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8日,是樊猛所在的房产公司发年终奖的日子,但樊猛已在15天前提出了辞职。作为公司销售业绩最好的职员之一,他的辞职引起了其他同事的困惑,公司老总也再三挽留,但他仍毅然决然:“公司在管理方面不人性化,薪金制度不透明也不合理,最重要的是感觉自己的发展空间受限,也没有归属感。”虽然薪水在不断提高,但发觉离自己最初的设想越来越远,是这种焦虑感让樊猛在年终下了立即辞职的决心。
职场白领中,像樊猛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岁末年初,随着公司人事变动、评优、总结等的开始,平日里努力工作的白领们在审视自我时突然感到职位、收入、能力乃至生活都与当初的壮志豪情相去甚远,于是跳槽与反跳槽的思量便在脑海里不断碰撞,导致焦虑度在年关将至时飙升。
近日,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针对全国职场人士“年关心理”的一项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全国包括IT、金融、制造业等15个行业的1500余名白领中,有91.7%的人在新年来临之际感到焦虑。
如果薪水只能维持温饱,又看不到公司的发展前景,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越让人备感焦虑。一些在私营企业打拼一年回过头来又看不到自己未来的人往往是在拿了双薪和年终奖之后选择跳槽。
工作不再具有挑战性,自己在工作中没有得到成长的人,是在年关容易选择跳槽的人。“虽然跳了之后也不见得会更好,但是不跳自己一定会疯掉。”
调查显示,因为“一年碌碌无为”而产生焦虑情绪的职场人士在受访者中所占比例最多,为28.40%,其次为“计划的目标没有实现”,占所调查人数的26.70%。有专家指出,“年关焦虑”是职业心理周期引发的情绪表现,往往集中表现为“年关跳槽”。许多企业往往在年关时发布更多的用人信息,似乎印证了此说。
年末,按照惯例,人们往往要对一年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状况进行全面回顾与总结。并对一年的得失反复衡量比较,以便有新的规划。
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调查的职场人士年初制定的计划中,有45.6%的人将工作目标定为“薪水获得满意的提高”,21.3%的人目标为“业绩获得提高”,还有18.3%的人希望“做几件漂亮的事”,14.8%的人希望“职位有所提高”。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在目标完成情况的调查中,表达“很满意”评价的受访者比例仅为6.5%,有26.7%的人对目标完成的评价为“很不满意”,评价为“基本满意”和“差强人意”的人的比例均为33.4%。
不容质疑,个人职业规划与现实间较大的冲突与反差,是造成“年关焦虑”的主要原因。很多人由于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得过于粗放,仅有薪酬和职位目标,甚至产生误区,认为“职业生涯就是要沿着职位和资历的金字塔一直向上攀爬”,实际的情况是塔尖上的必然是少数,一批员工只有一两个人最终获得这个空间。这种粗放的规划造成职业困惑和挫折感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也是在这种误区的引导下,一些职场人士往往做出了很多错误的跳槽决定。
“年关焦虑”字面上的意思是由于在“过年”这个关口,一系列压力导致了职场人士的心理失衡,其实职场的心理压力早已存在,只是到了年关,积累了长时间的压力会更加凸显出来,从而出现所谓“年关心理失衡焦虑症”的各种表现。
在职业规划上,职场人士要尽量避免由于“自我要求及期待过高”,而导致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期待。另外,个人如果将自己的发展、上升仅仅定义为职务的高低是不正确的,也是没有出路的。同时,未来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也决定了没有太多的职位可以提供。从业者应更多地看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业务能力的提高,以及行业形势的把握和对职业生涯的明晰上。同时,如果平时就能够在工作中保持一颗
“平常心”,时常开动一下“减压阀”,工作中及时排遣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积少成多,就不会在一年到头的时候重负难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