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位北大状元的力作——《状元是这样炼成的》之状元谈学数学

(2006-12-10 19:52:41)

 10.怎样解题(代数篇)

数学考试的题型无非是这几种: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其实,选择题和填空题也就是一个解答题。但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在具体解题方面,还是有自己的技巧,很多时候不用详细的列步骤计算就可以得到答案。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怎样分析和解决问题。

已知等差数列{an}{bn},其前n项和的比为Sa:Sb=(2n+1:(3n+2),求a5:b5

分析:

     这个题目其实很简单,也是一个常见题型,但是不小心就有可能犯错。

     题目给出的条件是:等差数列以及其前N项和的比,求的是等差数列第5项的比。

     从这些条件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呢?第一,我们知道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Sn=(a1+an)*n/2  第二,这里还有一个公式,当p+q=2n,等差数列中有aq+ap=2an.

     从这两个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既然Sa:Sb=(a1+an):(b1+bn),根据我们分析的第二个公式,要求a5:b5,结合求的值我们发现,a1+a9=2a5, b1+b9=2b5,到此处各自关系变得很明朗。因为,a1+a9b1+b9之比刚好是数列{an}{bn}10项和的比,这样一来,已知条件和求的结果之间就有了密切联系。

相信下面的计算过程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

 

完成一个与代数相关更大(不需要就借助图形来解题)的解答题,总结来说,有这么几个要点。

1、学会提取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搞清楚要求的项是什么,已知的条件是什么。关于已知条件,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条件是题目给定的,有的是一些数学常识和基本概念等。

2、分析条件。每句文字的条件,其实大多可以转化为一个数学上的关系式:等式或不等式,而最后求出结果,往往需要用到这些等式。所以,在分析条件的时候,可以把每个条件对应的关系式写出来,特别是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写出关系式,通常也会给分,不至一分也捞不着。

3、组合条件,寻找关系。条件中所明确告诉或者是隐含的关系式列出来之后,就开始找关系式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与求的项的关系。我想,这些关系式与求的项绝对是密切相关的,很多时候,把这些关系式拼在一起会发现结果已经出来了。

4、答题。找到已知关系式和它与所求项的关系后,就可以答题了。写解题步骤时要注意一步一步写清楚,关键部分不能省,前后的逻辑性要强。也就是说,你写在答题纸上的东西,能够让一个不会做此题的人看懂(当然,相关的知识他是清楚的,只是不会做这个题),那么目的就达到了。

文章引用自:中国工人出版社 <状元是这样炼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