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强工业和文化就是做强运城的“魂魄”

(2012-04-15 11:02:14)
标签:

工业化

文化

工业园区

文化产业

魂魄

杂谈

分类: 时事参评

做强工业和文化就是做强运城的“魂魄”

——就运城如何实现“工业强市”和“文化强市”专访汪中求

 

黄河晨报新闻 时间: 20120410日 来源: 黄河晨报

 

48日,汪中求先生出差路过运城。在汪先生登机前,记者有幸就运城如何实现“工业强市”和“文化强市”对他进行了专访。

 

“工业强市”的三条建议

  作为欠发达地区,运城要实现工业强市的压力很大,但同时也面临一个很难得的机遇。现在,东南沿海地区很多企业为减少人力成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运输成本等,纷纷选择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这为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工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如何抓住这个机会,把运城的工业做大做强,汪中求先生认为有3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要研究全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节奏,在此基础上科学招商。运城要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就应当研究东南沿海地区企业现在需要什么,现在最“难受”的地方是什么。根据他们“难受”的地方出对策,巧妙进行招商引资,成功率就会高出许多。

  二、要分析运城自身的特点。运城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缺乏煤炭这一能源资源。不具备能源资源是不是就是个弱点呢?不是。因为缺乏能源资源,所以运城相对而言环境保护比较好,生态破坏比较少,整个社会的矛盾也比较小,用于补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压力较小。打个比方:社会就像个大煤矿,把煤挖出来后,就需要用其他的东西来填充这个窟窿。山西是个煤炭大省,挖煤的同时也挖出了一个急需填充的大窟窿。而运城就没有这种填充压力。在这种优势下,运城招商引资反而比传统的能源大市要容易很多。

  三、一定要重视工业园的专业性。现在很多欠发达地区在搞工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是盲目的、急躁的、缺乏长远规划的,从长远来看也是划不来的。为什么呢?首先,盲目招商园区经济互相之间没有关联,园区的集聚效益发挥不出来;其次,各个企业间没有互补性,没有形成产业链,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再次,公共设施没人愿意做。因为大家行业各不相同,需要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也不尽相同。如果行业相同,情况就会好许多。因此,对政府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园区的专业性。虽然这会增加前期招商引资的成本,但反过来会对后期招商引资有很大帮助。如果按10分计算,政府拿到前3分可能会很难,但是拿到后7分却会容易得多。

  汪先生曾在日本考察过一个神奈工业园区。这个工业园位于东京,由于缺少土地,整个园区其实就是一栋大楼。在我们看来,一栋大楼也叫工业园区?真是不可想象。但在人家看来却很正常。一栋大楼虽然不能引进物流之类占地大的企业,但引进电子、汽配之类用地少的企业却没有任何问题。神奈工业园区发展的第一步,先不惜一切代价把丰田和日产等知名汽车企业的研发总部、研究院请过来。有了这些研发总部和研究院,很多汽配生产厂家很快就被吸引过来,工业园区也就发展壮大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现在很多地方发展工业园区就像是搞菜园子。先圈一块地,用篱笆围起来,然后抓一只青蛙放进去,再抓一只小鸡放进去,再抓一头小猪放进去,完全没有科学规划。抓完小猪接下来抓什么?不知道。抓住什么是什么吧!而且,青蛙、小鸡、小猪之间完全构不成生物链,失去了园区应有的功效,增加了投资成本。

  得知运城目前正集中精力建设汽车及运输装备制造、铝镁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化工、高新技术研发等五大产业集群,汪中求先生建议,可以对五大产业集群进行深入分析和筛选,选出其中最有潜力的作为运城的支柱产业优先扶持。“这好比家里有5个孩子,每个都有特点,究竟选哪个做家里的顶梁柱?不是看谁长得比较结实,而是看谁在全国范围内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汪中求说,就运城而言,铝镁深加工和医药化工这两个,在全国还是比较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建议政府择优扶持壮大其中的一个,培育成运城真正的支柱产业。

 

“文化强市”的一个警惕

  现在提“文化强市”的很多。而且一谈文化就往往只谈到了文化的表象,谈文化产业。就像当年,一谈教育就谈到了教育的产业化。必须警惕这一点,文化产业是文化的一个部分,但不是全部。如果把“文化强市”简单地看成“文化产业强市”,这是不完整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文化强市”更多的是要给这座城市留下一种信念和精神。信念和精神搞好了,这个地方的发展才会长远和持久。但是,精神部分要见成效,却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我们就应当思考,运城的“文化强市”究竟是为了今后5年的发展而提,还是为了今后500年的发展而提?

  运城的文化底蕴很深厚,可以打造的文化品牌也很多。汪中求先生认为,必须提一个品牌,而且只能提一个品牌,提得越多越没有意义。其次,提文化品牌必须考虑受众的接受速度。如果提出的这个品牌老百姓需要拐很多弯才能理解,那无疑增加了宣传的成本和压力。他建议,运城应当打关公文化这张品牌,因为海内外华人没有人不知道关公的。

  打造关公品牌,运城只需四两力即可拨动千斤。关公“义”的精神在中国当代社会是非常需要的。用现在的话讲,“义”的精神其实是一种“契约精神”。自古以来,“义”者“宜”也,也就是适宜、应该做的事,而不是不顾一切地为某种感情而做出不“宜”的事情。这是“义”的本质。如果大家都做“宜”的事情,这个社会就和谐了。因此,关公义的思想不仅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一点上,运城人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和谐。如果运城能在全国以关公文化为先导,把这个“义”的和谐精髓讲出来、做出来、传开来,就实现了文化强市。

 

两强并举的“魂魄”关系

  运城提出“工业强市”和“文化强市”两强并举的思路是很对的。工业是硬,文化是软,软硬结合,相得益彰。工业是“魄”,运城要发展,要有强健的体魄,必须走“工业强市”的路子;文化是“魂”,运城要发展,要在全国打出特色,离不开“文化强市”这个灵魂。

  这里面的关键是“魂魄”必须充分结合。“工业强市”和“文化强市”极易成为两张皮。哪两张皮呢?GDP和财政收入。因为如果没有GDP,政府不好解决就业问题;如果没有财政收入,政府日子不好过。所以,“工业强市”是很容易简单地变成追求GDP的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文化强市”很容易变成单纯地追求“文化产业”强市。汪中求先生认为,如果“工业强市”和“文化强市”没有很好地结合,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两强并举,也就不可能实现运城的创新和发展。反之,如果充分做到两强的结合,不但有助于区域文化品牌的打造,而且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成有“根”的经济,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整个地区人的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洗脑》笔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