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黛玉和宝钗

(2006-12-15 13:22:09)
       珍爱红楼----黛玉和宝钗
               黛玉未进贾府时,就听母亲说过有个带玉而生的哥哥,那时黛玉不过五岁,可见贾敏和府 里的信通的很频繁,她是想家的,所以常把家里的事告诉女儿。贾敏病重之时,肯定和母亲通过信,谈过黛玉的未来,一个女孩子没了母亲,这当然让贾敏操心。贾母后来执意要接黛玉,恐怕也有此因。黛玉入府时对宝玉还无所知,那时她心中并无宝玉,是见了之后,才日久生情,二人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样的感情最易建立,应该说贾母是培养了这份感情,她总是两个玉儿不离口,她心中早把他们看成一体,这是她最在意的两个孩子。
           宝钗入府时已经十四岁了,已经是大孩子了,她亲眼看到自己的家时由盛而落,父亲的死对她的影响远比贾敏的死对黛玉的影响大,黛玉的年纪太小,那时的处境也没太大变化 。而宝钗不同,她读书在先,父亲又宠着她,当日的大小姐是何等的金尊玉贵无忧无虑,可是父亲 一死家业凋零,哥哥又不争气,母亲老实, 她亲眼看见自己的家里发生变化,所以心态一下子成熟了。她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她母亲和王夫人的联系肯定非常密切,那么宝玉的情况她是明知的,应该说在她们来之前,恐怕二位老夫人早有了婚约之念,要不然何必提什么金锁。王夫人最是有心,她要考虑未来的家政,所以让自己的内侄女凤儿嫁了贾琏,宝钗若能配宝玉于她是最有利的。她不喜欢黛玉,这和黛玉的个性有关,而且从血缘上她也会向着宝钗,宝钗的出场是王夫人盼望的结果。宝钗一进府,就明白这桩婚约对自身和家庭的意义。
      黛玉生宝钗的气,是因为好好的她和宝玉之间出来 这么个宝钗,一下子让她的局面发生了变化,曾经她以为宝玉是她的,没想到还有个宝钗,还有个金玉之说。而宝钗满心的好梦,在看见黛玉时醒了,那么个美丽机灵的小姑娘,已经 牢牢的掌握了宝玉的心,这场仗还没开始输赢已见分晓。可是宝钗无路可退,那是家庭的安排,她做不了自己的主。她是成熟的,开始若无其事的面对黛玉的嘲讽,淡定自若开着宝黛的玩笑,像个局外人似的。可是日久有情,她终还是显现出对宝玉的关怀。教导他看书上进,给他送药,为他做针线,黛玉做的她做了,黛玉没做的她也做了。她的心也是天天在怡红院,她送袭人东西,帮袭人干活,连那些小丫环的性情她也明知。还让莺儿认了宝玉的小厮的娘做干娘。宝钗的心一直在 怡红院里外转。
       二人也针锋相对了那么多年,从来是黛玉在说,宝钗在听。那些年黛玉是贾母的小公主,宝钗是一副做客的模样。人是会长大的。黛玉终于明白一个好人缘对于贾府选媳是多么重要,也明白了王夫人在其间的作用,她是宝玉的母亲元妃的母亲,这一层是最厉害的,如果王夫人不同意,贾母不能硬作主,即便作了主,将来黛玉的日子也好过不了。必竟她是黛玉的婆婆 ,黛玉明白这一层用的时间太长,她要是早明白,就不会那么多年针对宝钗来了,也不会在公开场合乱开口得罪了人。
        黛玉与宝钗成为知己的起因是她公开场合说了杂书上的诗,这要是宝钗,黛玉早就开了口,可是宝钗没有,只是私下里劝黛玉,这下子黛玉心服了。后来宝钗探病,又送黛玉燕窝,这才让黛玉感动了。必竟黛玉是个小姑娘,又是个渴望人关心的女子,所以一下子就不再像刺猬一样的面对宝钗了,马上成了个小妹妹。黛玉机敏,认宝钗的母亲做干妈,是为了拉近和王夫人的距离,虽然这些于大局没什么实际意义,但是为贾母所喜。这下王夫人也找不到攻击黛玉的理由了。遗憾的是黛玉的身体没能替她争气。
      黛玉和宝钗有过一段情如姐妹的时光,那时的黛玉是最开心的,心里放下了个敌人,是轻松的。她的梦是美的,她与宝钗的友谊是感人的。这两个大观园的绝世女子走到了一起,成了朋友,才是大观园最美的风光!
然而宝玉的问题终于 还是要面对,不知道贾府的老太太们,有没有想过宝玉的看法,应该是没有,那时的空气,就是不尊重当事人。所以宝玉宝钗黛玉这三个本该幸福的人,都没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总觉得宝玉不是绝对的个性,应该是能接受宝钗的,那种痴与烈是黛玉才有的。好像出家的会是黛玉,她的心灵是不能接受没有宝玉的红尘!
珍爱红楼----天边杏花
       贾府的女孩子,老太太最喜欢的是探春。黛玉是外孙女没,又没了母亲,老太太对她是爱怜成份居多,宝钗是客人,贾母当然要客气了,多夸奖几回。真的自己的孩子,老太太 喜欢三丫头。
       探春的母亲是人家人厌的赵姨娘,可是这一层丝毫没影响探春的光芒。做人全看自己了。赵姨娘的没人缘,探春从小就明白了,她立志将来要离开府里,自有一番道理。小时的探春机敏聪慧,和宝玉争论书里的内容。长大后的探春,第一个提议办了诗社,这份组织能力是园子里的人没有的,所谓组织能力是要有胆 有识的,若论勇气,探春可排第一,能拨凤姐的话,打了邢夫人的陪房,拒绝抄捡。探春的勇甚至在凤姐之上,所以这些人里凤姐单畏惧探春三分,一个读书明礼敢做敢当的女孩子,一个有见识有能力的女孩子,当然不是谁能欺负的。看那一回迎春的首饰让奶妈拿去当了,迎春不管,探春找来了平儿,责问平儿是谁要欺负她们姐妹,还一语点破了王住儿媳妇的私心,只有她看出来了,就敢做出来。黛玉是不问正副,宝钗是明哲保身,对于一个贾府,只有探春是有责任感的在乎他的生死存亡,凤姐在忙着捞钱,看不见大厦将倾。
          凤姐病了,王夫人有外事要办,让李纨探春宝钗管家,却不提迎春,可见在大家心中对迎春是若有似无,后来南安太妃来了,说见她们姐妹,老太太只让探春陪着湘云黛玉等人,却没让 迎春出来。探春在贾府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探春远嫁,应该不是悲剧,留在那个危机重重的贾府才是真的会害了她,上面那么多的长辈,她也做不得主,还有个没轻没重的母亲,探春走时,是满 心的无奈,她是牵挂的,可是她走才是帮贾府的。大船远去,带走了探春的梦,她真成了天边的杏花,开在异地他乡!
珍爱红楼----黄莺轻啼
          莺儿 是宝钗自小的丫环,有一点奇怪的是小姐的贴身丫环应该比小姐稍大一点,莺儿却比宝钗小几岁,总像个孩子。她从小在宝钗身边,宝钗读书女工样样精通,莺儿想必也是有些见识的。在宝钗身边日子是舒服的,凡事宝钗亲力亲 为,脾气又好,人又稳重,跟着这样的小姐,丫环是省不少心了。
         她们也该算是有些情义了,金玉之说最早提起,就是出自莺儿之口。薛家的情况,莺儿自是心知肚明。曾经的繁华成了后来了凋落。宝钗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大小姐,变成后来稳重端庄的大家闺秀,这番转变莺儿肯定是有感觉的,那时的宝钗肯定是黛玉那样的机灵调皮,转瞬间成了礼教之下的模范女子,守在她身边的莺儿一定是有感觉的。从来无话不谈的小姐,突然沉默了,这种感觉,莺儿是一定会感觉出来的。薛姨妈的担心忧伤,薛蟠的花天酒地,这一切慢慢的也影响着莺儿,必竟薛家的好坏和她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小姐的未来更是她的未来。她当然 会关心。薛家为什么急着进京,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宝玉对宝钗的影响,这些莺儿肯定是知道的。
          薛姨妈把金玉之说,告诉了王夫人,可是总要有人在宝玉面前 提起。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不能引起宝玉的反感。可又要说得巧妙,这就不易了。还要说的有退路,最好是从一个小丫环口中说出来,这样最自然了。
           终于等到了,宝玉探病,只有宝玉宝钗二人,平日里可是宝黛总在一起,莺儿不露痕迹的说出小姐金 锁上的诗和玉上的诗是一对,引得宝玉自己闹着要看。金玉之说终于走进了宝玉的脑海里。
       心灵手巧的莺儿,是很会做事的,给平儿三姑娘做花样,给黛玉编蓝子,又让茗烟的娘做干娘。莺儿是很有人缘的。宝玉被打,她去给宝玉打络了,在宝玉面前夸宝钗有世人没有的好处。应该说她和紫娟是一样的忠于自己的小姐,比小姐还着急的谋划着未来,她们在天真中显露着小聪明,于单纯中有那么一点点现实,应该说这也是 宝钗的的福份。
         在莺儿眼里宝钗就是完美的,那样的人家那样的个性,那样的体贴母亲 ,照顾哥哥,又想着伙计们,还精通自家的生意,而且对下人和气。看莺儿提起宝钗时的骄傲,可见她心里宝钗的份量。
        宝钗嫁了宝玉,她们的心愿成了真。可是她看的出小姐不快乐,宝玉的心理始终有个妹妹,她也为小姐伤心生气。她只能陪着小姐,虽然不敢出言解劝,可是她的心是向着小姐的。看天上的莺儿飞来飞去,多快乐呀。可是莺儿却只能守在怡红院里!
不凡的丫环
          鸳鸯是不一般。
        鸳鸯照顾着贾母的饮食起居。凤姐说老太太离了 她,饭也吃不下。可见她对贾母的有多么重要,贾母对她是高度的信任,这种信任超过了她的儿女们。鸳鸯在老太太身边是见了大世面的,你看她见了贾琏,稳稳当当的坐在那里, 贾琏却是忙着给她行礼,凤姐那么威风的人,在鸳鸯面前也是和和气气。贾赦想娶她做姨娘,世人多说是他想要算计贾母,其实 鸳鸯的美也足以让贾赦动心,也并非完全因为贾母,鸳鸯的气派那是一般人家的小姐也比不了的。恐怕邢夫人更是不及一二,贾赦是有点眼光的。鸳鸯是精明能干的,要不然也得不到凤姐的常识,凤姐可是眼里不放沙子的人。贾琏借当,鸳鸯得了贾母的授意,帮了这个忙,其实也是为了贾府。她是从无私心的,她哥哥的活计一般,在她的位子上,若想帮忙还不容易。鸳鸯抗婚,最是光芒万丈。她带着袖了剪子见贾母,那份威严真让人佩服。贾母自是明白贾赦用心,亏得鸳鸯不乐意,要不然老太太还真被动了,老太太偏心贾政,当然不能让贾赦知道她的家底,鸳鸯不同意正合了老太太的心。她骂她嫂子的话真是精彩刻薄,让人听得痛快, 看透了世情的她,心中自是有了主意, 她的事她自己做主,谁也不能勉强她,她不是别人的木偶。 她的操心的,贾母的健康直接影响着贾府的格局,关乎着太多人的命运,当然也有她的命运在里面。她看着宝黛长大,当然也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的结局。她是善良的,她撞见司棋和她表哥的事,自己反跑去安慰司棋。她平儿袭人的关系好,她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她待人真心,刘姥姥来时,她帮着安排,还把贾母的衣服送给刘姥姥。她看出凤姐的委屈,在贾母面前替凤姐直言,她知道凤姐为 府里做的事。亲戚家的女孩子在园子里住,她亲自去传贾母的话,让大家好生对待!
             贾母玩牌时她和凤姐一起哄老人家开心,刘姥姥来时她们商量着让刘姥姥闹笑话,让大家开心。事后她又去找刘姥姥道歉,可见她心里是尊重人的。难怪贾母喜欢她,她事事想 着老太太,担心她的健康,关心她的心情。她做事公道,贾母说她并不仗势欺人,最是谨慎。连王夫人也敬她,可见了她的为人是谨慎安稳的。
              鸳鸯是书中着墨较多的一个丫环,也是没有奴性的丫环,她看不上贾赦的为人,所以决不做他的姨娘。她注重人品,不做权势的牺牲品。在那个时代,这样的独立人格是很少见的。这是她的不凡之处!袭人和平儿安然的接受着她们的姨娘地位,可是鸳鸯不,她要做自己,她不做别人的附属品,她看的清世道,所以独善其身,对府里的凤凰宝玉并不放在眼里,她拒婚时明确表态,她看不上宝玉。也是宝玉那样没气性的,是配不上鸳鸯的刚烈为人。她怜惜刘姥姥那样的穷苦人,真心的帮助她。对人真诚,对那些丫环们很是照顾。其实贾母重视鸳鸯是对的,鸳鸯是一心帮着她,不为自己考虑。她的不凡,贾母最是清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