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尤二姐进贾府(五)

(2014-09-26 09:09:11)
标签:

育儿

尤二姐进贾府()

尤二姐进贾府(五)

红楼大职场(二百零六)

尤二姐进了贾府的大观园,也算是进了贾府吧。

凤姐先把人放进了大观园,这时候她的一切行为都是树立贤惠的形象。她也明白,她无子。所以贾琏以此为由纳妾,她是不能反对的。做为正房夫人,声名是很重要的。贾府虽然败絮其中,但还要金玉其外,声名还是要的。凤姐也不得不考虑名誉。所以虽然深恨二姐,但一切言行都要和气再和气。

凤姐也是急脾气,还在园子里,就让自己的丫环开始责难二姐了。这也是一种试探吧,看看二姐的品性为人,当然从二姐轻易的信了凤姐入府,凤姐就已经明白这场仗她是必赢的。这样一个除了美貌而轻信的女子,实在不是凤姐的对手。

凤姐对所有的姨娘都是痛恨的,看她对赵姨娘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了,那是一种刻骨的厌恶。而且凤姐还不能与王夫人相比。王夫人儿子孙子皆有,还有个做贵妃的女儿,都不能公开打压赵姨娘,反而让赵姨娘鸡飞狗跳的折腾,还不得不贤良用探春管家。这样的例子,简直就是凤姐的榜样呀。凤姐还没儿子做依靠。所以凤姐完全是打一场权利保卫战了,当然她用的手段是狠毒了。但当时规矩俨然,她不暗害,是无机会公开反对的。

对二姐的打压是物质精神双重的,精神上先让二姐明白,她的低微身份,与凤姐差别极大,若是二姐软弱必然自卑,若是赵姨娘那一类的,自然不介意,做姨娘不就是为了高攀吗,自卑什么呢。物质是少吃少穿的,就是为了折磨吧,其实对于凤姐没什么实际作用,如此行事,其时反而弱了凤姐的贤名。虽然二姐遮掩,但说起来总是落了下风。凤姐不过小试,就发现这么个二姐,实在是不堪一击。规矩不晓得规矩,姨娘也有姨娘的待遇呀,凭什么就没个待遇呢,就是二姐出身寒微,那也是姨娘,自有姨娘的权利呀,半主半仆,也是半个主呀,也不用一个丫环侮辱呀。争取不会争取,下人欺负了,还要替下人遮掩,怕他们委屈抱怨。真是奇怪了,生存还不能的时候,这位却想着收买人心。人心不是软弱收买出来的。若如此,凤姐也不必在贾家了。二姐不懂正室之心,误认好人,不懂下人之心,被人欺负。

凤姐控制了二姐,还要扫清二姐的后援,那就是宁府。宁府这一仗,就不用客气了。满腔的怒火,终于可以公开发作了。

先是借张华之手告状,把二姐的名誉彻底的弄差。

              凤姐一面使旺儿在外打听这二姐的底细,皆已深知(知已知彼,果然厉害):果然已有了婆家的,女婿现在才十九岁,成日在外赌博,不理世业,家私花尽了,父母撵他出来,现在赌钱场存身(难怪二姐退婚,也不是个好相与的)。父亲得了尤婆子二十两银子,退了亲的,这女婿尚不知道(知道不知道何用)。原来这小伙子名叫张华。凤姐都一一尽知原委,便封了二十两银子给旺儿,悄悄命他将张华勾来养活,“着他写一张状子,只要往有司衙门里告去,就告琏二爷国孝家孝的里头,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这张华也深知利害,先不敢造次。旺儿回了凤姐。凤姐气的骂道:“真是他娘的话!怨不得俗语说,‘癞狗扶不上墙的。’你细细说给他:‘就告我们家谋反也没要紧!(好大的口气,凤姐真是威风)’不过是借他一闹,大家没脸;要闹大了,我这里自然能够平服的。”旺儿领命,只得细说与张华。凤姐又吩咐旺儿:“他若告了你,你就和他对词去”,如此如此,“我自有道理。”旺儿听了有他作主,便又命张华状子上添上自己,说:“你只告我来旺的过付,一应调唆二爷做的。”张华便得了主意,和旺儿商议定了。写一张状子,次日便往都察院处喊了冤。(张华也是个糊涂的,陪是凤姐折腾,还难有好处吗)        察院坐堂,看状子是告贾琏的事,上面有“家人来旺一人”,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来旺儿来对词。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那旺儿正等着此事,不用人带信,早在这条街上等候,见了青衣,反迎上去,笑道:“起动众位弟兄,必是兄弟的事犯了。说不得,快来套上。”众青衣不敢,只说:“好哥哥你去罢,别闹了(不过是一个仆人,可知贾府如今还是地位超然)。”于是来至堂前跪了。察院命将状子给他看。旺儿故意看了一遍,碰头说道:“这事小的尽知的,主人实有此事。但这张华素与小的有仇,故意拉小的在内,其中还有人,求老爷再问。”张华碰头道:“虽还有人,小的不敢告他,所以只告他下人。”旺儿故意的说:“糊涂东西,还不快说出来!这是朝廷公堂上,凭是主子,也要说出来。”张华便说出贾蓉来(这是凤姐给东府的教训,不提贾珍,是给贾珍面子,而且贾珍权大,怕对方不敢深责)。察院听了无法,只得去传贾蓉。凤姐又差了庆儿暗中打听告下来了,便忙将王信唤来,告诉他此事,命他托察院,只要虚张声势,惊唬而已。又拿了三百银子给他去打点(钱都让凤姐如此花费了)。是夜,王信到了察院私宅,安了根子。那察院深知原委,收了赃银,次日回堂,只说张华无赖,因拖欠了贾府银两,妄捏虚词,诬赖良人。都察院素与王子腾相好,王信也只到家说了一声,况是贾府之人,巴不得了事,便也不提此事,且都收下,只传贾蓉对词。(此事皆因贾蓉而生,可恶至极,凤姐恨他,本是常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