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代纪年钱非瘗钱论

(2006-12-08 08:15:46)
辽代纪年钱非瘗钱论
辽钱中有种纪年钱,即面文除年号外,还记有年序,如“清宁二年”、“寿昌贰年”、“大康六年”、“大康七年”等。据谱录载,尚有“大康元年”、“大安元年”、“大安三年”等几种。从实物看,所有纪年钱的铸造都是发生在辽道宗在位时期,即公元1055-1101年期间。
最早把这些纪年钱性质定为“瘗钱”的,是吉林省博物馆。因为他们收藏的一枚“大康六年”纪年钱,得自辽代墓葬中。视纪年钱为“瘗钱”的观点,由于原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戴志强的一篇文章《也谈辽钱和辽钱研究》在《中国钱币》杂志的发表,传遍全国并被全国大多数钱币学家所接受。至此,辽代纪年钱为“瘗钱”的观点,似乎已成定论。
其实,吉林省博物馆将一枚发现于墓室中“大康六年”纪年钱币定为“瘗钱”,是不科学并有些轻率的。第一,它是孤证,没有在其它辽墓再发现第二枚。用孤证确定一个出土文物性质是不符合考古学理论的。第二,它是在墓室中发现,不是在棺椁中发现。如系为墓主殉葬特制瘗钱,理应放置在墓主身边,以视郑重。把一枚为墓主特制的殉葬钱随意丢在墓室里,似乎有些不合情理。第三,为墓主特制一枚瘗钱殉葬,从数量上看,是否太少了些?铸一枚不可能,墓中仅放一枚更是不可能。第四,用纪年钱殉葬,这纪年是为死者忌日纪,还是为生者纪?为什么仅纪年,不纪死者死亡具体日期?因为瘗钱不一定非得纪年钱,用流通钱,厌胜钱均有实例。用特铸纪年钱做瘗钱,必有纪年的特殊意义。这特殊意义如果和纪者忌日无关,那就绝对不会是为死者特铸的“瘗钱”。第五,从契丹族的丧葬习俗看,是绝对不会特铸纪年瘗钱的。契丹人仅奉萨满教,相信灵魂不灭说。他们相信死者灵魂只会像生前一样需要饮食,而不再需要其它人世物品。故而“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梵之,因酹而视曰:‘冬月时,向阳辰。若我射猎时,使我多得猎鹿。’”《契丹国志"国土风俗》饮食男女是游牧民族生活的主要需求,而钱币则是可有可无的世俗物品。游牧民族的死者是不大在意有没有随葬钱的,更不会计较瘗钱纪不纪年。所以,契丹人,不会特铸“瘗钱”,更不会特铸“纪年瘗钱”。第六,目前发现的存于世间的辽纪年钱实物,多为传世品或者熟坑,很少生坑品。出于墓葬的生坑纪年钱除吉弗省博的一枚“大康六年”外,再无第二枚。这也从侧面证明纪年钱不可能是瘗钱。瘗钱决不会不放进墓中,多数交给世人任其传世让收藏者把玩。第七,所有纪年钱都在辽道宗在位期间铸造。如果是“瘗钱”,这种情况不是很奇怪吗?难道仅辽道宗在位期间,死者需求纪年瘗钱,道宗前后各朝均无此需求,这是绝不可能的。一个民族的习俗从产生到消亡是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绝不会突兀出现,又突然消失的。而钱币,虽可以因其功能的变化,而突然出现或突然消亡。但钱币如果和民族习俗联上姻缘,那它就只能和民族习俗共始终,共存亡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吉林省博物馆把辽代纪年钱判定为“瘗钱”是错误的。不仅证据不足,立论草率,而且缺乏对辽代契丹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般了解。事实证明,辽代纪年钱不是“瘗钱”,而且一种独特的具有丰富内涵和功用的特种钱币。
辽代纪年钱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钱币呢?笔者经多年查阅辽史发现凡铸纪年钱的年份,辽道宗朝庭都发生过事关朝庭命脉运的大事。这绝不会是巧合。笔者认为这些纪年钱即是纪录当年辽道宗朝庭大事的大事记钱。请看如下史实:
清宁二年:“十一月甲辰(道宗登基一年,兴宗丧期后),文武百官上尊号曰天佑皇帝,后曰懿德皇后。大赦。乙已,以皇太权重元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十二月甲寅,上皇太后尊号曰慈懿仁和文惠孝敬广爱宗天皇太后。”
大康元年:“闰月庚戌,皇孙延禧生。六月丙辰,诏皇太子总领朝政,仍戒谕之。十一月辛酉皇后被诬,赐死;杀伶人赴惟一、高长命,并籍其家属。”
大康六年:“正月辛卯(诬皇后案主谋),耶律乙辛出(降为。笔者按)知兴中府事。三月庚寅、封皇孙延禧为梁王。秋七月癸未,为皇孙梁王延禧设旗鼓拽刺六人卫护之。冬十月丁卯(诬皇后案另一主谋)耶律仁杰出(降"笔者按)为武定军节度使。”
大康七年:“十二月丁卯,武定军节度使耶律仁杰以罪削职为民。辛未,知兴中府事耶律乙辛以罪囚于来州。”
寿昌二年:“正月癸卯,西南面招对司讨拔思母,破之。十二月已未,斡特刺讨梅里急,破之。”
这是简陋的《辽史》所提供的明确信息,虽然这些史实,不一定准确地反映了辽纪年钱所纪的当年的辽朝大事,但恐怕相距不远。如果我们按辽纪年钱所纪年份,细心爬梳有关辽道宗时期的全部史料,就一定会发现更多更准确的重大政治、经济、军事事件。从而了解当时辽国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反之,以发生重大事件的年份,也可推断出仍有些纪年钱尚未发现,因为这些年必定铸造了纪年钱。
辽朝二百十九年,为什么仅有道宗朝铸有纪年钱?这和辽道宗本人关系密切。道宗名耶律洪基,为人虚伪昏庸,徒有大志,惜止小慧。即位初“求直言、访治道、劝农兴学、救灾恤忠、粲然可观”。然而求直言只是听谗言,访治道,却是近奸臣。以至“群邪并兴,谗巧竞进。赋及骨肉,皇基寝危。众正沦胥,诸部反侧。甲兵之用,无宁岁矣。”纪年钱大约即是在求直言的幌子下诞生。本意是纪念道宗朝的丰功伟绩和天朝大事。没成想纪年钱却成了记录天朝最大冤案“皇后通奸案”“太子谋反案”史实的纪史钱。这大概是道宗下令铸造纪年钱时所没想到的。
由于纪年钱纪史不能满足统治者的自夸心理,所以在耶律延禧登基后,立即被废止。
以上推论纯属臆说,但纪年钱为道宗朝特铸纪史钱应为确实。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