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企业不怕媒体批评
他说,创业初期,外界很多人也在叮嘱他说,一定不要和记者打交道,这些人说的时候是一回事,回头一写出来就不一定成什么样子了。东软集团有了一些发展之后,由于沈阳市政府的一些安排,东软才开始跟媒体记者打交道。在这个过程让刘积仁对记者的看法有了很大转变,甚至有“赚便宜”的感觉。“记者们知道的东西很多,除了他们采访我,我也经常和记者们交流。我发现在记者身上获得的东西有时比他问我获得的东西还要多。”
刘积仁体现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心态和素养,他把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他喜欢有智慧对企业发展有独到见解的记者,对于那些思想新锐言辞激烈的记者他也有容人之量,甚至奉若上宾,他对待记者的态度,和很多企业家面对记者满不在乎、高高在上,企图把自己塑造成偶像的企业家大不相同。
我也曾经有机会和刘积仁面对面交流,面对记者,刘积仁最喜欢问的问题是:“你们怎么看东软的发展?对于目前国内的软件行业又怎么看?”,正是在和媒体走近的这个过程,东软开始变得比较理智,也能够直面来自一些记者的质疑和批评。刘积仁说:“有些记者的文章很尖锐,写《东软还能活多久》,《东软是中国的微软吗》等。说实话,我当时看了报道后睡不着,感觉压力很大。”
“但正是在你们的压力下,我们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强,脸皮也越来越厚,面对批评能够认真地思考。”刘积任开玩笑边说,“一些企业就是因为别人老给你说好话,把你说没有了。就像赵本山的小品《卖拐》中写的,就是因为他忽悠你,把你弄瘸了。”
因此,每当有记者到沈阳总部去采访,刘积仁都尽量安排时间跟记者对话。“我希望从各位身上,能够多听到一些对东软的批评和意见。”
刘积仁认为,一个只喜欢听好话的企业,自己就容易采取一些愚蠢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有可能最终影响了企业的智商。而实事上,一个企业能够主动和媒体打交道并建立长期的联系,是它成熟和自信的表现。企业只有敢于面对来自媒体的挑战、批评,才能够知道如何更好的发展,时刻保持一种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