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四十一)

(2012-06-13 17:05:34)
标签:

杂谈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四十一)

珍爱红楼-----流水清石(一百0四十一)

     元春正出的场景极少,省亲是一节。但是她的身影无处不在,她是宝玉的长姐,是王夫人和贾政的长女,是贾府的一个大靠山。这样一个女子,人在深宫,对贾府对宝玉却是非常的惦记。她与宝玉一同在贾母处长大,人家是宝玉最早的老师,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这元春长在贾母处,其风度见识应得贾母之传,与贾母的情份自然是不浅了).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 刻未暂离. 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元春端然是一才女,容貌自然是不必说了,能入宫,可知不俗).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这一句话,自然不是白说了,宝玉日后之事,元春必然会挂念).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 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 几句话写出元春在府时及入宫情形,她是一个爱家的人,却偏生去了不得见人的地方,这爱只能藏在心中了。

前日贾政闻塾师背后赞宝玉偏才尽有,贾政未信,适巧遇园已落成,令其题撰,聊一试其情思之清浊.其所拟之匾联虽非妙句,在幼童为之,亦或可取.即另使名公大笔为之, 固不费难,然想来倒不如这本家风味有趣.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 因有这段原委,故此竟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那日虽未曾题完,后来亦曾补拟. 从贾政用宝玉所题,而是为了安慰元春,可知这个父亲也有体贴人情处,也能欣赏宝玉。其实这个作父亲的内心深处对宝玉还是有望子成龙之意的。

元春省亲,自然是要见宝玉的。贾政又启:"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元妃听了宝玉能题,便含笑说: "果进益了."贾政退出.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 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看了钗玉姐妹,想及宝玉,此时元春便对宝玉的姻缘有了打算吗。

贾母乃启:"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 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元春的泪,在贾府终于能落下了。很多人都感觉元春和个性应该和宝钗相似,都是稳重持家的类型,可是从元春几次落泪,和她向往田园之家骨肉团聚,她的内心所喜应该更和黛玉相同。

元春喜欢的戏子,就是众人说扮起来似黛玉的那个,而此人的个性在后文还有展现,那一场划蔷的深情,端然就是另一个黛玉。那么黛玉的容貌元春应该是能喜欢的。

元春对宝玉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日后宝玉的姻缘中必然也有元春的影子,只是她是成全了双玉,还是看中了金玉,似乎无明示。只一个端午节的赐礼是二宝一样,但这也有多种解释,既可理解为看好二宝,也可理解成把宝钗作客人,把黛玉当作自己姐妹的可能。元春是贾母带大的,以她的聪慧自然能明白贾母待黛玉的心事,明知贾母看好双玉,她自然不会违背贾母之意。王夫人的心思,她自然也是懂得,所以元春的态度,应该是模糊的。

宝玉还小,他未必能懂姐姐的心事,未必能看懂元春的几次泪下,那个美丽的大观园,给了双玉一个新的天地,可是大观园之外的元春,却有太多的无可奈何。

宝玉是快乐的,能和姐妹们搬进大观园,他自然是欢喜。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 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 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 

双玉之间的事,只有他们自己懂,比如葬花,比如读西厢,这两个场景也是因了大观园,才更生美感。因为是大观园,给了他们一个相对来说宽松的环境,也只有大观园才有那么多美丽的花,能给双玉怜惜的心事。

而黛玉听牡丹亭的曲文,也是因了在大观园这个场景里,更能突显出那种感觉。

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 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 >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 眼中落泪.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曲文,与黛玉的心事纠结在一起,入了黛玉的心,才是眼中落泪,这样的时候,宝钗是不会泪下的,所以说黛玉的心是感性的。她能体贴那些文字,那些故事,把人与故事联贯在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