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呆霸王的人生
呆霸王是幸运的,生在皇商有家里,富是到头了,因为家里不是官,所以规矩就少了许多,
正合了他的意。他是玩劣着长大的,所以他的父亲早就对他失了望,把重点放在了女儿身上,母亲也一样的看清了他,只是一个儿子就是惯了些。薛蟠身上没了责任,自然是快乐一身轻。
他一出场就是个大恶人,为了个丫环,打死了人命,然后便大模大样的上京去了,一点都没放在心上,可见平日里如何无法无天。他运气就是好,没能遇上个清官,把他揪回来正法。而是碰上了刚受了贾府大恩才当上官的贾雨村,一心要讨好贾府,自然便宜的放了他。可怜一个死了,一个入了府去当丫环。两个人的一生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让呆霸王决定了。入了京,他本想在自家里无法无天,无奈母亲执意要去贾府,他虽霸在母亲和妹妹面前倒是规矩的很。无奈只好去贾府,没料到贾府的子弟比他更差劲,他是如鱼得水的闹了起来。
人家也有细心的时候,宝玉和凤姐得病那一回,你看他忙得,要管母亲宝钗还有香菱,可见他知道照管自家人。他似乎也想好好做人,看书中他不只
一次请宝玉吃饭,好东西都想着贾宝玉,其实宝玉的个性和他是大不相同
的,大约他也想往秀才群里钻。
他怕着妹妹,一半是怕一半是惭愧,这一点他还有点人心。他喝酒胡言气哭了宝钗,第二天酒醒了忙去道歉,那样子还是有点真心。一会说给妹妹做衣服,一会给妹妹炸金锁,一会给妹妹倒茶,宝钗笑了,他才安心去玩了。可见他的心里还是有这个妹妹的。这个人清醒时也能听出好话。他出去做生意,回来时特意给宝钗带了箱子东西,可见在外面花天酒地时,心里还是想着唯一的妹妹,这一点比贾珍强,从不见贾珍管过惜春。比宝玉也好,宝玉的心放在了黛玉身上,对那几个妹妹倒没用什么心。
他看戏遇见湘莲,因为无礼让让人家打了一顿,后来自己躲出去做生意,回来时遇上强盗,湘莲救了他,他也诚心与湘莲结义,还热心的跑前跑后帮湘莲成家,又是买房又是置地,后来湘莲出家,他还找了半天,最后还哭了,却见其有点热心。
他本来是幸福的,一个爱他的母亲,一个聪明的妹妹替他操心。又有两家有权有势的大亲戚,本来一切挺好的。每日里不务正
业的花点钱,可是偏娶了个夏金桂,这下子好日子到了头,让金桂气得无法,只有唉声叹气的份,这个霸王也不过如此,也就是欺负欺负香菱那样没脾气的。一遇上个厉害的就没了主意,最后一走了之。呆霸王的好日子到了头。这下子有苦吃了。他母亲和妹妹什么都帮他,唯独没帮他找个好夫人,这下子是恶有恶报!
珍爱红楼---留得残荷听雨声
英莲、香菱,她也许才是真的荷
花。出污泥而不染。在父母怀中的幸福时光去的太急,让她来不及去记忆。现实中的一切都是浮萍随风去,她是做不得主。她好像也没想过做主,对于命运的无常她连想改变都改变都没有。
周瑞家的第一次见她,是她正和金钏玩,那时的她已经十四五岁了,在
那个时代已是大人了,可她还是儿童的心智。太多伤害让她不再在有痛的感觉,她安然的接受着一切,到了什么时候她都能说服自己面对现实的人生无恨无悲。冯公子死在她眼前,她没恨薛蟠,薛蟠让湘莲打了她还哭肿了眼睛,真让人惊讶。她心中真的是能将什么都放记。从前一切是雾,散了也散了,什么都没留下。她成了妾,也没想着当家
理事。那时候薛姨妈还算厚道,对她也喜欢,她要是管点事,老太太肯定高兴,宝钗是个守礼的人,是无心管什么的,可是香菱没有,她一心想着过黛玉宝钗那样的诗画人生,她要给心找个寄托,可是却不给自己的人生找个立足之地。她的心一点也没用在生活上,连袭人都想的事情她不想,她只是一心的天真的混着日子,一点愁也
不担。看看平儿看看袭人都是和她一样的人在忙什么。看看尤二姐的下场,连袭人都害了怕,她还欢天喜地的迎着夏金桂的到来,她的心里一点人生都没装,还在问月亮缘何不使永团圆。她是太天真了,也太美了,也许更像荷花,开在风雨中,全不知雨后花会落。
她在黛玉面前谈诗的画面太美
,也太不现实了,黛玉看着她一半是欣喜一半是忧伤,想想也知道她的人生,一个不会保护自己的美人,又遇上个不会懂她的人,当然带给她的只有伤害,而她的天真又让一切机会都溜走了,其实黛玉是明白的,尤二姐一入府,她和宝钗就知道尤二姐的下场了。而香菱的未来其实黛玉是清醒的知道的。她对她的怜惜,大约就是因为知道她的未来却又无能为力的伤感。既然香菱安心的享受着眼前一点偷来的幸福,所以黛玉乐意成全她。而宝钗明知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淡然的看着,不是无情是叹息,在生存的空间里她有过几年的幸福时光,在可以掌握命运的最初她放弃了,也许她不屑,也许她不懂,总之她是放弃了,那金桂出场后,她的命运就成了无法改变的一切,她是第二个尤二姐,也许她连二姐还不如,贾琏还真的爱过二姐,给了她体已给了诺言,扶正的话虽然兑现不了,却让她快乐了许久。而香菱,薛蟠是
从不曾在意过她,所以最后才会和金桂一起欺负她。贾琏自始至终没说过二姐一句重话,他是不知凤姐会那以对二姐,如果知道他是不会允许那么做的。可是薛蟠却是金桂的帮手,那个曾经让她哭肿了眼睛的呆霸王,她从不曾看清那个社会,从不曾看清薛蟠的为人。真是不值!
秋雨黄昏后,雨声滴在荷花上,清泠寂寞却是无人听!
珍爱红楼---明珠暗投
宝钗是个大家闺秀,那些规矩在诗书传家的黛玉身上没见到什么作用,对贾府的三位小姐影响不大,可是对这位皇商家的小姐影响却很大。因此她
深刻的掩藏着自己的个性,一个能言会道的女孩子要忍受黛玉的刻薄是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心机。她不怒不爱的遵守着地些条条框框,赢得是赞誉然而却不是快乐。她比黛玉人缘好,却没人家快乐。黛玉可是巧笑嫣然的时候多,就是哭也是哭得梨花带雨的让人爱。让人关心,哪一次哭不是赢得了胜利。大家都要看着她的感受。王夫人都不敢把她的新衣服送给金钏。老太太更
是什么好吃的都给她和宝玉,宝玉凡收了好东西第一个给她,所以黛玉是幸福的。而宝钗贾母给她过生日,她吃什么点什么戏都是在想着贾母的爱好,孝是孝了,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少年不任性,这一生还有什么喜笑怒放可以自由自在。
宝钗是机敏的,她听见小红和坠儿关于手帕的对话,马上金蝉脱壳的摆脱了怀疑。这份机敏是要在几秒钟之内快速达成的,不急不怒平平静静的就脱了自己,这份敏是大观园里无人可及的,探春改革,张扬迅猛
,好是好,但于人心不利,宝钗及时的小惠全大体,让利益均沾,把人心中最实际的东西给了大家,支持了这场变革,是她的大气,她更了解人,所以知道管人比管事重要,这一点她在凤姐和探春之上,那二位都在事情本身上转,宝钗更重视的是人心。
她的诗与黛玉齐名,而画画方面的能力又在黛玉之上,分明是见多识广,对于经营事务的了解和人情的透彻,她让哥哥请伙计吃饭,都是了解人情的一面。
她对湘云的体现上,让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找到了家的感觉,她关心黛玉给她送燕窝,她送礼不忘赵姨娘,这些方方面面的周全,让人无不称赞,其实对于一个荣府她是费心够多了,她对邢岫烟的照管是不动声色的却又是替她着想的,她能在帮别人的时候还要顾全别人的面子
,这一点最是可贵,一个大小姐还要替别人着想,也是不易了。
世人多看的城府,却没想过,通观全书,她没说一个人的不是,她是求和求全的,她管的是自己的是与非,对于别人她是与人为善的
。
她对宝玉是有情有希望的,看着宝黛的情义她也做过放弃,她明智的
,不做司马牛之叹,不会拿自己的人生开玩笑。她是有原则的。所以宝玉拿她比杨妃她会大怒
,立刻反击,她有人格有担待所以她赢得了黛玉和湘云的尊重和喜爱。
若论个性她和宝玉本不投缘,嫁给宝玉,宝玉在那里美中不足,而宝钗更是明珠暗投的无奈。她们能彼此理解却不会彼此欣赏,这对于两个才情不凡的人来说是不如意的!她的才华与机智,宝玉是看不懂的。这还不是讽刺!
珍爱红楼---袭人不能告密
大家
都认为是袭人告密,所以晴雯被撵走,因为袭晴二人的地位之间有一个宝玉,所以她有思想动机和实际利益。也就是说袭人有动机有利益可得,所以她告密应该是成立的,可是袭人虽然有此动机也有机会,
王夫人是她的后台,她是王夫人的密探,但是她却不能。
宝钗在书中什么都看明白了,但不说一人事非,包括前期黛玉针对她的时候,她也不说,不是说不过,是不能说,因为大家闺秀不能论人短长,这一点她是深知,所以她只能不说,最后终于明白不必说,大家都看着说反倒小看了自己。一个人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宝钗懂这一点会成为她日后成为宝二奶奶的关健所在,如果她和黛玉一的个性,那么贾母就不可能接受她,宝钗在为自己的未来保持形象,所以她不能说而且还要装的不在意,最后真的不在意了。一个人演戏久了难免入了戏。而袭人和宝钗在形象上都有个保全问题,袭人要让人觉得贤良,尤其让王夫人觉得她没事非,大度才好。晴雯比她漂亮,如果她攻击晴雯,必要让王夫人怀疑她小心眼,这会影响她以后的在怡红院的地们一。必竟所有的主子都希望自己看好的人是宽容大度的,希望无风无浪稳定才好。所以宝玉摔了茶,袭人却对贾母的人说是她不小心失了手。所以宝玉撵晴雯绝佳的机会,她却为晴雯跪下求情,她让宝玉踢伤了却不敢对外张扬却不能委屈,所以她要忍受晴雯的不听话,什么活也不干的在怡红院发大小姐脾气。因为她要让太太放心,她管理的地方一切都好,你说你管的地方,今天出这事,明天出那事大,大家会说你能干,没有领导希望自己的地盘风波在断。袭人是恨晴雯,可比起自己的未来和形象,那就不值一提了,她不是王善保家的,可以胡说八道,因为王不在怡红院管事。
晴雯被撵,宝玉疑她,这是难免,她就是知道会有这一层,所以她才忍耐晴雯,她不能让太太说她小气,不能让宝玉怀疑她心狠。她要做一个好人,只能保护晴雯。其实她是在保护晴雯,晴雯吵不过别人,她会让麝月去帮忙,不让晴雯吃亏。有什么大事小情她也不指挥晴雯,宁可让宝钗和湘云帮忙做针线。晴雯不经她同意撵了坠儿,她也说知道了,她不是不气,只是她知道轻重大小。她更看的是她的长远而不是一时之痛快。她是想在贾府呆一辈子。赵姨娘的人缘提醒着她,不能尖锐,只能做个老实人。不能得罪宝玉,否则宝玉伤了心,就没人那么护着她,她在乎宝玉对她的态度,所以她才会去关心宝玉的未来。
她能说黛玉的不是,却不说晴雯的不是,因为她和黛玉不是一个层次,而晴雯和她有竞争性,她要避嫌。这一层实际的袭人是看透了。所以整个怡红院她只能和宝玉发脾气,却不能对任何丫环说什么,因为她要长久呆在怡红院里,这是唯一的办法。太太要考察她的人缘,得罪了人她就输了自己!
所以袭人不能告密,让王夫人训也不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