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家池塘的变迁

(2022-05-26 14:26:31)
标签:

文化

情感

     老家池塘的变迁

   我的老家,位于富春江南端,那里有星罗棋布的池塘,那些长的、圆的、方的美丽而有灵性的池塘如村庄的标记,滋润着家乡这方醉美的土地。

   这些池塘像人一样,都有一个名字,如村东有个张家池,村南有个鸭湖池和门前池,村西有个大池,村西北角有个老虎池,横贯村北面有一条石桥浦(村民们习惯称“河流”为“浦”),村中央还有个先刘池。

    在我的记忆片断里,这些池塘都服务着父老乡亲的生活或生产。如呈长方形的张家池,中间有一段不到头的堤坝,东边为村民提供饮用水,西边则主要服务于生活,供村民淘米洗菜洗衣洗澡等。那里还有两长排手工纸槽,一张张手工草纸就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

    鸭湖池和门前池均呈长方形,它们中间只隔着一块水稻田。鸭湖池边也有一长排纸槽屋,附近村民都到这里洗漱,白天很是热闹。离村远点的门前池,主要是饮用水的挑水处。

   略呈正方形的大池,由于面积较大,净化能力强,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服务于村民生活,也服务村民生产,那用石板砌成的台阶上,每天有十多个正劳动力在起早摸黑地洗料。正在读高中的我,也在这里学会了洗料。

    面积较小的老虎池呈圆形,主要服务附近村民生活及农作物浇灌。而那条长长的石桥浦,儿时的我,把它当作一条江,大的地方确实像江那样宽广,两头则像一条沟渠。石桥浦上下贯通,最后缓缓地流入富春江,它似一道护村河,护卫着村庄的平安。

    那些池塘,像田地一样分到每个生产队。每每年关前,打水机抽干水,村民们会喜滋滋地分到几条过年的鱼。随后,利用农闲时节,把淤泥一担一担地挑到田间地头,或为油菜与小麦作追肥,或为早稻秧田作地肥,此举既清除池塘淤泥,又得到天然的肥料,可谓一举两得。

   那时的池塘,没有污染源,炎夏时节是一个热闹的地方。特别是宽广的大池,不仅孩子们喜欢来这里洗澡和嬉戏,就连男人也经常到这里游泳。尤其是盛夏时节,浑身臭汗,跳到池塘里一洗,凉爽又惬意。

   那时的池塘,似村庄的眼睛,水面清澈、可视游鱼,与周边绿茵茵的水稻与农作物相得益彰,呈现一片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景象,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

   然而,随着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村造纸企业的出现,这些池塘先后遭殃。

   那时的造纸厂,生产工艺比较落后,造纸原料采用稻草或麦草,通过石灰腌制后再打磨成料浆,造纸中一泓发黄发臭发粘的水,没有通过半点治污设施的处理,昼夜不停地排放。而石桥浦首当其冲,几年后竟完全干涸而消失,整个水域象过期的食品一样,被人们无情地抛弃,甚至被80后的人所遗忘。

   石桥浦的消逝,于我而言,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在我青少年时期,这条浦里曾有摸鱼虾、摘老菱、采茭白的趣事,还有几个生产队集中挑淤泥的战斗场面,如青藤般爬满心间。

   随后,富春江南岸这方肥沃土地上,造纸企业如雨后春笋,其中我村就有十多家。村民们尽管可以在家门口赚钱,但赖以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却被污染了,那些清澈的池塘被贪婪地蚕食着。同时,由于村民还没有养成垃圾处理的好习惯,有的甚至随手把生活垃圾倒进池塘,剩下两个没有完全消失门前池与张家池也惨遭厄运,水中散发出臭味,村民们“敬而远之”。

    随着由乡镇嬗变成街道以来,保护环境日益成为大家自觉的行动,碧水、蓝天、地净、景美及人和,成了人们的期盼与憧憬,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取向。为此,在关停村里所有造纸企业后,对这两个虽缩小一半,但还存在的池塘进行了抢救性地保护,挖池清淤、砌筑池壁、装上护栏、种上花树、亮起路灯、构筑游步道等,使生态环境修复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老家池塘的变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生态好了,村子的生态才会好,村民的幸福感也会提高。现在这两个池塘的四周,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婀娜多姿的柳树,业已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偶尔几声小鸟啼叫,给静谧的村子增添了几分生机。

    特别是为了迎接家门口的亚运会,门前池边的“议事亭”,成为村民讨论如何垃圾分类,褒扬清洁户及实施环境保护的一个议事场所,开启了一个个踊跃发言的小队会。

    树高千尺不忘根。我作为从环路头这个村子里走出去的一名学子,深情地眷念着老家的一草一木、一池一浦的美好环境。

    特别值得骄傲的是,家乡已从“造纸时代”到“产业园时代”,从“中国白板纸基地”到“杭州富春湾新城”,一座“科产城人”高度融合发展的新城正在向我们缓缓走来。同时,无数环保大军守护着这方土地,为高水平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贡献生态环境力量。

    无论我身处何方,无论离开家乡多久,但对那方植入自己生命骨髓里面的池塘,无论怎么变迁,我总会产生深深的眷恋……

(2022“迎亚运展风采我的环保故事”主题征文三等奖)

老家池塘的变迁
老家池塘的变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