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管理的要点
(这是一次简单的业务通信,但我还是本着太多人需要常识的态度,把我们
的老师与学员的对话发出来,对从事制造岗位的职员应该是有帮助的。)
赵经理:
你好!
我是汪老师团队的刘老师,主要负责制造现场管理的咨询辅导。
汪老师安排我来代为答复,由于不了解贵公司的具体情况,只能宽泛的提供几个建议,供你参考。
1、新官上任缓烧火,“三现主义”炼金睛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目的是要快速树立自己的威信,但是如果在不熟悉业务的情况下盲目烧火,只怕会适得其反。
建议你把每天上班的12个小时中至少拿出6个小时到车间生产现场,用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象),尽快熟悉生产业务。
如果把一个公司比喻成国防部,生产部门就是一线作战部队,指挥员要靠前指挥。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报告,被架空、被愚弄是必然的。
2、要搞清楚自己该干什么,先搞清楚所在部门该干什么
制造企业要以制造为中心,但是什么是以制造为中心,很多企业会走入误区。
常见的问题是把间接部门应该提供的服务塞给直接部门自己去管理,搞得直接部门业务庞大、机构臃肿。
真正的“以制造为中心”是制造只向一个部门要东西(生产管理部门)、向其他部门要服务(如技术、品管等),制造只负责按标准作业规范、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任务。所以,建议你理一理目前生产部的岗位职责,把不该干的清出去,该干的才能干好。
3、如何理清楚具体的管理业务
制造管理千头万绪,到底要做哪些工作,要设定哪些管理指标?就像你一样很多制造管理者都会感到无处下手。
建议画一个管理对象4M1E(人、机、料、法、环)和管理目的QCDS(品质、成本、工期、安全)的二维图来明确各项管理业务和管理指标,进而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体系。
制造管理的几个重点管理业务如下:
①作业标准类的管理
②条件管理
③日常的品质确认
④异常管理
⑤设备、模具、工具的日常管理
⑥FP(防呆)管理
⑦职场的5S
⑧目视化管理
4、制造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是标准化和持续改善(SDCA循环)
标准化是持续改善的基础,持续改善是不断提升标准完善管理的过程。
①关于标准化,有个常见的误区,就是认为文件化等于标准化,实际上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培训并贯彻实施才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另外,文件化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标准化的执行力,所以,建议你先完善文件管理体系再完善一下三级教育体系。
②关于持续改善,建议你从“异常识别”、“异常分析”和“异常对策PDCA循环”三个环节完善异常处置管理体系。
5、常用的制造管理技术
①5S:5S是一切制造管理技术的基础,5S的核心目的是降低库存(包括在制品库存)、提高效率,绝非很多人理解的搞卫生、装门面。
②目视化管理:营造一个作业标准就在眼前、人人都能依据标准一眼识别异常并能采取初级处置措施的职场,是实现标准化和实现异常的早发现早处置的有利手段
③QC七大手法
④IE七大手法
⑤TPM
以上红色字体部分和第5项提到的制造管理技术都有相应的管理工具书,你可以选择购买。
管理思想和理念是共通的,但是不同的岗位、管理内容和管理技术差异较大。你从办公室主任调任生产部经理,跨度确实不小,我能理解你目前面临的困难,以上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裨益。
我相信你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一个出色的制造管理者。
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刘宝剑
2012年04月06日
星期五
附:学员来信
汪老师:
您好!我抱着很大的希望,非常冒味的给您发了这封邮件。首先,做下自我介绍,我是一名听过您讲课的学生,也非常喜欢读您写的《细节决定成败》,现在LYC公司生产部工作,对于您在管理方面的经验及看法非常敬佩。所以,才想到给您发这封邮件,并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在3月中旬的时候,因为工作需要我被调到总厂的生产部,主要负责生产现场和在制品管理及部门内部考核等工作。对于之前没有这方面业务知识和经验的我一下子不知所措,压力剧增。每天工作至少都是12小时以上,吃苦我不怕,想做出些成绩可找不到入手点,不知从何做起。因此,真诚的向您求助,不知您在百忙之中是否能看到,可否给我些指导和意见,或是需要参考哪些管理书籍。迫切期盼您的回复。谢谢!
祝您一切顺利!
赵
2012.4.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