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四十二)

(2012-06-14 16:18:58)
标签:

杂谈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四十二)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四十二)

     对黛玉影响至深的两部书西厢记与牡丹亭,在同一个时节,悄然入了她的心事。这样的书在宝钗口中是不能读的,是可移人性情的。宝钗的话代表了当时那些家长的想法和普遍的社会规则,其实宝钗是读过了的。宝钗读的年纪应该比黛玉更小,应该是薛家进京之前。从书中看宝钗进京后,一直住在贾府,此时的宝钗举止言谈皆是成人风格,说话行事稳重从容,已经毫无小儿女姿态。而以宝钗之谨慎,是断然不会把那些书从家中带至京城的,所以那些书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读了的,那时的宝钗应该无忧无虑,未经历薛家中落。后来父亲亡故,母亲不能持家,兄长荒唐胡闹,宝钗的重心便放在了留心家事,依贴母怀了。年少的那些爱好,都在她心中尘封了。

黛玉此时被这些书中的故事打动,这些情绪影响了她的心事,只是她明白这些是不能在闺阁中谈论的,所有的感动,只能在心中徘徊。她心痛神痴,悄然泪下。把书中人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莫名的相连在一起,书是书,人是人,本不相同,可是情感却是自古一样。

她的忧伤她的感怀,宝玉也一样有过吧,只是宝玉的生长环境是非常良好的,他是阳光心态,一直总以为只要是他喜欢的必能拥有,他得到的太多,不曾失落过,还不明白花落水流红的无奈与悲凉。

只是在桃花下与黛玉共读西厢的场景,深深的落在了他心上,只要春花会开,那个场景,便会在他眼前重现。不管以后眼前是谁,景致如何变迁,再没有一个人如黛玉,深深的让他牵挂了。再没有一份情怀是一见如故,再没有一份感情是两小无猜,再没有一份情缘是高山流水。

宝玉的世界终究是大了些,比黛玉大,大观园就是黛玉的整个世界,而宝玉还有太多的贾府之外的世界。越是和外界的世界接触,宝玉越发的明白世上最美的地方是大观园,世上最美的人是黛玉。

这个阶段宝玉的心境最是明朗,此时他眼中的姐姐妹妹都是好的,所以黛玉才会叹息,他见了姐姐忘了妹妹。难怪黛玉为此怄气,一个金玉良缘,一个张道士提亲,一个金麒麟,宝玉身边那么多故事,那么多的人关心着他的姻缘,怎不让黛玉惆怅。

宝玉的年纪在长大,他的婚事总要有人提及,张道士是第一个公开提出来的,薛家的金玉说,算是暗提了。张道士口中那个十五岁的小姐,一直让人猜想,张道士与贾家的关系不一般,他是荣国公的替身,经常去府里的,凡府中的人都是常见的,与贾母自然也不是一天的交情了,那么府里的人情世故自然也是懂的了。而且张道士肯定也乐于在宝玉的事情上参与一下。当然这种参与要恰如其分,不得开罪了贾母,他所行是为了加深与贾府的交情。贾母听了他的话,并没有详问情由,虽然张道士说的极好,这小姐家境与贾府相配,人物也配得上宝玉。可是贾母竟不详问,可知心上早在打算了,所以才不问,而且开口就是和尚说了宝玉不该早娶,大一大再说吧。最后出于礼貌让张道士留心着,只要姑娘好,不在意家境如何。我们看一下贾府挑媳妇看不看中家境,其实是看中的,虽说邢夫人的为人行事不让人瞧得起,而且邢家的门第也差了些,可是邢夫人给人的感觉是续弦,另一个是尤氏,也是续弦身份。其余的元配夫人,都是有家有业的。贾政的夫人是王夫人可是四大家族的门第,而贾母孙子辈里,贾琏娶的是四大家庭的小姐,贾珠是书香门第李家的女子,那么到了贾母最疼爱的孙子宝玉了,贾母怎会不看中家境。贾母是看中的,贾母看中的是黛玉,黛玉的出身极好,书香门第亲上加亲,而且女孩子好是最重要的,在贾母心上最让她心疼的女孩子是黛玉了。贾母明明把宝玉的婚事成功的后延了,这种后延可是公开表态,这样宝玉的婚事就不会再提上议程了,可是黛玉不懂,宝玉不知,二人竟因此,而大闹了一场。黛玉提金玉,宝玉摔玉,这样的场景,真令人叹息,情深处,竟是如此的茫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