而已。
与契丹君臣心理差异较大的是宋朝君臣,“澶渊之盟”虽是平等条约,对宋朝确实有极大好处,但历代标榜的华夏文明的中国竟和野蛮的“夷狄”之邦称兄道弟,心里总觉得不是味。然而势不如人,他不得不“卑词降礼,约好通和。啗之以利,以引其欢心;结之以亲,以纾其交祸”。(陆贽《陆宣公奏议》台北商务1965年合初版卷三62页)另一方面他们又采取敌视蔑视态度对待契丹,不时挑拨契丹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搞点贬低伤害契丹的小动作,最后背信弃义做出不齿于人世的联金灭辽的丑事。总之,宋人心胸不如契丹人光明磊落,契丹铸“宋丹宜昌”祝语钱就是明证。
裴元博2009-9-1于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