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昧中的觉醒(习题)

(2014-10-30 08:49:32)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高中历史教学资料和习题

对神的崇拜和敬畏是人类社会早期普遍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B.神的观念深入人心

   C.人类知识匮乏,对自然界恐惧  D.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低下

古希腊众神与人类一样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含着一条血缘纽带,诸神形象也与凡人形象没有差别,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思想

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文德·班指出:“这是世界史中最伟大的时期,这个时期带来了种种理智力量的火热竞争,而在这种竞争中有一种思想得到普遍承认,在各行各业中,有知识的人最有能力,最有用,最成功┅┅需求招徕供应。科学家,即智者,走出校门参加社会生活,将自己学到的或发现的东西交给别人。”材料中的“智者”主要是指

  掌握国家大权的政治家        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哲学家

  “知识即美德”的提出者      以收费授徒为业的职业教师

欧洲部分哲学家特别强调学习“修辞学”。所谓“修辞学”就是“不知道对与错、高尚与卑劣、正义与非正义,却发明了一种就这些事情说服听众的技艺,因此,尽管他对这些事情无知,却能在无知者中间显得比专家们更有知识”。他们的代表人物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孟德斯鸠   D.康德

古希腊哲学家朗基努斯在著作里《论崇高》里说:“天生之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

  A.提倡自由平等,反对宗教神学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主张建立私有制   D.提倡人性,反对神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这种理论是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A、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D、是否有“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      B.推动了古希腊个人的怀疑精神

   C.使雅典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D.推动了个人私欲的膨胀

普罗塔戈拉提出:“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批判奴隶制民主政治      B.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C.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

下列观点不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A. 正义、美德、真理等价值标准是由人制定的

   B. 世间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C. 否定神或命运等自然力量的作用   D. 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

   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智者学派对政治哲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自然与法律之间二元对立的问题。文德尔班认为,自然与法律之间的对立是“希腊启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概念结构”,它“不仅具有解释事物起源的原则意义,而且具有价值估计的规范意义或标准意义”。这不能说明智者学派

   A.发现各个城邦的法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因而对法律的信念动摇

   B.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是相对的

   C.要求突破法律、习俗等限制,试图在自然律令下肯定人的平等权利

   D.重视人的作用,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

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①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②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③知识能充实和扩展美德 ④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B.美德是知识存在本质所在,而知识又是美德的充分条件

  C.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D.知识能充实道德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台湾版教材有这样的表述:《道德经》认为文明是人类痛苦和罪恶的源泉。人类的智慧越高,知识越丰富,则痛苦和罪恶也就越大。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与其截然相悖:

   A.泰勒斯     B.普岁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的哲学具有惟知是德和灵肉对立两个核心,他不爱好观看虚构戏剧,却要读《伊索寓言》,因为他以为一切都需要通过证据,才能清晰、朴真、实证。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    

  A.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美德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下列属于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是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人自己

   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柏拉图)  D.真理高于一切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人”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真正高贵并非无成,而是自为的”  D.“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

针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这表明他

   A.完全否定智者学派的主张  B.强调人类的理性,突出人的价值

   C.研究的重点是社会        D.强调知行合一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苏格拉底提出的“善”和“人”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思想相接近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墨子  ②荀子  ③老子  ④苏格拉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天生都是恶的,凭后天的教育可以使人弃恶向善;苏格拉底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二人都强调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达到善。

作为同时代的人,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实行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治

苏格拉底悲剧性的死,就其政治制度而言能够表明

   A、苏格拉底人格中的光辉   B、死刑应该废除

   C、雅典民主政治的混乱     D、希腊政治中的迷信色彩

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塞内卡(公元前4年—公元65年)是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赋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塞内卡表达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塞内卡反对奴隶制度

   C斯多亚学派思想为罗马法观念的形成创造了一些条件

   D塞内卡的观念与儒家哲学一样具有朴素的人道主义色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