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每天在上下班地铁里阅读,一天读一些,读到哪里哪里就做个记号。这种阅读方式让我想起了初中时候,买过一本《苏菲的世界》,那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经历一次哲学旅行的故事,里面有很多关于哲学的道理。那个时候,也是每天放学回来看一点,一点一点累积,直到把书看完,似乎都还在书中漫游。
不可否认,《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中的故事有点象童话,读着轻松却入迷。今天我又看到一些喜欢的句子,有一部分正好适合我来学习:
我们想要的东西,最终可能变成我们想象不到的痛苦,或是,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它未必适合我们。这就是心想事成的第一大陷阱。
失败和平庸也不过是一种习惯,所以会制约着一些人,让他们甘于平庸,屡遭失败。
很多我们意识中的旧信念,已经成为影响我们的背景噪音,不停地在播放,也影响我们的行为反应。
你要保持警觉,留心宇宙带给你的种种机会,凭自己的直觉,抓住每个时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也就是说,趁浪花高涨的时候,顺势让它把你带到顶峰。
我们有的时候只一心追逐自己的目标,却没有想到,也许我们渴望的东西最终会到手,但是却有一定的代价要付。
心想事成最重要的一个诀窍,就是你要打心底散发出事情已经成就后的那种正向的震动频率。
接纳你此刻的痛苦情绪,释放这些痛苦的能量,让它们自来自去。
积压的情绪就是堵塞的能量,它们会阻碍宇宙能量流向你的通道。
创造出空间,好让新的东西进来,这就是“泻”。(只有先“泻”才能“补”)
所谓面对,就是全然地去经历它。
当负面情绪升起的时候,与其把注意力放在激起你注意力的人事物上,不如把注意力拉回来,放在自己身上——身体上。
想要改变,首先必须知道你有哪些信念需要改变。
在巴黎的汤,今天向我提出请求,希望我给她邮寄一些觉得不错的中文书,她急切地想阅读。我想,张德芬的两本书一定在其中。
俞敏洪说相对于雄鹰的同学,自己是蜗牛。虽然慢点,但最终看到的是一样的风景。大学毕业告别会上,他跟同班同学说,别人五年能完成的他用十年,别人十年能完成的他二十年。。。。。直到他八十岁后把他的同学们都送走。
幽默得很,我很喜欢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