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入贾府,得到了上下一致的好评,她的金玉之说让宝黛很是不悦,也引起了贾母的注意。贾母是一心要成全宝黛的,但是碍于王夫人和四大家庭的利益关系,又不能得罪薛家,于是在宝钗十五岁生日时提出给宝钗过一个隆重的生日,亲自拿出了二十两银子给凤姐让她好好办理。凤姐和贾琏商量后决定要办一个规格超过往日坐黛玉的。
宝钗生日那天,宝玉去找黛玉听戏,黛玉不悦,这日早起,宝玉因不见林黛玉 , 便到他房中来寻,只见林黛玉歪在炕上.宝玉笑道:"起来吃饭去,就开戏了.你爱看那一出?我好点."林黛玉冷笑道:"你既这样说,你特叫一班戏来,拣我爱的唱给我看. 这会子犯不上み着人借光儿问我."宝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一面说,一面拉起他来,携手出去.一个携手可见二人的亲密原以是习惯。
此刻看着宝钗的地位显著提高,黛玉是不情愿,她真正在乎的是金玉之说,她担心的是宝玉,也在乎贾母对宝钗的态度。当然当时的黛玉还不能体会贾母的良苦用心。点戏时点菜时,聪明的宝钗专点老太太喜欢的,看来宝姑娘是用了心,来府中时间虽不长,却已深知贾母的喜好。这份用心不是那个年龄的小姑娘那悟道的,作为富商家的大小姐,宝钗能用心于别人的喜好,可见其不是黛玉的心思所不能知的。
宝玉说宝钗点的戏太热闹, 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 " 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 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 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
漫缦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
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
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 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于是大家看戏.当着黛玉的面夸宝钗是黛玉对宝玉的大忌。偏宝玉不知,总还是让黛玉生气。可见宝钗对黛玉的迁就。这样的话的是不中听,宝钗是只当听不见,真见其修养。
这个曲文入了宝玉的心,而戏是宝钗点的,似是应照日后,宝玉出家,负了宝钗红尘情缘!
接下来大家说戏子像黛玉,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 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 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 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晚间, 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 ,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 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 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 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 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 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宝玉没趣, 只得又来寻黛玉.刚到门槛前,黛玉便推出来,将门关上.宝玉又不解其意,在窗外只是吞声叫"好妹妹".黛玉总不理他.宝玉闷闷的垂头自审.袭人早知端的,当此时断不能劝.那宝玉只是呆呆的站在那里.黛玉只当他回房去了,便起来开门 , 只见宝玉还站在那里.黛玉反不好意思,不好再关,只得抽身上床躺着.宝玉随进来问道:"凡事都有个原故,说出来,人也不委曲.好好的就恼了,终是什么原故起的?"林黛玉冷笑道: "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 "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 你还要笑? 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 黛玉又道: "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 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 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宝玉见说, 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见了.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上,有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づ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再细想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想到其间也无庸分辩回答自己转身回房来.林黛玉见他去了,便知回思无趣,赌气去了, 一言也不曾发,不禁自己越发添了气,便说道:"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 宝玉不理, 回房躺在床上,只是瞪瞪的。
一个戏子之说伤了黛玉的自尊心,湘云本无心,黛玉有心,宝玉有心,本意是希望大家快乐,结果大家都生了他的气,他是无奈。他只是盼望姐妹们和气,可偏是自己卷了进去,得罪于美人是怡红公子的憾事。
宝玉细想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笔立占一偈云: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此刻已有出世之心。
谁想黛玉见宝玉此番果断而去, 故以寻袭人为由,来视动静.袭人笑回:"已经睡了."黛玉听说,便要回去.袭人笑道:"姑娘请站住,有一个字帖儿,瞧瞧是什么话."说着,便将方才那曲子与偈语悄悄拿来,递与黛玉看.黛玉看了,知是宝玉一时感忿而作 , 不觉可笑可叹,便向袭人道:"作的是玩意儿,无甚关系."说毕,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次日又与宝钗看.宝钗看其词曰: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
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
回头试想真无趣! 看毕,又看那偈语,又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 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 "快烧了罢."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 `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 ,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 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 . 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 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黛玉笑道:"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 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想毕,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顽话罢了."说着,四人仍复如旧
姐妹们自己就好了,黛玉拿着贴子与宝湘同看,可见宝玉是无事忙,黛玉只是跟他小性子,对别人是很好脾气的。此时才知宝钗学问之深可在宝黛之人之上。四人仍复如旧,其时还是少年心性。纵然是夹在金玉之缘之间,仍然有其天真可爱!
珍爱红楼---凤姐过生日
书中贾母给两个人主动过生日,一个是宝钗,另一个是凤姐,这二位是四大家庭的小姐,而且和王夫人都有着直接的亲戚关系。这也是贾母对待王夫人一种态度。当然贾母对宝钗是一种欣赏,对凤姐则是喜爱。
贾母是喜欢凤姐的,这个能干的凤姐能让老太太开心,她是真的看着老太太的风向在过日子,老太太的一切就是她的一切。她对老太太才是真的体贴,而且也体贴到了点子上。所以老太太一天不见她,也会闷的慌。她是老太太晚年的一个开心果。
贾母给凤姐过生日,拉着一家子人,出份子钱。这下子凤姐的脸面是足了,而且一切都要尤氏来操办。你看老太太多替凤姐想的周全。真的是让她好好乐一乐。开始是欢乐融融的凑份子,这倒是大家庭才有的和谐气氛。置身其中似乎忘记了明争暗斗。贾母出宝黛的份子,可见贾母在任何时候都是把宝黛作为一体的。王夫人出探春的,邢夫人出迎春的,凤姐替姑娘们想的周到,为了她过生日把姑娘们二两月银都花了,回头也落抱怨,她对姐妹们倒是细心。对于李纨,她马上说这份自己出了,在张扬的时候她还记着理字当头。难怪王夫人邢夫人点头说是。凤姐时刻清醒着,在任何场合她要考虑周全。到了最后,她又拉上了周赵姨娘,这一层不免有些刻薄。当然凤姐是正房,最恨的是姨娘,看她对尤二姐的态度,再看她对赵姨娘,而且赵还是长辈,而且还有儿有女,凤姐还是那样的气势。足见她心理对姨娘天然的仇恨在任何时候都会显露出来。
曹公细致的写了之前的准备工作,尤氏把鸳鸯平儿彩云的钱还了,又把周赵姨娘的也还了,她是体贴多了,尤氏对贾珍的姨娘们态度好多了,相处的气氛很是愉快,一块说笑一块吃饭,她比凤姐是好相处多了,在那个时代尤氏更容易接受了规则,她的生存中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她把生日会搞得热热闹闹,让合府皆是称赞。
在这热闹中还写了宝玉去庙里给金钏烧香,宝玉对文人这一套礼数用的极是舒服。他的心思黛玉明白,宝钗知道。所以黛玉用王十朋说他,宝钗稳重,装作不知。宝玉无言,忙着给凤姐敬酒。宝玉的心中是有些情意的,只是没有担当,总是在事后想念,不在当日争取。
接下来凤姐回房撞见贾琏私情开始大闹,打了平儿,骂了贾琏,又机敏的跑到老太太那里大告了一状,最后老太太给凤姐作主。让贾琏赔礼才算收了场。凤姐是大获全胜,鲍二家的被逼死了,伏后来尤二姐死。凡是让凤姐不容的人都是死,可见其狠毒。偏贾琏全没记性,害了一个又一个。贾府的公子都一样,宝玉也是如此。
凤姐的生日在热闹中开场,又在更加热闹中收场,很是华丽!
珍爱红楼----宝钗与黛玉
二人初想见就是不友好的,宝钗以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在进入贾府的短时间内就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喜爱,人谓黛玉所不及。这当然是让黛玉不高兴的。本来在贾府的世界里她有贾母的宠爱宝玉的呵护是非常幸福的。可来一宝钗,将这种格局改变了。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宝钗带着一个金锁,偏说捡有玉的方可正配,还让宝玉见了那锁,弄得府中上下皆知,这当然是黛玉所不能容的。本来宝钗是王夫人的亲戚,又是四大家庭的大小姐,地位已是显赫,又偏有这么个金玉之说,当然是黛玉的心头患了。 难怪黛玉对宝钗防之若虎。
宝钗病了,宝玉去探望,这本是礼节。宝玉刚至,黛玉随后就到,进门第一句就是: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后来,宝钗劝宝玉别喝冷酒,宝玉听了有理,就不喝了。黛玉当时只是微笑,终于等到她的丫环来送手炉,黛玉借机发难:她的话比圣旨还快,我的话都成了耳旁风,哪里就冷死了。说的宝玉只是笑。宝玉与黛玉素来都是黛玉说他听的份,黛玉的伶牙俐齿,宝玉是无话可说的。宝钗只是一笑,她是早已看透了黛玉的小心思,只是不能说破,所以一笑了之。
张道士送宝玉的东西里有个麒麟,宝钗说出湘云有一个,探春说宝姐姐有心,黛玉马上说:她只在人带的东西上有心。让宝钗多没面子,可人家也只是一笑。宝钗明白,贾府的最高权威贾母是黛玉的靠山,所以黛玉是得罪不得的,为了能够和贾府和和气气做客,只能忍。
在这样为了一个宝玉二人开始了一场看不见的战争,直到后来,说酒令,黛玉不小心说了杂书上的一句,宝钗事后提醒她,黛玉大为感激,黛玉不是接受宝钗的观念,认为不能看杂看,而是觉得宝钗没像她日那样当场指出别人的错误,而是事后善意的提醒。这让黛玉感动。后来宝钗探病又开解黛玉,让她好好休养,并送她燕窝,这下子黛玉的心被感动了,马上掏心对待宝钗,黛玉终是天真的女孩子。
自此之后二人姐妹相称,和睦相处,黛玉对宝玉已经放心,又认为宝钗是个知冷知热的好姐姐,所以三人有了从未有过的和睦。这大约才是曹公的真心,让三个人和和气气的。宝黛本是他的最爱,当然乐意她们成为好姐妹。
黛玉的心中总是防着宝钗有什么快乐可言,只有放心了介心,她才会真的快乐!
前一篇:工作感悟
后一篇:珍爱红楼--美丽总令人难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