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红榴花泪

(2006-12-15 13:27:41)
 珍爱红楼---红榴花泪
        五月榴花开似火,最是红得醒目,恰似元春省亲时的灿烂。为了元春回来一趟,贾府倾其所有,大费人力物力财力,那么多人忙了大半年,银子花的数不清,才修成了个美丽繁华的大观园。元春未曾出场是烘去托月的气派 ,众人等了又等,盼了又盼,最后元春出场了,一切都是规矩之下了高贵,看见的是距离,直到最后那一哭才是元春的真情!
      一个大小姐,小的时候进了宫,在一个生存环境极其艰难的皇宫里成长真是不容易,不是一个美字可以承担的。如果可以选她是不会去的,元春读书识字,她是个不俗的明白女子,什么是宫,伴君如伴虎,那样的环境那是一个小孩子愿意去的地方。她去了,不能选择。只为她背负着家庭的使命,一个没落的大家族的苛延残喘,让一个女孩子去担当。是时代的讽刺。
     探春远嫁时,必竟已经大了,而且是和亲的名义,必竟还是有些背景的,这要比元春强的多了。黛玉宝钗湘云必竟是在大观园的宽松环境里吟诗作画,那气氛好的多了。元春才是一句话不能多说一步路不敢多走,不是怕人耻笑,而是怕送了家庭的生命!她是小心谨慎的过着 每一天。可是心里的话没人可以说,暗夜的宫廷,天上的月亮是圆的,然而元春的心事什么时候才能圆。
     五月榴花红似火,可是回头时的那一滴泪,才是她的心事!
          她想着母亲父亲,想着宝玉,可是相见都难。袭人回趟家是开开心心的,可是她却是忍不住 的泪,一分都不能多留。何曾是自由!
          宫里的岁月比贾府更难,她却要比别人更开心的生存着,她连黛玉那样发脾气的权利都 没有!一切都有规矩管着。她的心是寂寞的,红的醒目,却无人懂!
           她是清醒的,她的话她的希望都放在了宝玉身上,希望家里太太平平的,那么她也就放心了。她看宝玉时的神情是那样的无助,她多希望她最亲的弟弟能有所作为,有一个好的人生!

 珍爱红楼---玫瑰花刺
        探春是府里的玫瑰花,这是小厮们私下里说的。三位小姐中她是最出众的。迎春是幽娴贞静,她那里静了,她的丫环奴才们就不静了。连她的首饰也敢拿出去当了,她不放在心上,不知是真的无所谓,还是没胆子拉下脸来训斥一顿,她要发发脾气,告到了凤姐那里,谁敢说个不字。还是探春找了平儿,解决这件事。探春不是让人欺负的,她是玫瑰花有刺 ,这是一次,她 问平儿,是谁给了那么大的胆子敢欺负二姐姐,难不成还要欺负她们姐妹不成。平儿忙赔不是。
     平日里她最不乐意赵姨娘提及她的身份,一个女孩子当然有自尊,谁也不乐意庶出的身份,而且赵姨娘还是费油的灯,成天让人当枪使,每每弄的得灰头土脸,天天帮着贾环争,可贾环也瞧他不上。可见赵姨娘是很让人头疼的。探春当然不喜欢这么一个母亲,只会帮倒忙。她管家的时候,赵姨娘跑来大闹,探春气哭了,这是探春唯一一次大哭,等平儿来了,赵姨娘才不敢闹了,可见赵姨娘 怕凤姐而不怕女儿,赵姨娘走了,探春的脾气发到了平儿身上,其实是冲着凤姐。我总认不,她骨子里是向着她母亲的,她深恨凤姐欺负赵姨娘母子 ,只是找不到机会发泄,这次她找了个机会。所以平儿只好吃亏了。平儿 机灵,终于哄的探春不再生气了。探春改革,让所有的人不敢小看她了,觉得她比凤姐还厉害。
        抄捡大观园,在别处都是顺顺当当,到了她那里,她是早接到了通知,于是开门而待。早有人报,可见探春是有眼线的。接下来,她明说了,她的东西可以看,她丫环 的东西不能看。她的态度是绝对的不配合,她的气势让凤姐先让了步,忙说 要走,结果王善保家的不服气,跑上来挨了一掌,这对明白这可不是她家的二小姐,由着人欺负。探春是刺的玫瑰花,不是只有美丽,也会扎人的。
      她和姑娘们相处的好,办了诗社,与宝玉相处的也好,这一点似乎是做给王夫人看的,没把她划到赵姨娘和贾环那边,这要就不会针对她。老太太训王夫人,别人不敢说话,只有她出来替王夫人解围。这一点让王夫人也只能认可而不说探春的坏话。礼数周全是探春的武器,她做到了,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第一个平儿就看她的面子维护赵姨娘和贾环。其实她是明白人,心里也在帮母亲的忙,赵姨娘不明白,大家都看得清楚!

 珍爱红楼---可情如梦
         秦可卿是十二钗中的人物,她是曹公完完全全交代了前因后果和结局的人物。她更个迷,虽然作者交代了,可是更像是个迷。
          她一出场时给人的给觉,恍若神似妃子,她的美让人惊异,似乎已在宝黛之上,那两个一个是玉环一个是西施的容貌,让可卿的美也只有天人可比了。她的举止平和,极会待人接物,和尤氏相处的极好,这样的婆媳关系在整本书中的只有她二人有。邢夫人和凤姐是谁也看不上谁的冷漠着,王夫人和李纨是一个礼字端着。只有她们是说说笑笑的有商有量。她们和凤姐处得好,几个人常在一起吃吃喝喝。一切都和和谐谐的,突然焦大的喝骂让人惊醒。宝主与秦钟第 一次见面,二人很是投缘,约定了一起去上学,尤氏派人送秦钟回家。因派的是焦大,他又喝醉了,便开始大骂,就是他 这一骂,让人才怀疑可卿和贾珍。这番痛骂最后算是让凤姐命贾蓉制止了。这个不和谐的音符似乎是一种预兆。
         宝玉在秦氏房中午睡,梦见了大虚幻境,而且第一次看到了十二钗的判词。而且见到了一个名叫可卿的仙女,说她是兼宝钗与黛玉之美。这个可卿其实应该不是宁府的可卿,只是名字相似而已。因为后来宝玉再见秦氏,并没觉得她是梦中人。只 是作者偏要让这个仙子与可卿同名,又是一样的美丽,让人怀疑就是一人。
      她病得突然,死得突然,成了书中第一迷。托梦那一回更是提升了她的份量,她成了远愁近虑的第一人,说的头头是道,让人佩服。只是奇怪为什么 非让她去托梦。她和凤姐好,为何平日里不见她。可卿是凤姐少数喜欢的人,我想既是因了她的美也有她的才,凤姐是不喜欢乡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的,她更喜欢能干的人。可卿死后发生的事,才促成了那个迷。书中总说她和贾蓉如何恩爱,可是她死了,却不写贾蓉如何伤悲,倒是贾珍哭得泪人似的,而且要倾家荡产的发送,尤氏又病了不理家事,贾蓉又不出面,真让人觉得奇怪。后来用的那口棺木, 贾珍竟不听贾政的劝阻,非要用,那贾政可是他的叔叔,论辈分是比他高的,一向讲体面的贾珍这一回确不给贾政体面了。书中故意写是薛蟠送的,而贾政反对。薛蟠是个无法无天的主,而贾政最是讲礼数的谨慎。他二人表现,在这一回上也有描写。贾珍欣喜的接受了薛蟠的好意,看来他和薛蟠是经常往来的,也是人已类聚。贾珍那里大费铺张的折腾,当然让人说三道四了。
      宝玉也是伤心,先是吐了血,后来不听贾母的话,非要赶来。最后竟又别具慧眼的推荐凤姐管理宁府。这一回的宝玉可不像个不问世事的孩子了,看他说的话,好像对家事了解许久,还有识人之名。有胆有识的推出了凤姐,让凤姐露了一回脸。
       最后北静王出场了,这是王爷第一次出场,作者极赞他的行为举止,又说他是贤王,像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他和宝玉到是 一见有缘,先看了玉,又极力夸奖,最后诚邀宝玉去府上学习。这道 不是客气话,后来二人接触很多,王爷送了宝玉不少东西,知识学没学到就不知道了,见识大约是长了些。
        可卿若是泉下有知,看见她的身后事是如此的气派,怕是也是说浪费了!卿为情音,她又 走的最早,是不是在说世不容情!
      
 珍爱红楼---宝钗劝人
     宝钗是很会劝人的。她人缘好,从上到下都夸她。连贾母也要在公开场夸一下宝钗,虽然她不喜欢宝钗的个性。宝钗会做人,知道什么人能近什么人必须远,她和姑娘们走的近,因为姑娘们都天真,和这样的人相处很省心。宝钗和凤姐是表姐妹,关系很近,可全书却找不到二人的对话。凤姐和黛玉的玩笑是不少,看的亲切生动,可见二人关系之密。然而凤姐和宝钗更像是表面的礼俗在那里,二人没什么可说的是似的。平儿有时还和宝姑娘聊聊天,可不见凤姐如此。
        宝钗劝人的时候不多,但是一劝一个准。她遇见了袭人,袭人说了请云儿帮着做鞋,宝钗看看四下无人才说:湘云在家做不得主,她家里为了省钱,女工上的活都是自己做,湘云要做到三更半夜,常常喊累。袭人听了自然后悔,宝钗忙说有什么活她去做。袭人自是感激。这一次劝的是袭人,袭人非常感谢!宝钗未说时先看看四下无人,足见其谨慎,是为了给湘云面子。
     第二次大观园开社,湘云第二天来了,先做了诗,又说做东道请客。晚上在宝钗处安歇,宝钗深知湘云的境遇,便主动提议帮她请客,免得她给做,劝湘云接受她的 好意。宝钗安排的极是周到,湘云佩服。
       第三次是黛玉在宴会上错说了西厢记的话。第二天宝钗劝她,说看杂书不好。说之前先承认自己小时也看,长大了才不看的,拉近了距离。黛玉的抵触心理才没了。最后心悦诚服的接受了。虽然黛玉对这些书不反感,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中,说出来于她总是不利,宝钗从 她的名誉考虑是为她好,黛玉自然领会。
      应该说宝钗有心,才会关心大家。每次劝人都是单独场合,给对方留足了空间,说的时候都是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自是亲近了!
       宝钗劝王夫人别为金钏的死内疚那一次,让大家指责她无情,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事先宝钗并不知事情原委,她是站在一个小辈的角度安慰王夫人。她只能那样开解,让事情不至于太过复杂,最后她用自己的衣服给金钏也是一种无情之情。她王夫人厚待金钏的家人,也是一种实际的办法。不这样还能如何,难道让王夫人去抵命,那也该是宝玉,他才是起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