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何喜报同志的一封信

(2022-05-31 12:00:50)

      致何喜报同志的一封信

 

 喜报同志:你好!

    昨日(529),你主动加我微信,原来是邀我加入东吴文化研究会,你如此器重我,不禁使我缅怀起你的父亲。鄙人不才,却承蒙你们父子俩的厚爱,甚是惭愧!

   那是20025月,我从市委报道组转岗至财税局不久,你父在局门口遇见后问:他们给你什么职务?我说,没有的(我没有提半点要求,对现状很知足)。他红着脸,响着嗓门说:“我们文人难道这样没有地位啊!”最后,我笑笑与其握手道别。

   其实,你父亲主政文化局时,我还在富阳中学刻蜡纸,默默无名地为他人作嫁衣。19975月我调到市委报道组后,确实在新闻报道写作上成长较快,尽管我与你父亲没有工作上的交集,但我当时“业务能力较强,善于捕促身边的热点、亮点、难点 ”(这是时任市委书记郭泰鸿为我《指间琉璃》新闻作品集序言中所写),你父亲作为一名学习型的老干部,定然是从报纸上认识与了解了我。

   另外,我还想起一事。那年我局办公室主任李一力的父亲李大生(宣传部副局级干部,曾在春江公社民主大队我的老家呆过一个双抢,那时我就认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你父亲见遗像边挂着一副诺大的挽联:富春大地长留先父坦诚为人品行,湖源溪畔永存严亲热爱故土忠魂。

    你父亲打听到是我撰并写后,立即过来对我说:这句子写的很好,毛笔字也不错,就是以后要注意,因为这是一个龙门对,上联从右写到左没对的,而下联应该从左写到右。听到这位老文化局长的真诚指正后,使我这个晚辈心生感激,此刻,他的形象在我心中又高大了许多。

   喜报,我知道你父亲主政过不少乡镇,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不但会写文章,更会作诗。那年何泰康校长曾对我说过:在富阳能出口成对的,一个是何国林,一个就是你。事实上,你父亲确实能文能武,既会出口成章,又能七步成诗。而我,显然是谬赞。

   据我所知,你父亲退休后,一手组建了富阳老干部诗词学会,可谓呕心沥血作奉献,忘我工作编刊物。抑或这方面劳累过度,使富阳的这棵文化大树轰然倒下,令人痛惜。

    再来聊聊我退休后的生活。退休前夕,我局退休干部、富阳乡邦文史研究专家陈华林拟推荐我参加富阳区新四军研究会,当时我笑而不语。然而,过了个把月,他领着年迈的离休干部寿锡标来到我办公室。没等我泡好茶,具体负责区新四军研究会这本刊物的寿老,一手叫我填写一张入会的表格,另一手递给我一本厚厚的刊物的小样,叫我这几天看一下。而我,当时正在编纂自己的博客文章选集《指间流沙》,而他们的驾到,我没有半点思想准备,再加上退休后已与杭州工作的子女签了约。无奈之下,婉拒两位老同志的抬举。现在想想还有点愧疚,如果当时回复,就不会发生尴尬的事。

    现在,我在杭州可谓安居乐业,双休日回到富阳也成为一种奢望。若杭州老干部大学复课,我每周有三个半天要学习,特别是书法班还蛮有兴趣,想想已是市级会员,如果保持定力,上个档次并不是梦想。

   另外,我被区委宣传部聘请新闻评议员已有十多年了,现在和孙希荣老师一起评《富阳日报》,每月25日上报一篇评议。评议员工作很辛苦,像刘学文老师,是把富阳日报的评议,当作研究课题了,这是今年34日评议组组长陆桂云在富阳新闻评议专家组微信群里的留言。其实,这是干我所爱,爱我所干。

    还有退休前,在我局老领导何勇的推荐下,加入了区老科工作者协会,他主要希望我写点文字,结果,有点让他失望。其间,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养老问题的调研文章,不知怎么,最后没有变成铅字。而今年区老干部局要求退休干部写点对富阳两会的感悟,我撷取这篇调研文章中的观点,最后却被区委党刊《美丽富阳》录用。我笑称,在体制内退休五六年的,被查办不是新闻,但在党刊撰文的可能算新闻。

致何喜报同志的一封信
      (再次登上核心刊)

     昨天,我还首次参加了区作协散文组的集体活动,近距离地接触了我区散文创作的资深会员们。我想,既然参加了这个协会,眼见奔七,也不能“躺平”。

致何喜报同志的一封信
(区作协散文组合影,左四第作者)

   喜报,我知道,你优秀的女儿何欢欢现系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求是特聘教授,其实你们一家三代都是研究国学,却一代更比一代强。而我,才疏学浅,研究能力不足,再加上时间及各种客观原因所致,故你领衔的东吴文化研究会就不参加了,这个微信群也不加了,至于你们父子俩对我的抬爱,我难以忘怀。上述赘言,谅解为感!

       

                               愚人刘学文敬上

                             0二二年五月三十日

 

   东吴文化研究会系省民政厅批准的非营业性文化企业,由省社科联主管。由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东吴文化研究》杂志,由东吴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何喜报(宣传部退休干部)任主编。办公地点在东吴公园城楼二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